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哲邁勒?黑托尼:埃及小說新旗手
    來源:《星火》 | 邱華棟  2017年06月06日12:11

    納吉布·馬哈福茲的繼承人

    埃及,作為非洲重要的國家,其地理位置與土耳其橫跨了歐洲和亞洲很相似,它是橫跨亞洲和非洲兩個大陸:埃及的非洲部分緊靠地中海東南部,而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則屬于亞洲大陸的西南角,東側,以紅海為界與西亞的沙特阿拉伯接壤。因此,埃及在文化上必然要受到來自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巨大影響,同時,也要受到來自西亞兩河流域的阿拉伯文明的深遠影響。加上埃及本來就處于非洲大陸之上,非洲大陸的本土文明也是源遠流長,這些文明源流在埃及共同交匯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一般認為,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兩河流域文明、華夏文明一樣,是延續了數千年至今不衰的四大文明之一,其文化傳承和歷史資源無比豐厚,其文學也自然是繁花似錦,應當受到特別的關注。

    伊斯蘭教國家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和同屬于非洲的尼日利亞與南非官方語言是英語、很多作家也用英語寫作不一樣,埃及作家大都用阿拉伯語寫作,因此,較少被西方所關注。在整個20世紀前半葉,埃及的文學比較沉寂,后來,埃及逐漸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于1953年成為共和國,她的文學也逐漸地興盛起來。緊隨著尼日利亞作家索因卡于198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1988年,埃及作家納吉布·馬哈福茲再次以非洲作家身份獲得了這個全世界影響最大的文學獎,象征著埃及現當代文學真正得到了西方主流文壇的高度評價。納吉布·馬哈福茲(1911——2004)屬于埃及現代文學的開山者,他一生寫下了超過40部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集,還有大量的劇作、評論和散文作品。他的小說全部都取材于埃及古代豐富的歷史和埃及20世紀以來的社會現實生活,既能夠從埃及古老歷史中挖掘素材,創造出和埃及偉大文明相符合的篇幅巨大的歷史小說(以《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為代表作),又寫出了像《街魂》《平民史詩》《米達格胡同》等反映埃及現當代社會生活、帶有批判現實主義色彩的社會小說,在一片荒蕪中頑強地走出了一條新路,創造出一種簇新的埃及阿拉伯語新文學。他還積極地借鑒了自卡夫卡和喬伊斯以來的歐洲現代主義文學技巧,以長達60年的寫作生涯和出版的大量作品,使古老的埃及文明中的文學因子復活,將一個已經衰老的文明重新帶到了世界文學的版圖上。因此,要談到埃及和非洲文學,納吉布·馬哈福茲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

    不過,我這里要談到的,是更為年輕的埃及新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哲邁勒·黑托尼。2007年,哲邁勒·黑托尼曾經來到北京,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和研究阿拉伯文學的專家以及中國作家做了深入交流,并做了演講。中國作家莫言聽完黑托尼的演講后說:“一個作家首先得寫出風格鮮明的作品,無數作家的成就才能形成一個民族文學特殊的景觀。我讀過黑托尼的《宰阿法拉尼區奇案》,已從中感到‘心心相印’。繼承民族傳統,吸收外來經驗,再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是阿拉伯作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國作家的目標。在兩國的文化交流中,文學是不能缺席的,也是剪不斷的。”

    哲邁勒·黑托尼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年以來埃及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也是埃及“六十年代作家群”中的佼佼者。1967年6月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最終以埃及和阿拉伯國家參戰一方慘敗、以色列大獲全勝而結束,使埃及人民和整個阿拉伯世界感到了震驚和痛苦。于是,一批作家開始認真思考埃及和阿拉伯國家的真實處境,并且認識到自身的文化問題和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的復雜矛盾。這批作家的作品帶有明顯的反思和批判社會現實的特征,同時,他們從埃及的民間文學、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中尋找素材,創作出一大批反映埃及古代歷史和現代社會生活的作品,形成了“六十年代作家群”的創作熱潮,并將這個文學潮流延續了二十多年,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因一部分作家的謝世而逐漸衰落。而這個作家群體的重要人物之一哲邁勒·黑托尼,他的創作就貫穿了整個四十年的歷史。

    1969年,哲邁勒·黑托尼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說集《千年前的一個青年的日記》,將埃及古代歷史中的一些場景和歷史人物,與當代埃及的社會現實交錯對接起來,以復調的形式形成了小說的獨特結構。有些小說還利用了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把埃及歷史文化中的場景和當下埃及人的生活聯系起來,起到了歷史文化反思和社會批判的目的。這部小說集可以說是“六十年代作家群”中最早的、相當重要的作品,其融合歐洲現代主義作家的表現技巧,并將之與埃及獨特的文化傳承和社會現實相結合的風格異常鮮明。

    哲邁勒·黑托尼可以說是納吉布·馬哈福茲的繼承人,他沿著馬哈福茲所開辟的埃及現代文學的道路,頑強地將埃及文學引領到一個新天地。哲邁勒·黑托尼1945年出生在上埃及的農村,很小的時候就隨父親遷居到首都開羅,生活在開羅一個古老的城區里。整個少年時代,他都勤奮好學,勤于讀書,還堅持參加納吉布·馬哈福茲舉辦的文學講座,可以說,哲邁勒·黑托尼就是在納吉布·馬哈福茲的影響下,逐步地成長為埃及新一代作家的。后來,他專門學習了工藝美術設計,接觸到了埃及豐富的民族藝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隨軍當過多年的戰地記者,對埃及參加的幾次中東戰爭的失敗,都有著切身的體會。這些人生經驗和生命履歷,構成了他寫作的一個基點。從1969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至今,四十多年來,他已經出版了長篇小說二十部,短篇小說集十多部。哲邁勒·黑托尼廣闊地描繪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埃及的社會現實,并以埃及古老的歷史資源和哲學資源作為后盾,創造出不可忽視的新小說。因此,要想了解埃及阿拉伯語文學,必須要研讀哲邁勒·黑托尼的作品。除了小說作品,哲邁勒·黑托尼還出版了研究埃及歷史建筑和文化的專著、關于中東戰爭時期他擔任軍隊隨軍記者的見聞錄,以及一些文學和文化隨筆等著作,是一個視野開闊、創作豐富的大作家。

    閱讀哲邁勒·黑托尼的小說,最令我心儀的,是他對歐美現代主義小說以來的文學技巧,和對阿拉伯民族文化兩者的并重。他的小說都具有鮮明的結構主義特征和形式感,尤其是,他的每部小說在文體上都很新穎,能夠巧妙地利用一些其他文體,如報告、游記、歷史文獻等等,來作為小說的基本結構,擴大了歐美現代主義小說潮流和小說文體的實驗在非洲的影響,是二十世紀人類小說之樹上新長出的枝條。那些報告、文獻、游記和資料等其他一般性文體,組成了小說的敘述內容,使小說顯示了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彼此互相映襯,擴大了小說的內涵和外延。可以說,僅從小說的技巧上考察,他就是一個具有獨特實驗性特色的小說家。這是我特別看重的。在人類文明加速融合、對話和交流的今天,如果一個作家不能夠從一條滔滔流淌的人類小說大河中吸收營養,成為其中的支脈,而是采取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態度,那么他就不可能有存在的價值。相對于哲邁勒·黑托尼,他的前輩納吉布·馬哈福茲在小說的文體、結構和語言的實驗上,就顯得保守了。不過,因為他們是兩代人,不能拿同樣的眼光去看埃及現代文學的開山者納吉布·馬哈福茲,納吉布·馬哈福茲已經完成了他自己的歷史使命,在他所存在的時間段里出色地開創了埃及的現代文學,以氣勢宏大的歷史小說和現實主義小說,將埃及的阿拉伯語新小說帶給了全世界,功不可沒,而哲邁勒·黑托尼則繼承了馬哈福茲的文學遺產,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引領著埃及文學前進。

    我對哲邁勒·黑托尼感興趣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作為同屬于發展中國家和文明古國的陣營,埃及和中國作家在面對歐洲和美國等強勢文明的沖擊下,其作家的處境和文化環境,其作家的使命和面對的寫作資源,都有著相似的和可以借鑒的地方,在這一點上,哲邁勒·黑托尼的寫作,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

    阿拉伯文明的孩子

    1974年,哲邁勒·黑托尼出版了長篇小說《扎尼·巴拉卡特》。這是一部具有歷史小說的外殼,里面卻巧妙地裝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埃及社會現實生活、帶有批判性色彩的作品。小說的開頭章節,是直接摘錄十六世紀意大利旅行家瓊迪在埃及開羅旅行時候的見聞,然后,再將敘述的角度轉換到1517年統治埃及的馬木魯克王朝的一個小人物扎尼·巴拉卡特身上。這是一個出身埃及底層的小人物,他一心想著向上爬,工于心計,很會鉆營,最終利用上層權貴的弱點,爬到了王朝的高位,成為那個時代發跡的新貴。同時,圍繞著扎尼·巴拉卡特,還活動著那個時代很多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活動著很多開羅的勞苦大眾,他們過著和王朝的貴族與鉆營者巴拉卡特完全不同的貧窮生活。小說還引用了一個歷史學家對那個時代的描述,將小說的歷史真實性增強。這部小說很明顯是一部借古諷今的作品,哲邁勒·黑托尼以十六世紀埃及古代王朝小人物的發跡史和貧民生活的廣闊圖景,來影射和批判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埃及社會。以歷史小說的面目出版,在埃及上世紀七十年代新聞和出版檢查制度嚴厲的社會氛圍里,就不算犯忌了。小說巧妙地掩蓋了作者的真實意圖,因此,獲得了會心的讀者的熱烈反應。

    緊接著小說《扎尼·巴拉卡特》出版的第二年,也就是1975年,哲邁勒·黑托尼出版了長篇小說《宰阿拉法尼區奇案》。這是哲邁勒·黑托尼的代表作之一。《宰阿拉法尼區奇案》講述了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小說的文體也很獨到,是按照卷宗的形式構成的。伊斯蘭著名的蘇菲派長老制造了一個咒符,他詛咒整個宰阿拉法尼區的人里,除了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之外的人,所有人都喪失性功能和性欲望。同時,還有一些約束性的條款附著在這條關于性的離奇咒符上:住在宰阿拉法尼區的人在早晨七點之前不許出門,晚上八點要上床睡覺,居民之間要和睦相處,等等。宰阿拉法尼區的人于是不得不在新的禁忌中開始生活。他們感到了不適應,開始去找伊斯蘭長老傾訴自己的苦悶,接著,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因為禁絕性的活動,無論如何在人類社會里都是大事件,會改變一些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沒有了性,宰阿拉法尼區的人該怎么生活呢?宰阿拉法尼區的人由此展現出他們各色各樣的生活世相來。

    這部小說的文體和結構也非常獨特,基本上是由卷宗、文獻和秘密報告組成的,一共有11節,前4節是卷宗一至三,其中第3節是卷宗二的附錄,廣泛地將宰阿拉法尼區的人在那個特殊的時期里生活的變化記錄在案。這4節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描述了宰阿拉法尼區的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第5節是“第一號記錄:最高委員會舊街區警察署”,繼續以警察局警員報告的形式來描述變化之后人們的生活情況。在由不同的報告、匯報材料和卷宗所組成的小說中,整個事件本身就顯得非常荒唐。在各個報告和卷宗里,出現了一些互相聯系和映襯的人物,他們在那個特定時期里的活動也顯得更加古怪、詭異和令人懷疑,因此,卷宗對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詳細的描述。在讀者看來,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在各個卷宗中都是支離破碎的,經過了閱讀之后的自行組織和拼合之后,會逐漸在讀者的腦子里形成一個整體的印象。小說還帶有寓言和神秘傳說的氣息。在小說的結尾,這個咒符已經擴散到歐洲以及全世界了,最后,在一些地方,壯陽藥吃緊,在另外一些地方則發生了游行。最后,一個警世者出現了。他說,世界將變成七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會有一個像他這樣的警世者,這個警世者是專門來傳遞信息、警醒大家的。他說:“我們要向過去的時代告別,告別迷失的時代,告別那些事實被歪曲、路有凍死骨、真愛遭遇不幸、希望被扼殺、欲念被壓抑、諾言被踐踏、公正不全面、制度尚暴力、容易變困難、簡單變復雜的時代。等待不會太久了,咒符的時代已經開始,它將會改變整個世界!”

    從這部小說可以看出,哲邁勒·黑托尼長期以來一直潛心研究埃及古代法老統治時期的宗教文化和習俗傳說,以及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文化,并將之作為背景寫入他的小說。在十九世紀殖民主義達到高潮的時期,整個非洲和阿拉伯世界,都在被西方文明所侵占、欺壓和占領,被西方文明浸透和影響、掠奪和破壞。這樣的歷史情況和文化現實在哲邁勒·黑托尼的內心里喚起了民族文化意識、藝術創新意識和政治抵抗意識。因此,哲邁勒·黑托尼認為,以伊斯蘭文明為核心的阿拉伯文學,完全可以給這個混亂的世界提供一種解決當代世界、尤其是西方進入到晚期資本主義狀態下的危機。2009年,整個世界陷入到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之中,和西方文明中對人性貪婪的放縱有關。哲邁勒·黑托尼說:“不要把眼睛只盯著西方,面對本民族的遺產視而不見;另外一個方面,也不能只用西方人的眼睛看,要用自己的頭腦做出判斷。”(見中譯本《落日的呼喚》前言)

    因此,哲邁勒·黑托尼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度,審慎地從伊斯蘭神秘主義宗教哲學蘇菲派的文化遺產中去尋找創作資源和支撐。在《一千零一夜》、蘇菲教派圣徒們留下的詩歌和文字中、在他們的傳奇故事中、在阿拉伯歷史典籍和文化宗教傳說中,哲邁勒·黑托尼看到了阿拉伯文化創造出的完全不同于西方世界的智慧,這給了他很大的動力。他尤其喜歡鉆研伊斯蘭教蘇菲派各個時期的作家詩人和宗教學者流傳下來的著作。那么,什么是蘇菲派呢?蘇菲派是一個強調神秘經驗和直覺經驗的宗教流派,是伊斯蘭文明和宗教中重要的分支。哲邁勒·黑托尼覺得,這個流派的文學和文化,與文學藝術強調創造性的直覺一樣,其本質更加接近作家、詩人和藝術家在創作靈感來臨的那個瞬間,那個能夠和奇妙的世界忽然相遇的時刻。因此,他不斷地潛心研究蘇菲派成員的著作和文章,企圖尋找到在直覺和個人體驗通達的狀態里去無限接近真主的特殊經驗,并將這種經驗運用到文學寫作中。

    最能表現哲邁勒·黑托尼關于蘇菲神秘主義哲學思想的作品,是他的長篇小說《顯靈書》。這個三卷本的小說出版于1983到1985年。從小說的名字上看,就可以猜測到,這部長篇小說是關于埃及人心靈世界的作品。小說有三個主人公,分別是敘述者的父親、一個伊斯蘭殉道者侯賽因和埃及國家的領導人、民族領袖納賽爾。按照蘇菲主義的理念,人生如夢,生和死之間形成了一個從起點到終點的巨大圓環,人的存在和精神狀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在世界上自然存在的狀態,比如,他要感受世間萬物的變化,感受時間流逝和失去的變化,最終,逐漸地老去。這個階段是以人的生生死死作為循環的。到了第二個階段,則是以人的心靈的變化和洗心革面來完成的。而人圓滿獲得解放和自由的第三個階段,就是成為一個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新人。蘇菲主義神秘教義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很具體的體現,它還融合了哲邁勒·黑托尼自身的很多經驗。在對人生意義、生與死的哲學和歷史循環的問題上,《顯靈書》都做了很好的顯現。而且,哲邁勒·黑托尼和其他很多作家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顯靈書》是從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自身中長出結出的果實,帶有哲思和強烈的心靈書寫的特點。父親、殉道者、民族解放者與國家締造者這三個英雄男人,帶有符號性的象征——哲邁勒·黑托尼思考了自己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如何與父母親這個血緣最近的樹枝條分離,逐漸在時間的滄桑中老去,在四海為家的狀態里浪游,成為外鄉人、陌生人、流浪的人,最終,他依舊回到了母體的文化記憶里,以國家為象征,在伊斯蘭和阿拉伯文化的懷抱里,找到了安慰和最終歸屬。

    稍后,哲邁勒·黑托尼又出版了相對世俗和故事性比較強的長篇小說《明眼人看世界》(1989)、《愛情之書》(1987)。在這兩部小說中,哲邁勒·黑托尼將筆觸放到了現代埃及的社會生活中,以具體而細微的觀察,來呈現埃及當代社會生活世俗化的一面,思考了社會的不公、愛情的奧秘等等。在小說的背后,繼續著對埃及獨特的混合文化特性的深入探討。

    長篇小說《都市之廣》是他很值得注意的小說,出版于1990年。這是一部關于時間的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大學教授,他要去參加一所大學九百年的慶典活動。但是,他在去辦理慶典手續的時候遇到了麻煩。這個角色就像卡夫卡小說《城堡》中那個想進入城堡中的測量員面臨各種荒誕的處境一樣,這個教授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那座城市里,這所大學所創立的第一個系就是神學系,于是,就出現了城市、宗教、學術、世俗化和權力之間的角逐。當他到達那所大學之后,類似土地測量員的境遇在他身上繼續出現,他感到像蜘蛛網一樣的矛盾也交織到了他的身上。在時間的長河里,政治、宗教、學術和個體生命的價值之間的關系,不斷地發生位移,教授在城市之中經歷了事件的折磨、時間的洗練,最終倒也完好無損地離開了。教授一邊在生命力比人更長久的古代建筑面前流連,一邊為眼前的現實纏斗所苦惱,一邊又在思索著時間流逝中,那城市像生長著的生命體一樣,在廣大的時間和空間里逐漸地擴展,在他內心,這些東西膠合成關于世界的整體印象。世俗化和宗教與政治權力的關系,在時間里和都市的建設中一直纏斗著。小說描繪出完全不同于西方小說的那種理解時間的感受,哲邁勒·黑托尼強化出了他的個人氣質和文化氣質: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時間和空間相遇的地方就是那些建筑,它們使都市變得廣大,也使人心和世界留下了時間的痕跡。

    追尋落日的呼喚

    哲邁勒·黑托尼的后期小說大都帶有濃厚的蘇菲主義的味道,和大部分西方小說與亞洲小說都不同。那是一種特殊的、對人生和時間感受的表達。如果你從來都沒有感受過阿拉伯文化在小說中的投射,那么,哲邁勒·黑托尼的小說顯然是一個你進入的方便路徑。

    哲邁勒·黑托尼的長篇小說《落日的呼喚》是非常值得推薦的著作,它出版于1992年,這是他后期創作中的一部主要作品。小說主人公艾哈邁德本來生活十分平靜,但是,有一天,他似乎聽到了冥冥中的一聲召喚,開始向西旅行,去尋找那落日的呼喚,去尋找人生的真諦。他的旅途充滿了奇遇和巧合,睿思和考驗:當他離開大都市開羅,他遇到了沙漠中的駱駝隊,并且和那些長年行走在沙漠中,和星星、太陽和月亮作伴的人成為好朋友。他不再感到孤獨,感到天地之間行走的人所體會到的世界是那樣的廣大。他還來到了一個沙漠中的綠洲居民點,在那里看到了熱情歡迎他的人群。在一個泉眼邊上,他還遇到了一個姑娘,并且和她結婚了。當妻子身懷六甲之后,他卻響應那冥冥中的呼喚,繼續向西,向那日落的地方旅行。他來到了一個以鳥作為部族圖騰的原始部落,在那里,他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獲得了權杖。在向西的旅行中,他一共聽到了五次召喚,每次聽到落日的呼喚,他就會繼續旅行。最后,他來到了拄杖人的國度,來到了非洲大陸最西邊的摩洛哥,在那里,聽到了伊斯蘭大長老的訓示,并且向國王的書記官講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小說里出現了各種各樣離奇古怪的人,他們以神奇的存在方式,為艾哈邁德呈現出世界的紛繁復雜和多樣。

    《落日的呼喚》有一種別致的敘述語調,緩慢、深情和神秘。這部小說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天路歷程》,是主人公對自身的一次發現,也是對廣大世界的發現,是對自己靈魂的尋找,也是聽從召喚的啟發,不斷地上路的圣徒的傳記。在結構和敘述這部作品時,哲邁勒·黑托尼采取了偽游記的文體,也就是讓小說變成假裝的一本游記——讓最后聽到艾哈邁德講述自己經歷的國王的書記官的記述,來呈現主人公的經歷,這很好地產生了時間和空間的間隔感。這是現代小說非常重要的一種敘述方式。在小說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是“艾哈邁德說”這樣的形式,以先知和圣徒告知的方式,開始講述主人公自己的經歷。在小說的下半部分,艾哈邁德自己主動現身說法,也進行講述,這兩個部分的連接、轉換和角度的不同,使小說的結構非常扎實而富有變化,視角多樣而呈現出立體的模式,使小說內部空間變得廣大,讀者一定會發出“世界是那么豐富”的感嘆。

    進入到新千年之后,哲邁勒·黑托尼將筆觸更多地放到了社會現實上,放到了埃及社會現實和矛盾中,寫出了長篇小說《金字塔之上》(2002)、《企業傳聞》(2003)、《礦藏傳聞》(2003)、《三面包圍》(2003)等作品,這些作品都帶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和批判性,在相對寬松的埃及文化氛圍中出現,引起了社會反響。哲邁勒·黑托尼因此在批判現實、確立民族文化立足點、弘揚伊斯蘭蘇菲主義宗教哲學思想三個層面上,都以小說的形式做了回答。在哲邁勒·黑托尼的小說中,我不斷地看到一個有禁忌的人在尋找心靈安身之地的過程。有禁忌的人因為對自身的禁忌,最終是會從禁忌中獲得力量的。這使我看到了哲邁勒·黑托尼的小說和漢語小說顯著的不同:在當下中國社會中,禁忌要說多也有很多,可是對人的自身行為的約束和道德禁忌卻并不多,因此,我們往往也獲得不了那種禁忌面前的巨大力量。

    1993年至今,哲邁勒·黑托尼一直擔任著埃及最重要的報紙《文學消息報》的主編,他還獲得了國家鼓勵獎、埃及科學藝術勛章、1987年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等等。

    哲邁勒·黑托尼可以說是繼承了馬哈福茲所開創的現代埃及小說傳統,并將這個傳統繼續引領到新天地的杰出小說家。他和其他“六十年代作家群”一起,左右著二十世紀后半葉埃及文壇的走向。對哲邁勒·黑托尼的閱讀,是了解和發現埃及阿拉伯現代文學的捷徑,這種文學,由給人類帶來了豐富智慧和滋養的伊斯蘭文明所書寫。對哲邁勒·黑托尼的重視和閱讀、理解和發現,也是對當代世界日益地進入到更為多樣的文化形態的理解,是對文化和文學多樣性的異彩紛呈的欣賞。哲邁勒·黑托尼使世界文學版圖繼續發生著大陸的漂移,他以幾乎是孤絕的勇氣、以獨特的文學氣質、以自己非凡的創造力,使小說呈現更加豐富的可見性。最終,哲邁勒·黑托尼結合了埃及特殊的社會現實和歷史文化,寫出了在宗教哲學、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批判三個層面上完美結合的新小說,這就是哲邁勒·黑托尼的獨特思考和文學貢獻,也是為什么最近幾年哲邁勒·黑托尼能夠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呼聲較高的作家的原因。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三区四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2019|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看 |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 色妞www精品视频|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99精品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国产极品白嫩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