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創作需多關注人物 科幻題材短期內不會成功
4月20日,第三屆中國電影編劇研討會之“中國類型電影創作談2017”于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導演、編劇宋方金,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智取威虎山》編劇吳兵,《港囧》編劇蘇亮,《情圣》編劇李瀟,《繡春刀》編劇陳舒以及電影制片人韓小凌、編劇幫創始人杜紅軍出席了本次研討會。中國編劇檔案庫在本次研討會上舉行了揭牌儀式。
國內編劇沒有話語權 團隊創作需要靈魂人物
談到目前編劇的生存狀態,吳兵、蘇亮、陳舒、李瀟分別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于編劇工作中的“命題作文”委托創作,介入因素較多,加之行業內其實更傾向于演員中心制,導致劇本呈現很難達到最完美的狀態。李瀟更是表示,在國內即使是一線編劇都幾乎沒有話語權。陳舒也表示,電影更多的是導演的藝術。
對于類型化的創作,吳兵表示目前中國的觀眾群體不如美國,并沒有明確的類型化群體。從與公眾交流的經驗里吸取技術性的方法是十分有效且重要的。吳兵還表示,大部分劇本創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體量大的電影更需要集思廣益,但是團隊協作一定得有靈魂人物。蘇亮則表示團隊創作是接力棒式的,你需要知道老板的訴求以及自己可以提供的內容。
作為電視劇編劇轉行電影編劇的李瀟以“鞭炮與煙花”來對比電視劇和電影的劇本創作,她認為電影的情感邏輯更為重要。對于偏向內心的戲,她建議最好不要超過兩個以上的編劇。對于編劇到底應該團隊協作還是獨自創作,她認為應該根據編劇自己的性格特點來,并且調整自己,像萬能插頭一樣去適應。
編劇不能缺乏營銷意識 年輕編劇要關注人物
談到電影營銷,吳兵表示編劇在創作時需要有一種預設,包括對后期營銷的配合度和理解度。蘇亮和陳舒都認為,營銷和創作都需要找與觀眾的勾連以及吸引點,思維方式對于創作有所啟發。李瀟則認為,電影本身很重要,營銷只局限在前期,最重要的還是看上映三天內觀眾的口碑。
在本次研討會上,幾位編劇也提出了對于年輕一代編劇的建議。陳舒希望編劇能夠更加深入的關注人物的建立與描寫,吳兵對于已有知識點和故事創作之間的關聯性更為看重,冰山未露出的部分力度應該更為結實。李瀟則勸誡年輕編劇不要因為待遇的問題而影響自己的生活,進而會影響到創作。蘇亮表示,關注電影里的人物,更應該讓人看到創作者本人,他所投射到電影里的態度。
未來科幻題材將井噴但很難成功 電影海報應署名編劇
編劇幫創始人杜紅軍在談到編劇目前的現狀時強調電影海報上的編劇署名問題,他認為學習好萊塢的優點不能只是說說,“行業可以達成共識,片方必須通過編劇的工作量確定海報署名的情況。如果編劇有爭議,可以像好萊塢一樣,通過第三方進行仲裁。”機制相對公平,優秀的人才能留下來。
現場,幾位編劇對于未來國內編劇行業的情況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吳兵認為科幻題材未來會出現井噴之勢。但是編劇宋方金在演講中則表示由于科幻類型和超級英雄類型的基礎土壤不夠深厚,這將是當下中國最不會成功的兩種類型題材。陳舒目前正在進行一個競技喜劇的創作,她認為做好有趣的喜劇類型,整個電影生態才會好。李瀟則表示想嘗試犯罪題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