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強:網絡文學教育的可行性
網絡文學能不能進入高校課堂這個話題從2013年開始就在討論和試驗,也有三江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開設了網絡文學專業,北大和山東師范大學以及很多的高校也進行了網絡文學研究。
不過很多就讀網絡文學專業的學生甚至教學的老師其實還在困惑:在高校學寫網絡小說,到底有沒有意義呢?是否要依靠創作謀生?如果學生以后不寫網絡小說,是否今天學的就沒有價值了?
我跟三江學院的一些學生聊過這個問題,學網絡小說到底有沒有用呢?
其實用處很大,網絡小說本身也是文字處理的一部分,大家寫了十幾二十幾萬字,如果去寫一篇八百字一千字的新聞報導,新媒體文章,讀后感或者是報告什么的,是否感覺很輕松?
其次,網文創作這行,其實不止寫作,還有編輯、運營、商務、推廣、新媒體,甚至網文上下游的游戲影視策劃,編劇等等。
對于想當網絡作者的學生來說,網絡文學創作其實就是多看,多想,多寫,截止到今天,其實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網絡文學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如果一定要給網絡文學找到它所需要的天賦,我覺得是不斷的學習,是長期的積累,是不懈的堅持。
作家并不是通過刻意教育就能培養出來的,天賦、才華、閱歷、經歷、想象力、努力等更為重要。在各大高校,中文系本身其實就不是以培養作家為目的,所以根本就不用指望網絡文學專業培養網絡作家了。
目前網絡文學還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最大的問題就是從業人員急缺,各大網站面臨著編輯運營商務人員不足,新人經驗不足培養不系統等等問題,有經過系統性培訓的學生來從事編輯運營商務工作,對網絡文學來說遠比培養出幾十個大神作者更有價值。
因此,網絡文學教育的初級階段,我個人的看法是,可以先從網文從業人員入手,讓學生學習一些全行業通用的技能,如商務、運營、推廣,再找一些有經驗的編輯和作者進行授課,針對網絡文學進行行業研究和模式探索,以熟悉網絡文學的從業人員為切入點,再在這些學生里面尋找適合網絡文學創作的苗子,成功的機會遠比直接培養作者好很多。
設立網絡文學專業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目標雖然是培養一些網絡寫手,但學生們的出路不止是當網絡寫手,為學生提供更高的起點和更多的機會,反倒是網絡文學專業成立的重心。
如果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網絡作者,其實用不了三年那么多。對文學創作有愛好,且愿意不斷學習成長,擁有長期閱讀習慣,能夠思考創新的學生,只需要告訴他網絡文學入行的一些初始規則,自然而然就能夠成長起來。
把網絡文學創作看做一次創業,創業的成本其實很小,一臺電腦、充足的時間。當然了,既然是創業,其實是成功率是很低的,未來的高校網絡文學教育,其實可以考慮把網絡文學創作教育做成創業孵化的模式,提高網絡文學創作的成功率。
用一個完整孵化晉級的加速機制、導師輔導、系統培訓來加速網文作者的成長,快速有效孵化精品原創網絡文學作品,其實并不是不可能,重要的是要在前面設計好孵化模式,后面要有一個合適的檢驗平臺,或者能夠與各大網站接軌,把實力作者放到這些網站去獲取用戶。
高校網絡文學教育,網絡文學線下培訓孵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師資缺乏,模式尚未明朗,但是高校龐大的學生創作群體資源以及學生讀者資源的存在,網絡文學教育培訓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探索和研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