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網絡文學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中宣部作為主管意識形態的部門,一直非常重視文化和文藝工作。2015年,我們起草和下發了《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意見》。今年年初,我們又制定下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些都是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舉措,也體現了中央對這個問題的頂層設計。中宣部對網絡文藝一直很關注,在以上的兩個文件中,我們也把網絡文藝作為非常重要的內容納入其中。
我先談三個關鍵詞。第一個就是文化自信。總書記在這次文代會和作代會上,對文化自信強調得特別透徹,說了三個事關,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國家興盛力,事關民族興衰,強調尊重歷史的問題,強調了愛國主義的問題,也強調了弘揚優秀中華傳統的問題,對網絡文學來講也特別有針對性。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和管理者不僅要為自己創作負責,不僅要為自己的網站負責,而且要為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負責,要有榮譽感。網絡文學雖然來自于新技術、新時代,但創作的根還是要在歷史文化的土壤上。無論作為網絡作家還是網站負責人,應該把堅定文化自信作為一個根本的追求,把創作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作品作為一種高級的追求,無愧于“大神”的名號。如果說我們只把歷史、英雄、經典作為網絡文學的一種框架,在里面填充戲說歷史、顛覆經典、來解構歷史、褻瀆英雄,那么,就失去了歷史的血脈都沒有了,我們走出去的支撐就值得商榷。
第二個是文化品質。這是網絡文學的生命所在。網絡文學隨著發展,已經成為大眾傳播的公共空間。網絡文學的品質決定了社會風尚,同時也決定了一個作品能走多遠。網絡是一個雙刃劍,一方面帶來了積極的一面,這是不言而喻的。同時,也帶來了過度追求資本和過度追求市場之后必然出現的后遺癥。從文學角度來講,某種程度上需要一些超越世俗的東西,不能完全把網絡作為賺錢的工具。這也決定于所有的從業者和研究者的文化自覺。也要求相關部門做好引導管理服務,能夠讓一些有品位、有品格的網絡作家有機會、有能力來堅守自己的文學理想。網絡文學作家也要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成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
第三個是文化創新,這是網絡文學的前途所系。現在互聯網、自媒體是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跟經濟創新的產物。同時,它也創造了新的文化形態。那么網絡文學誕生于網絡,依靠網絡取得發展,現在也形成了一個比較龐大的一個產業鏈和業態形式。但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文學還是有依附性的,創作上受市場跟消費者的影響,傳播上受科技和經濟的引領,業態上受資本和媒體的約束。在文化上這種創新性、引領性明顯是不足的,和龐大的互聯網帝國、互聯網經濟來比,網絡文學不是很強。如果沒有獨立文化價值的顯現,如果沒有創新驅動,實際上網絡文學只能一直是在互聯網大潮中的體現。對于網絡文學來講,觀念、內容的創新迫切性,甚至遠遠勝于技術、制度方面的創新。我們應當共同在思想價值、美學、業態、模式等等進行探索和創新。通過努力,讓文學引領網絡文化、引領網絡,改變現在依附性的局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瞻性的課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讓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建設自信文化。(彭云,中宣部文藝局理論文學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