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百集專題紀錄片《民族文化之旅》總制片人、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董事長):建設“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為傳承發展民族文化搭建平臺
《天籟之聲》節目自播出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在今年2月舉辦的《天籟之聲》節目研討會上,該節目得到了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全國政協、中國文聯等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與會者稱贊它“已經和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站在了同一高度,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用自己的行動和探索,為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揮灑耕耘”。能收獲這樣的評價,我們備感欣慰。
《天籟之聲》是大型文化項目“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中眾多民族文化專題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身后,是一項保護、傳承、弘揚與發展民族文化的宏大工程。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是國家民委大力倡導、財政部專項資金支持的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集影、音、圖、文于一體的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數字化工程。該項目旨在用數字技術,以全媒體形式,對豐富的傳統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理、保護和數字傳播。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建設,是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模式下,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實踐。該項目由民族文化宮負責指導協調工作,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負責項目的籌資、實施、經營。該項目于2014年開始籌建,2015年經國家民委立項,并由財政部批準作為重點項目予以資金支持,2016年落地貴陽。目前,該項目已經完成了一期開發的七大系統的建設,二期開發正在有序進行,預計今年6月上線試運行。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有3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全媒體的展現形式;二是內容豐富全面,涵蓋民族文化各領域,并且設置了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歌舞等專題欄目;三是文化積累和典藏的特點非常突出,將重點收集和展示有文化積累價值的各民族文化代表作品和傳世精品。
為了進一步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為了給“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提供優質素材,民族文化宮與北京天成嘉華文化傳媒合作策劃實施了百集專題紀錄片《民族文化之旅》項目。該項目被國家民委批準為2016年重點工作項目。《天籟之聲》是《民族文化之旅》音樂板塊的組成部分,這個節目立意高遠,藝術水準精湛,它在民族音樂的傳承和創新領域,已經走在了國內同類電視節目的前列。
除了打造《天籟之聲》,在“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我們還將啟動“華夏民族之花——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形象大使評選活動”,開展“民族瑰寶——100個人生必去的民族風情旅游景點”評選活動、“民族家園——中國少數民族攝影作品大賽”等一系列民族文化活動,并在貴陽啟動標志性建筑“民族文化博物館”項目,用于民族文化相關大數據建設及實物展示、文化博覽等。
“中國民族文化資源庫”既是一個具有社會公益屬性的項目,又是一個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集成、合作、開發的平臺。只有以開放的姿態,加強優勢資源整合,不斷擴大規模和創新服務,才能建成一個內容豐富、客戶群穩定、市場前景良好、具有獨特亮點的民族文化+互聯網的平臺,進而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