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蘇:網站編輯制度與作者的關系
我算是圈子里資歷最老的編輯了。十幾年之前的網文和現在最大的差別就是規模,十幾年前的作者和現在也很不一樣。最早一批作者是因為熱愛,自娛自樂的小圈子,和編輯沒有直接關系,大家一起在平臺上討論,自從2003年起點開始推廣,付費制度,編輯和作者的關系發生第一次改變。有契約存在,編輯負責的是對作者曝光度的篩選。平臺有限,曝光度與作者收入掛鉤。隨著資本注入,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開始膨脹,之前審核基本按照書號,從1捋到最后,那時候書字數不多,并且各大網站加起來只有幾千個作品。一個編輯上點心肯定能從頭到尾捋一遍,所以編輯對一部作品還是能把控住,心里有數的,但到2005年,編輯顧不過來了。最開始有三審制度,就是每個編輯和作者尾號有分配,一個主編兩個責編,責編負責把每天申請的尾號過一遍,給出自己的意見,主編則看自己下面兩個責編的意見,如果意見相同就過,如果不同,主編出判斷,防止遺漏優秀作品方式。如今不好使,數量太多,現在是點擊、收藏到一個數量才有可能簽約。2009年又發生改變,主要是因為無線業務的推廣。之前靠付費閱讀,頂級作者拿到的稿費只有年入百萬,無線時代頂級作者是月入百萬。小網站,編輯路子野,對作者家長式管理,用買斷形式簽合同,用高仿形式、套路攢出作品。無線時代,收入越來越多,很多人會寫粗制濫造的作品,這時候編輯和作者關系又發生改變。有些新作者會對編輯頤指氣使。IP大火,品牌概念開始呈現。比如歷史類作品,受到很大影響,IP改編不容易,另外歷史類大神太豐富。品牌概念對作品推廣還是有很大幫助。2009年以后涌現的大神很少有隕落的,因為粉絲基數擴大,作者會更側重投入精力。現在的網文作者會更加專、精、新。專注,精致,新意。競爭的存在是網文更好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