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網絡文學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自由
今年3月,由中國作協(xié)網絡文學委員會主辦、中國作家網承辦的“2016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年榜”公布結果,已完結作品榜和未完結作品榜的第一名(《男兒行》、《亂世宏圖》)竟都來自同一個人——“70后”網絡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酒徒。
“沒想到評委會把兩個第一都給我,真是受寵若驚。”4月6日,旅居澳大利亞的酒徒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說,“而且歷史類網文的讀者數量,天生比玄幻奇幻類的低。”
酒徒可謂網文圈里的“長老”。2003年,他的《明》一舉成名,被譽為“架空歷史小說的開山鼻祖”。
“實事求是地說,在《明》之前已有歷史架空小說了。”酒徒坦言,他寫歷史題材小說從黃易的《尋秦記》、中華楊的《中華再起》受到不少啟發(fā),“后來我和一批作家的加入才慢慢把歷史架空小說這個類型固定下來。”
“和別的題材不一樣的是,歷史類小說不需要打怪升級,寫起來更有成就感一點。”現在一天堅持三千到六千字更的酒徒稱,“我一直在想寫出自己的特色來。我的書爽點也沒那么多,追求的更多是一種認同感吧,就是讀者和我之間能有那種心有靈犀,或者說我想寫一些引起人共鳴的東西。”
更愿意寫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在《明》之后,酒徒接連創(chuàng)作了《指南錄》、隋唐三部曲(《隋亂》、《開國功賊》和《盛唐煙云》)、《烽煙盡處》與《男兒行》,它們無一不是歷史題材小說。《隋亂》的泰文版還成為中國內地第一部被翻譯成外文出版的網絡小說。
“對于歷史,我更容易關注小人物。比如當人們都在說關羽水淹七軍有多英勇時,我先想到的是被淹死的那些士兵與家庭,那些人會是什么樣的命運。”在酒徒筆下,小人物往往能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或許是因為我對草根階層更有惻隱之心吧。”
在酒徒的歷史觀里,歷史記錄的多是大人物的豐功偉績,災難也往往由大人物而起,但承受災難的往往是升斗小民。“一旦上層社會壓榨過甚,燃起了反抗之火,結果必將是玉石俱焚。誰都無法保證自己不受波及。”
網文不斷走向大眾化和低齡化
酒徒是典型的理工科出身:畢業(yè)于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先在北京一家電力工程公司上班,接著轉戰(zhàn)歐洲企業(yè)豪頓華做設備維護。直到1998、1999年出現了BBS,他終于有地方揮灑自己的文學熱情。
“當時還沒那么多文學網站,我就自己寫著玩兒。”2000年時,他有了第一部網文小說《秦》,據說兩年才寫兩萬多字。
“早期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消費者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概念,那時互聯(lián)網是很昂貴的消費品。1998年時上網很慢,北京市人均年收入一萬不到,但一個月上網費要900塊。最早撥號上網一小時要15塊,后來才降到6塊,也是很奢侈的。”酒徒告訴澎湃新聞,曾經網文作者和讀者都以白領為主,“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不為了錢,都是寫著玩兒的。”
“但那時出現了一批非常優(yōu)秀的網文作品,比如《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悟空傳》。后來大陸做過互聯(lián)網整頓,把許多BBS給關了。大量的讀者和作者流向臺灣,臺灣出版商還趁機大量從大陸低價購買版權。”
“這也讓大陸早期作者明白原來寫書是可以賺錢的。再后來有了資本介入,網絡文學一下子發(fā)展起來。而且隨著互聯(lián)網價格越來越便宜,網絡寫作和閱讀也越來越普及。這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文學本來就是讓大眾讀的。網文不斷走向大眾化和低齡化也是市場選擇在某個階段的必然結果。”
對于源源不斷的年輕網文作者,酒徒直言貴在堅持。“很多人誤解說網文誰都可以寫。實際上網文的確門檻不太高,但它是淘汰率極其殘忍的行業(yè)。當年和我一起開始寫網文、堅持到現在的有五十個不錯了,幾乎都撲在沙灘上了。”
“雖說網絡文學成千上萬,但是能堅持到50萬字以上還繼續(xù)寫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堅持到100萬字還能繼續(xù)寫的,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堅持寫了五年還在繼續(xù)寫的,恐怕也就百分之一了。”
“但我們也有好處,第一很自由,第二不拼爹。”酒徒笑言,網文相對沒那么多限制,沒有所謂“這個不能寫、那個不能寫、必須這樣寫、必須那樣寫”。而且這行不拼爹,與作者原來是哪個階層的一點關系都沒有。
“哪怕他原來是種地的,只要寫得好就有人看。網絡文學最大的優(yōu)勢和活力就在這。”
擔心網文獨立性受到影響
讓酒徒深感欣慰的是,如今網文這行終于被主流大眾接受,不再被人鄙視為“不務正業(yè)”,而且“生命力很強,前景很光明,收入也很高”。
但他憂心的是,這依然是一個在摸索中的行業(yè):“抄襲、模仿這些現象非常嚴重,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尤其網絡文學其實是文學的分支,早期的網絡文學也是很獨立的。寫得好也好,寫得壞也罷,它不依附于別人而存在。而現在網絡文學越來越依附于游戲改編和影視改編,獨立性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很擔憂的地方。”
“尤其對剛入行的,還沒有形成自己作品風格的新人,這樣的影響是百分百的。”酒徒想,如果大多數人都“為IP改編而寫IP”,網絡文學自身的質量就耐人尋味了。
“在我的觀察里,發(fā)展到今天,網絡文學單本質量必須是上升了。畢竟作品多了,從業(yè)人數也多了。但是從整體上看,質量肯定是下滑的,把平均水平拉低了。”酒徒告訴澎湃新聞,“網絡文學目前可能更側重于通俗文學這一塊兒。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會出現非常經典的作品。”
身為網文江湖里的老人,酒徒的“野心”無疑是巨大的。他希望中國網文能走更遠,出現更多經典之作。在澳大利亞,他發(fā)現悉尼圖書館里有自己的出版作品時會非常欣喜。
“中國的網文和世界接軌是最密切的。網文有日本動漫的優(yōu)勢、有美劇的特色。你可以說世界上目前最流行的文化元素,在中國網文里都能找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