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天籟之聲》這檔音樂節目令觀眾耳目一新,藝術家們的精湛表演展現了民族音樂來自大自然的純正美。在流行文化占據視聽娛樂市場的時代,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與東南衛視選擇比較小眾的民族音樂而且主要是少數民族音樂做節目,體現了他們執著追求純正的藝術、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高雅情懷。
《天籟之聲》節目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向傳承致敬”,體現了對傳統的尊重。藝術家精心演繹的作品,有的用母語演唱,有的是老奶奶哼唱過的歌謠,這些充滿鄉土氣息的傳統文化,經過藝術家的挖掘整理,從鮮為人知的角落走上舞臺,有的成為觀眾喜愛的經典。在這一過程中,文化保護傳承的作用非常明顯,功不可沒。
在現代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經過數千年積累而流傳下來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正在快速消失,如何把它們傳承下來顯得極為迫切。藝術家的努力,展示了民族民間音樂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以及他們對傳承民族文化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這對于人們認識民族文化的價值,堅定文化自信,以不忘本來、開創未來的心態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努力保持傳統的同時勇于開拓創新,是《天籟之聲》的最大特色。這檔音樂節目展示的每一首歌都可謂民族韻味十足,給觀眾留下的印象鮮明而深刻,足以印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多么有道理。
同時,藝術家對作品的表現也沒有停留在保持原生態的層面上,而是在保持原有民族韻味的基礎上運用了多種現代表現手段進行編創,有的借鑒了其他民族音樂的表現方法,有的吸收了世界音樂元素,如聘請外國樂手、使用外國樂器、引用世界音樂旋律等等。這些外來因素與民族音樂融合得渾然天成,在展示作品文化內涵方面起到了綠葉襯紅花的作用。觀眾驚奇地發現,原本非常土氣的民族民間音樂通過現代手段,可以表現得如此時尚。這種形式不僅容易為年輕人所喜愛,也容易為外國人所理解。
《天籟之聲》的這種創新是比較成功的,可以說是貫徹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的一次生動實踐。這種做法有利于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推動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也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祝愿這檔節目越辦越好,讓這股舞臺民族風不斷吹下去,吹遍全國,吹遍世界。
(作者系國家民委經濟司原巡視員、“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