紅色革命故事是動人的文學篇章 中國作協“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九十周年”主題采訪活動側記
采訪團與何繼明將軍深入交流
何繼明將軍講述自己與父親的往事
“你們是中國作協采訪團,很高興向你們介紹我父親,他是從三灣走出來的紅軍,還是中國作協會員。”當中國作協“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九十周年”主題采訪團的作家們到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革命舊居參觀時,一位身著軍裝的老人引起了大家注意。大家很快得知,這位老人叫何繼明,是一位少將,經歷五十載軍旅生涯,以保家衛國為己任。獲悉這是中國作協采訪團,何將軍激動地表示,自己的父親李立也是中國作協會員,是一名老紅軍,更是三灣改編的親歷者和見證人,著有《四十八天》《南征北戰》《革命搖籃井岡山》《天翻地覆》等文學作品。何將軍親自帶領采訪團一行參觀、拜謁了父親李立的紀念碑,他飽含深情地說,父親李立對“三灣改編”有著濃厚的感情,用自己的熱情和才華筆耕不輟幾十年,抒發著對那段紅色歷史的遙念與感懷。從2006年至今,何將軍本人也十年如一日,義務在三灣、南昌、井岡山等地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宣講“三灣改編”精神。何將軍的講述使作家們感動不已,作家們表示,何將軍與其父親的事跡是寶貴的文學資源,正因為有作家的書寫,歷史才得以化為厚重的文字被長久銘記。他們對傳承紅色基因的堅守,值得用文學的形式記述和弘揚。
采訪團走進三灣改編紀念館
采訪團參觀三灣改編紀念館
7月11日,采訪團一行來到位于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改編紀念館等地采訪、參觀。1927年,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創造性地確立“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是對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歷史的宏偉現場雖已遠去,可那些動人的革命篇章,艱辛的革命事跡,英勇的革命人物,依舊在今天閃耀著不可磨滅的光輝。在參觀“歷史轉折、始創新型人民軍隊”、“三灣改編、確定黨指揮槍原則”、“精神傳承、構筑政治建軍格局”、“軍魂永駐、鑄就不朽紅色豐碑”等展覽的過程中,采風團的作家們進一步了解了“三灣改編”這一歷史事件在中國革命與軍隊建設上的巨大成就與重要意義。
采訪團參觀賀子珍紀念館
采訪團一行來到位于永新縣紅色主題公園——三灣公園內的賀子珍紀念館。作為毛澤東的妻子、井岡山第一位女紅軍,賀子珍的一生都書寫著傳奇的革命經歷。通過詳實的史料記載與文物展出,作家們進一步了解了賀子珍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期間的光輝歷程和革命足跡。
采訪團一行到江西永新果蔬扶貧基地考察
參觀扶貧基地實景
在永新,作家們還耳聞目睹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打贏扶貧攻堅戰的動人實踐,從90年前的革命歲月,到今天脫貧致富的新篇章,作家們接受了一次洗禮,從這紅色的土地、綠色的田野上感受到了其中蘊含著的無比豐富的創作資源。用筆書寫,用情敘述,正是大家共同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