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80后90后作家南寧相思湖畔論劍
少數民族80后90后作家對話現場
4月10日,少數民族80后90后作家對話會在南寧相思湖畔舉行,旨在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繁榮發展,培養少數民族青年創作人才,搭建校園與社會對話交流平臺。
本次對話會由《民族文學》雜志社、廣西民族大學、廣西作家協會主辦,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廣西民族大學文學影視創作中心承辦。來自蒙古、回、藏、苗、彝、壯、布依、滿、白、土家、哈薩克、黎、佤、畬、東鄉、達斡爾、羌、仡佬等18個民族的青年作家參會。他們當中既有較早亮相于文壇、備受關注的鮑爾金娜、陳克海、包倬、何永飛、朝顏、向迅、羌人六、晶達、蘇笑嫣等,也有近兩年涌現的、具備一定創作潛質的新秀連亭、丁顏、宋阿曼、阿依努爾·吐馬爾別克、祁十木等。
在本次對話會上,80后和90后兩代作家探討了成長環境、創作題材、表現特質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在傳承民族文化傳統方面的理解與實踐;探討了校園時代的熏陶與成長對其走向寫作道路產生的影響,提出了加強學校教育對文學創作人才培養的建議;還探討了“互聯網+時代”少數民族青年作家的機遇、挑戰與未來等問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原副書記潘琦,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廣西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彭鋼,《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副主編趙晏彪,廣西文聯副主席石才夫,廣西民族大學黨委書記朱華,廣西作協名譽主席馮藝、廣西作協主席東西等出席了開幕式并對青年作家們寄予厚望。張燕玲、黃佩華、凡一平、劉大先、楊鷗、朱山坡、田耳、李約熱、潘紅日、韋樹關、馬衛華、張柱林、丘曉蘭等作家、學者就少數民族青年作家的創作發表見解,并從各自角度對青年作家們的討論進行了評議。
“80后作家正在走向成熟,而90后作家正在崛起。80后90后作家,代表著中國文學的明天,肩負著中國文學的希望。”《民族文學》副主編趙晏彪表示,風華正茂的80后90后作家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儲備,對創新最渴望、最敏感、最積極,也最有可能實現。他衷心希望青年作家在這次對話會上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激發新的創作靈感,為今后創作獲得新的啟發和新的動力。
據悉,《民族文學》同時出版漢、蒙、藏、維、哈、朝六種文版,已在廣西設立六個創作基地。本次對話會后,將在《民族文學》推出80后90后作家創作專號,進一步探索培養、吸引青年創作人才的新渠道、新思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