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陸天明:當代反腐題材作品要深入思考人性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國家一級編劇陸天明。
不久前,熱播劇集《人民的名義》以高收視率收官,讓沉寂已久的反腐題材電視劇高調回歸。而在上世紀90年代,著名作家、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名譽會長陸天明創作的反腐劇《蒼天在上》《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高緯度戰栗》等曾轟動一時。其中,開創國內反腐題材劇先河的《蒼天在上》,更是創下國產電視劇的最高收視記錄39%,并保持至今。
年過花甲的陸天明近日做客“廣東劇本超市南方編劇沙龍”,與年輕編劇、作家深入交流兩個小時。陸天明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時透露,他歷時兩年多精心創作的長篇小說《中國三部曲》第一部即將出爐,目前正在構思一部新的反腐題材作品。
“為人民群眾喊一嗓子”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在陸天明看來,這部作品能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是因為“成功地撓到了觀眾的心,就連‘90后’‘00后’都感到震撼了。”陸天明說,“熒屏上終于不再是仙幻小鮮肉了!”
反腐劇作無可避免地會觸及一些關于腐敗的敏感細節,因此從創作到播出都不太容易。陸天明回憶,當初創作《蒼天在上》時,不少人都認為此舉過于“大膽”,不僅各方對劇中尺度的把握產生了意見分歧,就連取《蒼天在上》這樣的劇名,都曾受到質疑。甚至有演員擔心即便拍出來也播不出來。但深感反腐形勢嚴峻的陸天明當時只有一個單純而強烈的愿望——“想為人民群眾喊一嗓子。”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給我們帶來的一個思考和啟迪就是:一個作家、藝術家,應當能夠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民眾負責,說真心話。”陸天明表示,具體到藝術創作上,“我認為如今反腐劇的創作要跳出多年來一直在沿用的老套路:靠在一個行業上面,樹一個清官,破一個案子,抓一個貪官。反腐題材的創作不可能再在貪官的級別和所謂的大尺度上下‘賭注’,而是要深入思考人性,通過作品思考如何才能構筑起一道‘鋼鐵長城’,把貪官擋在我們干部隊伍門外?我認為,關鍵還是要靠法律、靠人民。”
關于反腐題材的創作技巧和尺度把握,陸天明認為:“寫反腐題材作品一定要把握好一條:在作品中要避免蓄意去‘展覽’腐敗,更不能‘把玩’腐敗、‘售賣’腐敗。此外在創作形式上,我們也需要不斷探索,推陳出新,不要把反腐戲僅僅寫成破案戲,而是努力讓反腐題材創作向前跨一步。”
年輕作家應保持藝術追求和尊嚴
交流過程中,陸天明還提到,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時刻面臨種種“誘惑”,一部分創作者變得有些浮躁和急功近利。
版權問題目前是困擾文藝創作發展的一大絆腳石,有一件事讓陸天明十分痛心:一次逛書店,他發現了9本冒他的名寫的書,不僅印著他的名字,還印著他的照片。陸天明仔細翻閱后發現,其中有兩三本,在文筆、架構、語言等方面有一定的水平。“這些年輕作者為什么要冒我的名?就是只著眼于經濟收入。冒我的名可以賣得好一些。可是悲哀的是,用別人的名字寫書,你的名字永遠被埋沒,你在文壇上永遠站不起來。”
陸天明還看到,如今一些年輕編劇甘愿為影視公司或者有名氣的編劇當槍手,甚至無法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對此,他深感憂慮:“一些年輕人一直被壓在幕后出不了頭,即便以后在圈內積累了一些名望,能獨立出來寫了,也可能錯過了最好的創作時光。做人沒了靈魂,成了寫作的匠人,作品也就沒了個性。試問這樣如何能寫出撥動十幾億人心靈的優秀作品?”
他告誡同行后輩,年輕人在維持生計的同時,務必要保持自己藝術創作的追求和尊嚴。“真正的作家應該要跳出‘小我’,跳出單位行業,跳出小圈子,站在人類的高度去思考‘我要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要有走出自己的創作之路的勇氣和決心。”陸天明的一番肺腑之言贏得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