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想象力拯救世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張立紅  2017年06月05日09:23

    想象力經濟時代,是人工智能主導的時代,也是文化致勝崛起的時代

    如何成為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類

    人最偉大的特點和優勢不只是會學習,關鍵在于我們富有想象力,具有穿越未來的能力……

    ——摘自《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彭凱平著

    當人們紛紛在微信中轉發,并為人機大戰中AlphaGo的智能驚嘆不已時,谷歌首席未來學家庫茲韋爾的粉絲們卻很不以為然,因為這個結果早在二十幾年前他們就知道了。

    不過,這并不是庫茲韋爾最神奇的預測,這位連比爾.蓋茨都折服并成為其粉絲的著名科學狂人,曾經在十多年前還預測,到了2045年地球上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生物人。2016年,他再次說明,自己的這個預測太過守,他的新預測是,2030年人類將實現永生。這位被比爾.蓋茨譽為預測人工智能最厲害的人,在霍金與人打賭輸了三次的同一時期,多次準確預測了人工智能的發展節點。

    普通人大多不知道自己的思維慣性會大到何種程度,而大腦開放指數又會低到什么程度?不過,這些早已無關緊要。人類科學發展史上,思維慣性太大導致的悲劇已經太多了。雖然,未來還是會有悲劇重演,但是,關于想象力經濟的思考,有益于人們警覺到自己的思維慣性,提升自己的大腦開放指數,跟上時代步伐。

    人工智能如今已經從個別前沿科學家的行為,變成了大眾普遍關心的話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發中,越來愈多的資金流向人工智能領域,根據庫茲韋爾的預測,大約20年左右,人工智能將以勢不可擋之勢占領各行各業的制高點。那時候,產業經濟將逐漸過渡到只有兩大類:一個是人工智能產業,另一個是以想象力和感受力為主導的文化產業。人類會變成兩大族群,一類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人,另一類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淵博,曾經是少數人的專利,如今,知識淵博的人數不勝數,各專業博士也已經非常普遍,同時,教育專家們研究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經能保證大多數孩子都可以系統地培養成知識分子。更不要說,只要百度或者GOOGLE就可以立刻獲得幾乎任何領域的任何知識。科學家們還預測,再過三十年左右,在人類身體上植入一個芯片,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學會,從1歲到博士畢業所需學習的所有知識。即便如此,假如真像庫茲韋爾預測的那樣,幾十年后,人類植入各種功能芯片,都變成了功能強大的半機器人,這些仍然屬于低級腦細胞負責的具體信息加工。這方面有科學家曾經預測,未來機器智能將實現幾何級數增長的自行進化,它們的智商不是人類的十倍百倍,而是人類的萬億個萬億倍,在它們眼里的人類,即使已經變成了半機器人,也是如同頑石一般。暢銷書《人類簡史》也描述了在可預測的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各行各業的眾多勞動力,帶來令人擔憂的失業危機。

    無可置疑,人類需要重構知識體系和學習方式,以應對迎面而來的人工智能潮流。

    很快我們會意識到,具有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的人,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這將促使人類全面發展——想象力和感受力——也就是目前政府倡導的“萬眾創新”的源頭。

    人類只有主動開發想象力,才能在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成為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并規避人工智能的各種負面作用。讓人類的進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并駕齊驅,讓科技真正回歸“為了人類的美好未來”的發展初衷。人類曾經經歷武力致勝的時代,正在經歷金融致勝的時代,未來將進入文化致勝的時代。發展想象力經濟,可以推進能夠很好地平衡人工智能產業的文化產業發展,那時候,人類將進入文化致勝的時代。

    這樣的思考和探索已經不是未雨綢繆,因為,想象力的培養比起知識的學習,要艱難得多。并且,它容易消失,卻并不容易恢復,這對人類的挑戰巨大;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人類將不自覺地越來越依賴于它,這種依賴也會促使大多數人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在不知不覺中下降甚至消失。

    因此,研究如何系統地培養想象力,可以說是刻不容緩。

    但是,想象力目前只有少數人具備,如同人類蒙昧的初期,沒有系統的知識學習體系,知識只有少數人才有機會獲得和領悟。想象力的培養系統現階段尚沒有建立,在世界各國的教育體系中都處于初期研究和實驗階段。

    如何才能將更多的人培養成為像霍金那樣具備超級想象力的人?本世紀初,我第一次看到庫茲韋爾的預言后,開始了這方面的思索和研究,并在近幾年開始實驗和實現。

    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全新學習模式

    想象力比知識重要。

    ——愛因斯坦

    過去判斷一個人的能力,人們往往只看IQ(智商),后來多出來一個EQ(情商),如今人們又發現了更加重要的另一個IQ(Imagination Quotient,想象力智商)。

    ——摘自《顏值時代的工匠精神》,王茁著

    伽利略的時代,有想象力可不是什么好事,甚至非常危險,但是,幾百年后,愛因斯坦,畢加索,波諾克,羅琳,喬布斯……他們因為想象力獲得了豐美的人生。

    短短數百年間,想象力從被扼殺,發展到了備受推崇,并將在未來幾十年后,變成文化致勝時代,人類的主流文化。

    如何培養想象力?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是:多思考,看科幻小說,科幻電影,以及其他富有想象力的玄幻,魔幻等電影,或者觀看抽象藝術畫展,雕塑,等等。但是,從這些電影的票房,和現在實際有想象力的人數比例來看,僅僅靠這些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根據我多年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成果,有這樣兩類學習模式,是機器學習無法代替的,對想象力培養,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1)大人要學會向孩子學習

    愛因斯坦和畢加索的想象力至今仍然很難超越。我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提出并踐行向孩子學習的思想,這讓他們的研究和繪畫變得極富想象力。

    愛因斯坦向常來串門的鄰居孩子的母親坦誠相告,雖然他教孩子做數學題,但實際上,他向小孩學到的東西,比孩子向他學到的多得多。

    畢加索成為大師之后,向孩子們學習的典故幾乎人人盡知,卻沒幾個人認為和自己有什么關系。很多藝術家都在努力向畢加索學習,可是向畢加索學習繪畫方法的很多,學習畢加索“向孩子學習”的進步模式的卻很少。

    我調查了很多家長和教師。發現一個普遍規律,那些聲稱自己經常向孩子或者學生學習的家長和教師,在工作或事業上都有著非凡的表現。尤其是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優于常人的表現。

    在這個倡導萬眾創新的時代,急缺的就是這種具備想象能力的人才。

    可是,小孩子究竟有哪些值得大人學習的地方?又如何讓那些對小孩子指手畫腳的成年人,能意識到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遇到了兩個有趣的八九歲孩子,他們寫的詩和畫的畫,讓人茅塞頓開。

    例如,八歲詩人鐵頭的“怪事連連”這首詩。

    今天我喝了水/對著杯子說了很多話/沒有一句是好的/結果怪事連連/家里人喝了被我罵過的水/全都中毒了/都情不自禁地說了話/其中/沒一句是好的/我害了全家/包括這個杯子/唉/我不該對著杯子亂罵/現在悔恨交加。?

    這個八九歲的孩子,竟然觀察到了江本勝在他的著作《水知道答案》中通過水結晶實驗發現的現象。江本勝的研究成果靠的是想象力+科學實驗,而八九歲孩子的詩畫則完全反映的是孩子們的神奇想象力。

    新加坡南洋小學9歲的小學生王宇軒,在她出版的畫冊《小天使的世界》中,畫出了自己想象的奇幻世界,萌蠢,喜感,爆笑……她在應對學業煩惱的間隙,打開IPAD和電視機,看著它們放著不同的節目,同時她在畫紙上畫著和電視IPAD無關的,她自己的想象畫。她似乎可以在這三個不同的時空中隨意穿梭,她的畫冊充滿了二次元元素和對話,讓人腦洞大開。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沒有受過專業繪畫訓練的孩子,能把人、動物,樹和風的表情畫得這樣到位,尤其是一些細節的處理,成年人可以細細品味小天使的異想漫畫,引發無限遐思。

    (圖片選自《小天使的世界2》,王宇軒著&繪,清華大學出版社)

    起初我驚訝于這兩個孩子的想象力,后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同時請教了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組建的積極教育實驗基地負責人張新華老師。了解到很多教育研究論文都提到,兒童的想象力從3歲開始急速發展,到6歲達到高峰期。6-12歲是少兒發育的兩個高峰期之間的平穩期,也是想象力表達的最佳時期。

    可惜的是:刻板的教育模式,導致許多13歲以上的孩子想象力迅速流失……這是北京師范大學科幻文學博士導師吳巖教授在一次談話中提出的感慨。

    仔細分析這些詩畫,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想象力和童真,大人沒有,這樣的詩和畫,大人無論如何做不出來。超過40歲的人,盡管學富五車,可是怎么才能去掉幾十年被教育的痕跡,寫出那種只有孩子才會想象出來的,讓人浮想聯翩的詩畫呢?

    既然這樣的詩和畫,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大人根本寫不出來,那么,通過機器學習成長起來的人工智能,更加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詩畫了。 令人欣慰的是,這些不是只有天才兒童才能做到的,是幾乎每個孩子與身俱來的。孩子們這樣的想象力,是人工智能絕對替代不了,也是值得成年人用心學習的。由此不難理解,為什么愛因斯坦和畢加索那么喜歡向孩子學習了;而霍金本人,一直以來,他的性情本質上就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孩童。

    這一點張新華老師還特別舉了一個例子,很多家長評價孩子的涂鴉之作時,最常用的話就是這孩子畫得像不像?其實,家長是沒有資格評價孩子的想象力畫作的,因為家長們已經幾乎沒有想象力了。在他們的眼里,只有對不對,像不像,沒有想象力的概念。所以,《水木童真想象力》這套叢書非常有意義,孩子從五六歲開始就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象力了,在家長看來沒有什么意義的畫和詩,孩子一定有他自己的極富想象力的故事,這是家長無法想象也不能感受的,所以,也是沒有資格評價的。

    糟糕的是,正在良好且成熟的教育體系中成長的12歲以下的孩子,每天都要被灌輸很多知識……大人每天都想著怎么管孩子。這種環境下,大人很難逆向思維,把孩子當做可以學習的對象來對待。

    清華大學出版社把這兩個孩子的詩畫整理成了《水木童真想象力文庫》系列,孩子的詩:《柳樹是個臭小子》《月亮讀書》;孩子的漫畫:《小天使的世界1,2》,等等,雖然了解并看到這些詩畫圖書的人并不多,但是,我遇到的每一個有機緣看到這套詩畫的成年讀者,都忍不住在我面前把書中的內容念出聲來,邊念邊哈哈大笑:“這詩,這畫,太有趣了,太有想象力了……大人絕對寫不出,畫不出這樣的詩畫……”其中一位90后男生,在閱讀這套圖書后,第二年升任了公司的總裁。這當然不會是他升職的唯一原因,甚至人們不愿意承認這些小孩子的詩畫對自己起了什么作用。不過,這沒關系,當我們的大腦開放指數增長之后,這一切都變成了水到渠成。

    張新華老師建議,抓住孩子想象力有效時期表達時期的那些珍貴的一閃念,讓更多的家庭了解這些,不僅對于作者本人及其家庭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其他孩子及家長,也會非常受益,會有更多的孩子受到鼓勵,積極表達并留住寶貴的想象力,同時孩子們的想象力對于成年人重建想象力思維也極具參考價值,這對于積極教育的普及,及創新社會的建立是有益的。學習孩子的童真,讓我們找回失去的本真,使得我們的大腦開放指數迅速上升,更容易接受他人的想象力和創新,進而啟發和成就我們自己的想象力。

    (2)孩子要學會向自然學習。

    2005年,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出版了他的著作《拯救自然缺失癥的孩子》,在書中他提出了一種現代疾患——“自然缺失癥”。現在,患上這種病癥的孩子越來越多,不自然的孩子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大隱患。

    許多學者也發現一些煩躁不安,脾氣古怪,難以相處,生活和學習問題很多的孩子,讓他們度過一段時間的自然生活后,癥狀有了明顯的緩解。

    事實上,上世紀末,英國人就發現,過度清潔的環境,已經讓英國孩子的免疫力大幅下降。

    遠離自然,孩子們喪失的絕不只是強健的身體,還有清澈的目光和靈氣。為應對這種教育現狀,美國已經在推進EIC學習模式,即“以環境為學習背景”的整合模式(Using the Environment as an Integrating Context,EIC)。

    SEER(美國 “州教育和環境圓桌會議”)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基于環境的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多門功課的成績;幫助學生發展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決策能力。這與阿加西斯的名言“研究自然是與名師交往”不謀而合。

    我在北美時,發現做護工的一些當地人,經常在晚上11點下班后,帶上帳篷結伴到野地里宿營。詢問他們的華人同事,這些人工作怎么樣?回答是,充滿了活力,特別快樂,病人和同事都覺得他們好相處極了。

    梭洛說:心靈與自然相結合才能產生智慧,才能產生想象力。

    從進化心理學可知,小孩子身上留存著人類戰勝大自然而生存下去的原始基因,而這些在13歲以后逐漸被各類知識覆蓋,“自然缺失癥”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嚴重。

    盡管這些道理人人懂得,但是,做起來并不容易。很多人抱怨沒有時間,沒有條件,野外太多泥土,不衛生……

    目前很多教育機構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進行野外活動的精髓是:釋放和解除束縛,以及自驅動的深度探索。而一旦商業運作,強烈的目的性給它套上了新的束縛,最后難免事與愿違。

    我在北京遇到過一位家長,他興致勃勃地向我描述了他們在一個周末,兩家人帶著孩子在野外游玩,他說,家長們其實什么都沒做,就是支起帳篷后,在草地里躺到了下午,孩子們在周圍也不知在做些什么……似乎非常無聊的一天,可是全體人員回來都說感覺好極了。我想這次看似沒有意義的活動中,最有意義的是,體驗到了久違的,沒有束縛的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那種感覺。

    《月亮讀書》的作者鐵頭,他的父母經常會帶他回農村老家,這讓他和自然親近,令他富有靈氣且才思敏捷。他在《月亮讀書》中寫道:“我吻過太陽/你肯定不信/陽光吻過我/你信了。” “小草破土有洪荒之力/怎么弄都死不了”。他在7歲的時候,還寫了這樣的詩句“……我和大樹/只能聽從/大自然的安排。”

    沒有靈性就沒有想象力。向自然學習的孩子,靈性不會泯滅,想象力也會源源不斷。

    戰勝人工智能的知識力量——未來三大主流知識體系

    低級腦細胞負責具體信息加工,高級腦細胞負責美感、共情、共鳴等功能。

    ——摘自《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彭凱平著

    想象力拯救世界。

    ——摘自《水木科幻文庫》出版說明

    培養想象力并非要拋棄知識,而是相反,需要更多元更豐富更深遠的知識集群。因為,這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在浩如煙海的知識網中,哪些知識是應該人人具備的,對想象力有益,同時又能有效地平衡胡思亂想的呢?

    我認為那些自身附帶人工智能無法體會到的——精神和思想的知識體系,是開發想象力急需的。遍尋知識分類之后,我發現有三個知識體系對于想象力起著非常的作用,需要特別下功夫去學習,這就是:科學、藝術和古文化。

    提出了在相當長的歷史中,影響科學規范的重要觀點——“證偽主義”的波普爾,在科學認識上刷新了人類的認識:敢于批判性思維,不斷被質疑,是科學精神的核心。這和傳統的科學認知:“科學是經驗積累的產物,被證明或者被無數次重復驗證的科學理論就是永遠正確的”,很不一樣。藝術作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貫穿人類發展的全時空。有了它,人類可以無止境地向著無限美麗的世界前進。留存下來的古文化隱藏著需要想象力才能充分挖掘的驚人智慧和秘密,它是想象力成長永不枯竭的源泉。

    著有著名玄幻小說《哈利波特》的羅琳,大學主修的是古典文學。《論自然》的作者,18歲畢業于哈佛大學的愛默生曾說過:“古人把我最好的一些思想都偷走了”。

    差不多每一個思維活躍的美國前沿科學家都是人類學和古文化的愛好者。他們研究的科學決然不是宗教,但是,他們比任何人都敏感于那些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和宗教,并從中大量汲取了養分。《科學美國人》的資深記者霍根,在他的著作《科學的終結:用科學究竟可以將這個世界解釋到何種程度》描寫了大量這類現象。

    清華大學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是國際前沿心理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從他的著作《吾心可鑒:澎湃的福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非常注重心理科學與藝術、傳統文化的融合。

    著名藝術家崔自默在他的《藝術沉思錄》中寫道:西方的哲學家,多是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所以思維是清晰的,采用邏輯體系也是必然的。東方古代的哲學家,多是語言學家和文學家,思維是混沌形的,采取詩性的浪漫的思考模式。兩者結合,可以生出碩果。他的“藝術之精神,科學之思想”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及深厚的古文化功底,使得他的文人畫,抽象畫別具一格。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幾乎每一個當代在創新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是這三大領域的知識達人,影響他們創新的,是充盈他們的內心的這三類知識的思想和精神。《科學美國人》的資深記者霍根在他的著作《科學的終結:用科學究竟可以將這個世界解釋到何種程度》中表達了自己作為科學記者的情懷,他要把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普及到最廣泛的普通大眾中。讓科學如同人文一般,成為每個人的基本修養。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在學習這類知識時,往往過于重視其實用性,忽略了其精神和思想,用這樣舍本逐末的方式學習,難免會適得其反。

    在人類知識教育體系高度發達的現當代,人們可以做到也需要做到,像曾經普及文字那樣將科學、藝術及古文化的知識普及到每個人,讓這三類知識體系所承載的精神和思想充滿未來人類的大腦,使更多人的人具備想象力和感受力,成為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實現人類和人工智能的同步發展。

    未來屬于想象力+

    具備非凡想象力的人,靈魂會非常純凈。

    本來醫生斷定只能活兩年的霍金,已經活了50多年,他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他超凡的想象力。由此可見,如果修煉可以使人平安長壽的話,那么,想象力屬于未來人類的重要修煉!

    想象力經濟時期,很快會有人發現長壽的秘訣除了養生,修行,冥想……之外,還有激發想象力這樣一種養生之道。

    《70+開掛人生》的作者董仁威老師,是少有的忙出好心情的拼命三郎式的典范,因為他所有的忙碌、奔波,都只有一個目標——為了想象力的事業——舉辦“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這也是他70+的高齡生命比年輕人更有活力的原因。他的大腦開放指數奇高,8090后可以和他無障礙溝通。可見,開發想象力養生真實不虛。

    抒發想象力,留住想象力,還是最好的解決學習壓力的方式之一。和韓寒、郭敬明不同,鐵頭和王宇軒并不是應試教育的反叛者。他們在新加坡和北京的兩所重點小學學習,學業非常繁重。同時還彈鋼琴,上課外補習。他們是典型的沉浸在應試教育系統的孩子,從鐵頭剛剛出版的詩集《月亮讀書》中可以看出,他也在飽受著作業的壓迫。

    大街上:風在街上閑逛/東敲一下窗/西敲一下窗/最后/還在街上/作業在街上流浪/沒有小孩或大人給它開門/因為/它太煩人了/最后/它也留在街上。

    鐵頭和王宇軒的詩畫說明: 未來屬于有想象能力的人,希望即使超過12歲,每個孩子仍然能保留和開發想象力;成年人也能再次挖掘想象力。在想象力之上,做加法,可以有很多想象力+的成果出來,證明人類具有的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能力。

    我們要抓住它,珍惜它。

    僅僅靠物質和知識獲得幸福的時代即將結束,靠想象力和感受力來獲得幸福的時代正在來臨。

    關于想象力的思考和研究,將是未來人類最大的課題,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如何讓別人感覺你是一個有想象力的人,而不是胡思亂想的瘋子?如何避免自認為有所創新,想法奇妙就理直氣壯地提出各種要求?想象力培養的系統工程是什么……

    正如知名環保人士梁從誡先生曾說過的:“沒有孩子會生來不愛樹林、池塘、草地,不愛野花和小鳥。如果他們茫然,那是現代生活對童心的扭曲。在孩子心中播撒綠色的種子,將是我們對自然最好的回報。”

    靈性需要孩子,大自然,科學,藝術,傳統文化的滋養,這就是想象力經濟時代的五大核心競爭力。

    知識經濟時代,精英由高級知識分子組成,人人都具備基本知識。想象力經濟時代,由于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精英將由具備超級想象能力的人組成,人人都具有基本想象能力。

    想象力經濟時代,是人工智能主導的時代,也是文化致勝崛起的時代。人類終將駕馭人工智能,借助想象力和感受力的雙翼騰飛,實現再一次的飛躍。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偷麻豆|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孕妇| 久久精品蜜芽亚洲国产AV|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 尤物TV国产精品看片在线|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国外AV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91freevideos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3卡四卡|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国产精品吹潮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