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傳承傳統文化是一種深深的愛
◆ 文化自覺來自于人們對文化的自信和對傳統的熱愛,而對傳統的熱愛又進一步使人有清醒的頭腦。
◆ 文化不自覺是一種被動的態度,這會使人每天機械地生活、工作、學習,貌似按部就班,實則心不在焉,情不在其中,怎能使人很好地工作與生活?
◆ 人有祖、樹有根、水有源,這就是傳統。優秀傳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自覺熱愛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成為人民的追求。
傳統是人們普遍施用又自覺遵循的一種理性,它含有經驗性、過程性、哲理性和精神性。傳統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留下的精神遺產,是一種文化。
我們常常講文化自覺,其對立面自然是文化不自覺。文化不自覺是一種被動的態度,這會使人每天機械地生活、工作、學習,貌似按部就班,實則心不在焉。情不在其中,怎能使人很好地工作與生活?只有建立起文化自覺的信念,人才能形成文化自覺和自信,而文化自覺的根源,來自于對傳統的愛。
從2017年春節前到現在,我和工作人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說部的國家級傳承人富育光先生的生活記憶和他所掌握的滿族說部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整理。這個過程中我們清晰地發現,文化自覺和一個人對傳統的熱愛是多么重要。
1644年,滿族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王朝。為了更好地融入中華民族博大深厚的傳統中,推動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滿族人曾經放棄了自己民族的語言和文化,這使得滿族的語言和文化在近代陷于瀕危的境地。所以,國家在保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工程中明確提出保護滿語和滿族文化,而滿族說部作為珍貴的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搶救和保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滿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者、滿族說部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富育光先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有著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豪感。多年來,他主動地挖掘深藏在心底的文化項目說部,在已出版和即將出版的中國滿族說部大系62部(谷長春主編)之中,有近二分之一的內容是他講述的文本,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天宮大戰》《烏布西奔媽媽》《雪山罕王傳》《薩大人傳》《薩哈連船王》《雪妃娘娘與包魯嘎汗》《鰉魚貢》《興安野叟傳》《群芳譜》等等,都已成為重要的代表作。
但是,滿族說部現在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是傳承。過去,滿族說部一直在家族或滿族村屯之中傳承,如今只有突破家庭、民族村屯的界限,才能讓這種具有豐富自然和歷史內涵的文化項目進入更加廣泛的社會傳承范疇中,這也是勢在必行的發展模式。
年已80多歲的富育光老人,幾年前得了第二次腦血栓,現在完全靠輪椅出行。我們曾經擔心,老人能完整地跟進我們這個工程嗎?而當工程開展之后卻使我們大吃一驚,在親友的陪伴之下,富育光毅然帶領我們走進了他那遙遠的故土,因為那里是滿族說部文化的發生地啊!
在黑龍江璦琿歷史博物館前、在印證《雪山罕王傳》《薩哈連船王》的永寧碑拓片和東北早期古地圖前,在反映《薩大人傳》中雅克薩戰役的雕像前,當看到自己的先祖薩布素與朝廷大臣索額圖在談判桌前與沙皇俄國侵略者據理力爭時,富育光多次泣不成聲,當時的場景使在場的每個人都忍不住跟著落淚。
富育光擦著淚對大家說:“祖國一定要強大啊,民族一定要自立啊,我一定傳承好滿族說部,因為說部文化記載了人類不可忘卻的歷史。”出發前,他以滿文寫好了條幅,每到一地,當他講述完與此地有關的說部文化后,都要親手或命他的弟子把這些條幅贈送給當地人。他認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回歸傳統、回歸鄉土,讓傳統文化代代傳承下去。
我們在富育光傳承民族文化的生命歷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深深地體會到一個有成就、有貢獻的人最本質的特征。早春三月,北方大地殘雪點點、寒風刺骨,這位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人滿懷著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實踐著自己的文化使命和責任。
文化自覺來自于人們對文化的自信和對傳統的熱愛,而對傳統的熱愛又進一步使人有清醒的頭腦。我們常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丟掉傳統就沒有借鑒,沒有借鑒就是忽略了傳統的結果。人有祖、樹有根、水有源,這就是傳統。優秀傳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因此,自覺熱愛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成為人民的追求。
(作者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