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丹青負我吳冠中”
    來源:中國財經報 | 孫曉飛  2017年07月04日11:11

    大約20歲那年,吳冠中在璧山因常見到著紅衣的姑娘和兒童,喜歡那分外亮麗的紅色。因此,突發靈感,想做一件大紅袍,天天披在身上,仿佛古代的狀元郎。在別人只敢隱誨而小心地向社會表達著悲憤的崎嶇山路上,他披著大紅袍,粉墨登場了!

    江南出才子,吳冠中的家鄉無錫,更是才俊輩出之地。少年早慧的吳冠中,便一路苦學、一路惹人注目地走出閉塞的小山村,走到無錫城,走到杭州,讓自己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吳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蘇宜興縣閘口鄉北渠村,村民主要依靠種稻、養蠶、捕魚生活。吳冠中的父親是鄉村小學校的教師,又是下田勞動的農民。而他的母親,是一位大家庭破落戶出身的文盲。這樣的家庭構成,讓吳冠中自小便有書卷氣,有母親身上遺留的 “破落貴族氣”,同時還有農民父親身上的質樸氣。這些氣息,混合在吳冠中身上,形成吳冠中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與眾不同的個性特質。

    對于母親,吳冠中有一種近乎崇拜的心理,母親的一切,在他看來,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詩性,這樣的詩性,或許也由基因進入了吳冠中的體內,讓這個倔強的鄉村孩子,有著幾許多愁善感。吳冠中這樣評價母親:“文盲未必是美盲,母親頗有審美天賦,她敏感,重感情。”

    母親身上那敏感的氣質,可能也造成了她的失眠,這樣的氣質,會讓人易怒、暴燥,不易與人相處,即便與他的父親,也“真有點水火不容”。

    也許,這樣的性格,也影響了吳冠中。

    因為,吳冠中“從中年以后就患失眠,愈老癥愈重”。在吳冠中看來,失眠,“最是人生之大苦”。

    吳冠中說:“我同情我那可憐的母親,上天又偏不讓我繼承父親健康的神經。誰也沒有選擇投胎的自由,苦瓜藤上結的是苦瓜子,我晚年作過一幅油畫《苦瓜家園》。苦,永遠纏繞著我,滲入心田。”

    這樣的苦,也會滲入骨髓,成為一生無法根除的癰疽,讓吳冠中不堪其痛,或許影響著他后來的藝術作品,有更多的美感,而少更多的痛感,有更多的詩意,而少更多的現世關懷。

    吳冠中6歲時,父親在吳氏宗祠支持和委托下創辦了私立吳氏小學,并由吳氏宗祠的會計轉任吳氏小學的校長,吳冠中成為這所以吳氏祠堂房舍為教室的第一屆鄉村小學的學生。

    彼時的吳冠中,與藝術全無緣分,終日捧書,一心向學。小學畢業后,他考入了和橋鎮上的鵝山高小,住到離家十里的和橋,開始了寄宿生活。

    小小年紀,一切都要自理,這在當時的寄宿學校,幾乎是常態。也許與幼年時,常常提燈趕雞入籠的經歷有關,這個多子之家的長子,在離家十里的高小,處理起自己的個人生活來,絲毫不覺有何壓力,學習成績也十分理想。一個學期下來,不起眼的吳冠中成績全班總分第一。

    這樣的成績,振奮了吳家全家人。吳冠中說:“鵝山又是全縣第一名校,這令父母歡喜異常。而我自己,靠考試,靠競爭,也做起了騰飛的夢,這就是父母望子成龍的夢吧。虛幻的夢,夢的虛幻。”

    優異成績,也鼓舞了吳冠中自己,“高小畢業了,該上中學,江南的名牌中學我都敢投考,而且自信有把握。”

    多子之家,父親不但要考慮長子的成長,更要考慮家庭的負擔能力,考慮吳冠中弟妹們的后續成長機會,因此,盡管吳冠中已經顯示出了超人的學習能力,但父親還是不肯讓他一人獨享發展機會,已經上到高小的吳冠中,面臨的任務是如何盡快就業,成為家中的經濟來源之一。

    但自負甚至有些自私的吳冠中,沒能按父親的期望一樣,盡早當個小學教員,以緩解父親的養家壓力,他想憑借自己的聰明和智慧,走向更高一些的社會層級。

    鵝山小學注定等不來天資聰穎的吳冠中,連他父親也等不來一個按他的規劃來生活的兒子。

    在應該進入師范部學習的時候,吳冠中的“志氣”,或者說“欲望”,隨著年齡膨脹。他在自述里說:“讀完初中,我不愿進入師范部了,因同學們自嘲師范生是稀飯生,沒前途。我改而投考浙江大學代辦省立工業職業學校的電機科,工業救國,出路有保障,但更加難考。我考上了,卻不意將被命運之神引入迷茫的星空。”

    大學新生集體軍訓的時候,他與國立杭州藝專預科的朱德群被編在同一個連隊同一個班,一個星期天,朱帶他參觀藝專,他“看到了前所未見的圖畫和雕塑”,一下子被藝術美擊倒了,像一匹不肯歸槽的野馬,吳冠中“決心,甚至拼命,要拋棄電機科,轉學入藝專從頭開始”。

    父親的傷心和失望是可以想見的。同時竭力反對,因為“他聽說畫家沒有出路”,這個“被美誘惑的兒子,一向聽話而功課優良的兒子突然變成了浪子”。

    但有著知識分子情懷的父親,沒有阻止吳冠中的選擇,眼睜睜地看著這個17歲的兒子,走上了一條他不理解也不知道的艱辛之路。

    吳冠中趕上了中國藝術最好的時代。

    林風眠出洋學習,歷歐洲各國,見識廣博,已經能從世界藝術的高度來審視中國藝術的變革及發展方向,因此,在新式藝術學校里,明確中西互補,讓中國傳統藝術獲取了新生的可能。

    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教學機制,所以,向無傳統中國畫功底的吳冠中,得以在潘天壽的帶領下,對中國藝術史及傳統中國畫的技法一窺堂奧。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回看,吳冠中的中國畫底子并不深厚,對傳統中國畫的理解,可能遠不如他的授業老師潘天壽,也許,正因為如此,吳冠中才有勇氣和能力“推”開傳統中國畫里的“陳”,能夠創造出“新”中國畫。

    浸淫不深,才有可能得其意而忘其形,取其魂而棄其殼。

    1976年之后,吳冠中的時代終于來臨。極“左”當權派走下了政治舞臺,改革派領袖接踵出場,開始掌握和改變中國的命運。

    藝術家的命運同樣與國運一起,發生著重大變化。

    春江水暖,吳冠中敏感地預知了新時代即將開啟,因此,被扼住很長時間的喉嚨,清了清嗓音,大膽地向新時代放歌,從1979年5月開始,吳冠中在《美術》雜志發表《繪畫的形式美》《造型藝術離不開人體美的研究》《關于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等文章,引起國內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數篇文章的發表,讓吳冠中在國內外藝術界聲名鵲起,中國美協江蘇分會與江蘇美術館為他共同主辦了“吳冠中作品展”,他也于第二年出任“第六屆全國美展”評委,并于1985年,以66歲的年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雖然是一個職業畫家,但吳冠中內心常以文人藝術家自況,曾經口出“狂言”:“一百個齊白石抵不上一個魯迅”,這既是對魯迅的贊美,同時也是對自我的贊美。

    眾所周知,吳冠中不但以畫名天下,同樣也文章名天下。藝術史研究家邁克爾·蘇立文教授曾這樣說:單憑發表的文字就足以使他在藝壇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那強烈、簡練與坦誠的表達方式,可與他所崇拜的凡高媲美。

    而他自己則說,“我不該學丹青,我該學文學,成為魯迅那樣的文學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丹青負我。”并說,“下輩子不當畫家”。

    2010年6月25日23時57分,吳冠中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吳先生走時,身上一件舊的紅夾克,腳上一雙以前寫生穿的旅游鞋。”他的學生劉巨德感傷地說。

    ( 孫曉飛,現為《中國老年》雜志主編。中短篇小說《簡單的死亡》《獻給劉彤的故事》在大陸知名文學刊物《當代》《民族文學》及臺灣《中國時報》等處發表。已出版長篇小說 《手指間的情人》《兩情》。散文《失去聲音的鳥》入選教育部語文出版社及河南出版集團出版的小學語文課本。)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中文字幕国语|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自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日本精品www色|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思思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66| 精品99在线观看|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www亚洲精品少妇裸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在线精品动漫一区二区无广告| 精品国产热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99爱免费视频|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事 | 亚洲情侣偷拍精品|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