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潮:我做好了被時代淘汰的準備
管平潮這個名字,可能一沖耳你不熟,但說到《仙劍奇俠傳》,從70后到90后,都會拼命點頭吧。作為《仙劍》官方小說作者,管平潮三個字往往和“情懷”等掛上鉤。在網文讀者心里,他是“大神”:他的《仙路煙塵》被千萬粉絲奉為古典仙俠的開山之作,“八方風雨,溫柔與悲壯”則是武俠泰斗溫瑞安給他的評語。
去年,管平潮開始在網上連載新作《血歌行》,至今已破4億點擊。實體書將于5月10日正式上市,此前,在當當網預售,3天賣出3000余冊,站上預售榜榜首。
《仙劍》系列有多火?主演之一的“仙劍兒童”胡歌,人在國外,三天兩頭被娛記和網友惦記,同樣“仙劍大神”管平潮也是忙到專訪的日子一改再改。
下一本書沒寫完
影視游戲版權就賣掉了
大半個月前,錢報記者就約了采訪,當時管平潮爽快地答應了。但之后北京、長沙、日本,記者好不容易“逮”到他回杭州。他套了一件黑色衛衣出現,聊到行程時說“要不是這次采訪,今天已經在南京了”。
接下來就是《血歌行》的宣傳期,他說自己明知有一堆活動,但愣是不敢問工作人員行程:“給自己留點念想。”
當年第一本小說《仙路煙塵》推出時,他應該沒想到有一天會如此接地氣。
《仙劍奇俠傳》系列游戲制作人姚壯憲,這樣評價《仙路煙塵》:“多年來少見的極為符合我心目中東方古典仙俠定義的佳作精品。”于是,2011年,他找到管平潮,希望將游戲改編成小說。
面對這個第一代大IP,管平潮選擇將它文學化:“游戲是一代一代出的,每一代為了做到最好,難免會舍棄一些前后代的銜接設定。長此以往,世界觀多少有些混亂。所以,我認為應該將歷代仙劍人物、世界觀整合成一部長篇,實現文學化,而不是單純的把游戲復制成小說。”
目前,仙劍游戲出到第六代,小說出到第七本,不少游戲粉轉成了書迷。
和主流的“打怪文”不同,管平潮的仙俠風格更清麗,走劇情流,注重人物之間的張力、互動。業內人士評價“天然的電視劇的樣子”。《仙路煙塵》和《血歌行》的影視游戲版權,賣給了悅凱娛樂公司(楊洋在的那家);《九州牧云錄》的影視游戲版權,賣給了橫店影視公司;下一本書還沒寫完,版權也已經賣出了。
寫書收入不少
在杭州買了幾套房子
最近網上流出一張網絡作家版稅榜,唐家三少以12.2億名列第一,雨魔以1000萬元排位20。管平潮在朋友圈發文:“榜單發布的是前一年的收入,我差不多能排中間。寫書收入高,挺開心的,還了房貸,剩下的呢,慢慢還。”
記者追問收入,管平潮給了個模糊的答案:“我近期的幾部,都是千萬級的。”他也透露,自己在杭州有三處房產,前段時間新入手了一套酒店式公寓,“喏,就在馬路對面。”這次的采訪則約在他專門用來寫作的住宅,一處高檔小區。
“仙劍大神”這個身份讓管平潮多了不少應酬。
4月20日上映的愛情電影《傲嬌與偏見》,管平潮在里面本色出演一位作家。戲份雖不多,但當銀幕里報出“管平潮”三個字,就像一顆彩蛋,總能在觀眾席引起悉悉索索的討論。
他還配合電影宣傳上了一次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以后也不排斥這些吧,多媒體時代嘛,不像以前,就是窩在家里寫。”
“這樣不影響創作嗎?”記者問
“其實一旦不做這些事,我就在寫。”管平潮敲了敲面前的電腦說,影響的只是個人空間,“現在這樣疲于奔命,說實話精神壓力也挺大的。我不反感,但還是想把寫作放在第一位。再過段時間,我也要思考一下,不排除閉關的可能性,讓自己更輕松一點。”
不想過分追求快感
不想寫無腦爽文
網絡小說是基于市場而生的,幾乎每位作家都有幾個核心的讀者群,管平潮也是。
《血歌行》擬大綱時他就給信任的讀者看過,結合他們的意見做修改,甚至因為讀者的一句話,他改了一個原本要被洗白的反派人物的結局。
除了讀者意見,市場給的每一種反饋,都撩撥著作家的心態:點擊率、訂閱率、贊賞率。
為留住讀者,故事、人物、情感、場面都必須要抓人,簡單說,就是要有快感。但過分追求快感,容易變成無腦爽文;過度依賴讀者,容易失去故事重心——這些也是市場化下看似捷徑的歪路。
說到這里,管平潮明顯激動起來:“我們在寫作的戰術上,可以去迎合、考慮一些碎片化閱讀的特點;但在戰略上,你的理念和想法卻要做一些反碎片化的東西。”
從這點來說,管平潮其實是最有發言權的。
他寫《仙路煙塵》時就想:“這本書我是要出版的。”所以,在其他作者都保持日更一到兩章的大環境下,他一天一章,到了《九州牧云錄》,甚至一周一章。
“真正的精品,對連續性的要求也不會太高。對更新、字數要求越高的,越是灌水文。精品對讀者來說,大不了攢一段時間來看唄。你看貓膩(《擇天記》作者),還經常斷更呢。”管平潮對精品兩個字有一種執著。
但現在,網絡文學終歸在大眾心里和精品還是劃不上等號的,甚至被約等于快餐文學。這種不認可是所有網絡小說作家身上的標簽,僅憑一己之力,無論誰都很難撕掉。
說到這里,管平潮嘆了一口氣,前面的采訪他一直有趣、活潑,直到這最后一題,搬出滄桑的分身:“要知道,整個武俠時代,也是精品和糟粕混雜的,精品只是少量。你現在耳熟能詳的是金梁古溫,還有好多人好多作品,都成了地基,甚至說是土壤。我完全可以預測,網絡文學將來也會有這樣的大家出來,大量的快餐文會被淘汰掉。這是一個過程。可能很多讀者說,他的爸爸媽媽看我的書長大。我做好了準備,這是歷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