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覽正定古城千年市井生活 河北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發現7個朝代疊壓遺跡及大量器物
工作人員在介紹疊壓層。詹新城攝/光明圖片
出土的明清瓷質棋子
出土的唐五代蓮花紋瓦當。資料圖片
出土的宋金時期藥具,從左至右分別為瓷臼、瓷盒、脈枕、瓷壺、陶壺。資料圖片
“看這里的土層,兩米多的厚度,蘊藏著千余年的歷史積淀?!?月9日,在河北正定開元寺南廣場遺址,一位考古隊的工作人員介紹。
遺址總面積約400平方米,挖有4個探方。各探方的墻壁上,均畫有橫向白色標線,標線大致平行,每兩條標線之間的土層,均代表著一個不同的朝代,包括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個朝代的疊壓遺跡。疊壓地層可以作為華北地區冀中平原唐宋元明清時期考古地層學的標尺。
河北四大名窯瓷器罕見同現
河北正定是一座擁有上千年文化歷史的古城。據史料記載,正定古城歷經九朝不斷代,但此前從未在考古學上取得過實物證據。此次考古發現的7個歷史文化層疊壓,為千年古城的文化傳承添一力證。
2015年,正定準備在開元寺南側修建廣場,由于開元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經河北省文物局批準,2015年12月1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這里進行了考古勘探和試掘工作。考古發現疊壓遺跡及大量文物后,2016年10月,國家文物局批準開始正式發掘。到2017年1月,共發掘出跨越唐五代至明清時期的可復原器物近兩千件(套)?!埃ㄟz址)就像《清明上河圖》一樣,它是一幅市井生活。宋金時代的這些骨梳,可能都是商品,它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喬梁說。
此次考古出土器物以陶器和瓷器為主。唐、五代時期瓷器主要器形有碗、盤等,釉色以白釉為主,兼有米黃釉。宋金時期瓷器主要器形有杯、盞、碟等,釉色以白釉為主,兼有醬釉、褐釉、青釉、綠釉等釉色,裝飾技法有印花、劃花、剔花、彩繪等。金元時期的瓷器器形包括壺、瓶、爐、枕等,釉色有白釉、醬釉、褐釉、青釉、綠釉、油滴釉等。明清時期的瓷器主要器形有碟、盤、碗、器蓋、棋子等,青花瓷較多,兼有青釉、黑釉瓷。
這些瓷器標本,分屬定窯、井陘窯、邢窯、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等窯系,定窯、井陘窯、邢窯、磁州窯等河北四大名窯瓷器出于同一古文化遺址在河北地區尚不多見。為河北四大名窯主要特征、分期研究、燒造制作工藝傳播等課題的開展提供了重要資料,是研究正定古城乃至華北滹沱河流域經濟、文化、手工業、交通發展狀況的重要考古資料。
揭示古城城池擴建演變過程
目前,此次考古共發現遺跡94處。主要包括晚唐五代時期城墻防御體系、金元時期開元寺的寺廟建筑體系、宋金至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和街道體系。發現唐代溝渠一條,疑似開元寺寺內引水渠唐代溝渠的發現為揭示唐五代時期的開元寺建筑布局提供了重要線索。發現金元時期建筑基址一座,僅存門前漫道部分,初步推斷為金元時期開元寺南門。通過對漫道附近的進一步清理,在漫道東側發現了墻基遺存,應為開元寺的院墻。在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還發現大量建筑構件,其中的蓮紋瓦當與龍形建筑構件體量較大,應當用于大型廟宇之上。宋金元明時期的建筑構件以板瓦、筒瓦、瓦當、琉璃獸型殘件為主,體量較唐五代建筑構件要小。
以夯土墻遺跡為主體的唐、五代時期的城市防御體系建筑布局主要位于發掘區中南部。夯土城墻整體呈東西走向,遺址東部的墻體向南、向北側外凸形成城臺(門)。夯土墻可分為兩期。主體部分筑于唐代晚期,與正定城內陽和樓遺址發現的夯土城墻似為同一時期,推斷二者應為一個整體,且夯土墻向南北兩側凸出部分與陽和樓遺址下發現的早期城門相對,因此該部分有可能是北墻的城門或城門附屬設施。二期城墻系對一期城墻進行的修補,對城臺(門)部分進行包磚而成,城臺部分的包磚應屬后期加固或改作其他用途,年代為五代時期。初步判斷該城墻為晚唐、五代時正定城內城(牙城)。
同時發現一處宋代房址,房址內部出土了一組由陶臼、陶壺、瓷盒、脈枕組成的醫療用具,這里當時應為行醫房。還發現宋金之際窖藏一處,出土銅錢2700多枚,多為北宋錢幣,也有少量漢代、唐代及五代銅錢,推斷應為躲避戰亂臨時埋藏,保留至今。
這些遺跡的發現展現了晚唐五代、北宋至明清時期正定古城城池逐漸擴建演變的過程,完整地保留了正定古城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各個時期城池城墻、民居、街道、開元寺寺廟建筑體系演變的考古證據,在中國城市建設演變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報石家莊6月12日電 耿建擴 郝子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