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家風:傳統文化需要青春表達
中國人向來重視家風家教?!吨熳蛹矣枴分姓f:“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薄段难浴分幸舱f:“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绷己玫募绎L家教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塔基。
時代在變化,傳統的家庭結構也在改變,如何在現代社會尤其在年輕人中間傳揚詩書傳家、孝義格天等傳統家風文化是新時期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紀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齊魯家風》,在結束了在山東衛視的第一輪播出后目前又登上了央視熒屏。據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數據,該片在16省網收視率達到省級衛視同時段排名第二,這不僅再次印證良好家風是超越時空的信仰,而且為傳統家風文化的現代表達探索出了新的路徑。
現代的年輕人早已厭倦了說教。傳播傳統文化,如果繼續使用過去那種“子曰”“詩云”的模式,只會讓年輕觀眾產生逆反心理。那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方法就是講故事。比如,《齊魯家風》這部紀錄片一口氣講了四五十個故事,從孔子、孟子等齊魯先賢到當代的大學教授顏炳罡、退休醫生吳曉建、養豬農民張列才,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孔子、孟子、管仲、范蠡、鄭玄等先賢開創的好家風歷經幾千年而未中斷,他們的精神在子孫后代的身上得以延續。
在19世紀中葉的“闖關東”的浪潮中,山東人把誠信、尚義的家風帶到關外,因此贏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尊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山東商人劉麗華通過誠信經商贏得了合作伙伴烏蘭的信任,不僅打開了哈薩克斯坦的市場,也樹立了當代中國商人的形象。比起歷史上的先賢,年輕人更容易被上述普通人的故事所打動。通過采用古今結合的敘述方法,大量的歷史故事與當代平凡人的生活勾連起來,家與國的情愫在文化歷史的脈動中撲面而來,從而讓年輕人更了解腳下的土地,讓他們的青春增加了歷史的厚度。
為吸引被視覺文化哺育長大的年輕觀眾,滿足他們對精良畫面的需求,《齊魯家風》節目組用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讓鏡頭畫面明亮、讓剪輯節奏加快。此外,為了便于年輕觀眾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知識,節目使用了大量情景模擬、三維動畫、二維圖示,表述方式基本上都是在講故事。古今穿插的結構避免了只講歷史故事的單調,與現代人物故事結合,使片子更接地氣,更富有生活氣息。在剪輯過程中,節目組不斷請一些年輕人來機房觀看粗剪版,并及時調整他們不能理解或感覺過于深奧的地方。除了在電視臺播出,《齊魯家風》也被推送到了各大視頻網站,片中的各個故事被制作成了各種短視頻,在多個平臺多個渠道播放,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激勵青年人做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齊魯家風》的成功播出啟示我們,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弘揚傳統文化要把大的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同生活的基本細節有機整合起來,讓本和末之間圓融無礙,這樣文化才能產生切實的影響力。同時,在傳統文化的表達上要努力做到當代化、青春化、國際化——當代化就是不能老是沉浸在以前的故紙堆里;青春化就是一定要讓年輕人能夠接受,并且便于理解;國際化就是大膽使用國際通用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