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評出2017上半年最佳圖書
最近,《時代周刊》評選了2017年上半年最佳圖書,虛構類6本,非虛構類5本,其中可以看出移民、融入、自我認知焦慮是這些書的普遍共性。盡管它們還未能被譯為中文,但是不妨搶鮮感受一下這些外文新書,了解大洋彼岸的口味。當然,或許不久后它們也會出現在我們的書架上。
虛構類
《轉變》Transit
作者:蕾切爾·庫斯克(Rachel Cusk)
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7-1
在遭遇家庭變故后,故事的主人公和她的兩個兒子搬到倫敦。在新環境中努力建設起生活的同時,主人公不得不略帶掙扎地去思索一些以前從未想過的命題——脆弱和強權、死亡與重生……
《白癡》The Idiot
作者:艾麗芙?巴特曼(Elif Batuman)
出版社: Penguin Press 2017-3
一本青春成長小說,講述出生于一個土耳其移民家庭的賽琳1995年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之后的青春與成長。她跟班里來自塞爾維亞的同學斯威特拉娜成了朋友,又愛上了一位匈牙利男子伊萬,在暑假期間賽琳去了匈牙利,在一個村子里教英語,領悟到了很多生活真諦。
《西退》Exit West
作者:穆赫辛·哈米德(Mohsin Hamid)
出版社:Riverhead Books 2017-3
這本書的故事背景放在了中東的某個被戰火肆虐的國家,兩個年輕人開始了一段秘密戀情。在戰爭形勢上,政府和反抗軍的沖突不斷升級,而這對戀人在試圖逃走時,聽說了一些門能夠把人輸送到遙遠而安全的西方城市的故事。作者哈米德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已被引進出版。
《白色眼淚》White Tears
作者:哈里·昆祖魯Hari Kunzru
出版社:knof 2017-3
兩個熱愛音樂的紐約白人青年一次在公園里錄音的時候,不小心錄到一段不知名黑人歌手的音樂片段并把它上傳到網上,被一位資深音樂人注意到并告訴他們這是一段來自1920年的音樂。通過一個驚悚的故事展開了對當年一段黑暗往事的挖掘。
《另一個世界的鄉愁》Homesick for Another World
作者:奧提莎·莫什費(Ottessa Moshfegh)
出版社:Penguin Press 2017-1
這本短篇小說集子里的主人公是一群孤獨又失敗的怪咖,作者用幽默的筆法來表現他們尋找生活意義的故事,令人在“小確喪”里開懷一笑。
《林肯在巴爾多》Lincoln In The Bardo
喬治·桑德斯by George Saunders
出版社: Random House 2017-2
這是作家根據真實歷史虛構的故事,林肯總統的愛子威利在11歲時死去,總統來到墓前悼念愛子,而 威利的魂魄就在一旁注視著父親。通過生死的對比,發出疑問:如果我們知道所愛的一切終會消逝,那么我們還如何活與愛。
非虛構類
《盲點》Blind Spot
作者:泰朱·科爾(Teju Cole)
出版社: Random House 2017-6
一本攝影散文集,作者通過詩意的語言和攝影作品講述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并且帶有地緣政治的概念。
《拿小錘子的人》Somebody With a Little Hammer
瑪麗·蓋茨基爾(Mary Gaitskill)
出版社:Pantheon2017-4
小說家瑪麗·蓋茨基爾的一本散文集,囊括文化、文學、社會學和個人隨筆。蓋茨基爾的《壞舉止》、《依然美麗》已經引進中國出版。
《花月殺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
作者:大衛·格蘭(David Grann)
出版社:Doubleday 2017-4
《紐約客》作者大衛·格蘭的非虛構作品,講述了上世紀20年代俄克拉荷馬州奧色治的幾個印第安富人神秘死亡,FBI進行的驚心動魄調查。該書已經受到好萊塢眾多公司密切關注,馬丁斯科塞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均表達了對這個故事的興趣。
《我們終將逝去,所有的這些都不再重要》One Day We’ll All Be Dead and None of This Will Matter
作者:撒卡其·科爾(Scaachi Koul)
出版社: Picador 2017-5
BuzzFeed的文化類作者撒卡其·科爾的散文集,在這本集子中展示了一位年輕的印度裔加拿大人的種種焦慮,比如她認為有人通過旅行在尋找自我,但這些其實都是枉然。
《那些行不通的規則》The Rules Do Not Apply
作者:愛麗爾·萊維 Ariel Levy
出版社:Random House 2017-3
一本女性回憶錄,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38歲的女性遭遇流產、離婚和財務危機的經歷,絕望的生活經歷中展示了女性的堅強和勇敢,讀來令人鼓舞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