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做書店是一件專業的事 ——訪西西弗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金偉竹
時至今日,實體書店已經難以單純的圖書銷售撐起日常運營,高額的租金和電商的競爭曾使實體書店節節敗退,在這樣的背景下,西西弗書店北京地區首家門店在朝陽藍色港灣正式營業,營業面積500平方米,經營項目涵蓋圖書、咖啡和文創專區。這也是西西弗書店的第67家全國連鎖店。自1993年創立貴州遵義西西弗書社,到走進重慶、成都、昆明等城市,再到走出西南進入深圳沿海城市開辦西西弗書店,20多年光陰荏苒,回想這段發展史,西西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偉竹戲稱:“它更像是‘農村包圍城市’?!?/p>
從圖書零售到零售圖書
跟其他行業比起來,圖書零售是微利的,但西西弗卻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并實現了書店的快速擴展。金偉竹說,西西弗書店從1993年誕生至今,已經創造出一套成熟的數控模型,運用商品采控、流控、調控的分析方式,對每年的30萬種圖書出版物做出精準的分析和定位,再輔以對于書店周邊客群的調研,每家西西弗書店的鋪貨方式都是不同的,是最適合當地消費習慣的。
金偉竹表示:“西西弗已不是‘圖書’零售了,而是‘零售’圖書,在‘買手’制度上做零售,并建立了自己的運營日志?!?/p>
在圖書品種的選擇上,考慮到書店的周邊環境,西西弗書店藍色港灣店加入了更多原版外文書。為吸引周邊家庭的關注,以店中店的模式開設了少兒區,輔之以少兒文創品、文化活動等。在書店布局上,采取了可根據活動需要進行調整的開放式布局;在讀者的動線設計上,完整呈現了西西弗書店自主研發的基于讀者閱讀行為數據庫的“十大主題”導航系統,有效幫助普通讀者更主動便捷地選書。此外,在書店運營過程中,西西弗每年舉辦數百場文藝活動,與每個城市的讀者共享文化講座和讀書會帶來的樂趣。
金偉竹表示:“書是產品,我們不能為了書而賣書,我們要知道誰需求這些書,本質還是要回歸到人身上,要知道客戶群在哪里,自己能夠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產品,這樣才能雙贏?!?/p>
書店是在和讀者的持續不斷的互動中生存發展的,運營能力、服務能力和產品能力是一家書店的核心競爭力,正如金偉竹所指出的:“書店如果不是按照一個現代企業建制去走,不是重視它本身的價值觀念和技術形態,那就自然很難生存?!毕喾?,如果一個書店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為什么要做書店,同時又能夠從讀者或客人的需求去思考,重視數據和技術的運用,在管理運營的機制形態等方面敢于投入做課題研究,那就有可能去擴大規模。
大眾+精品+本地生活
選址在購物中心及商圈是西西弗書店的特色。從城市的發展來看,購物中心越來越成為城市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實體書店面臨的是二選一:要么順應發展、尋求創新,主動讓書店作為載體“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要么保成守舊,等待市場的選擇。金偉竹認為,西西弗就是這樣一家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致力于做大眾精品閱讀的書店。
何謂大眾精品?金偉竹表示,中國是一個出版大國,一年有30萬的出版品種,西西弗在其中精選3萬,這1/10就是可以推薦給讀者的精品。其中有暢銷書,也有實用型的生活、經管類書籍和相對深奧的哲學社科類書籍,這些都是大眾需求。
從對本地生活的構建來看,實體書店和購物廣場的合作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租和被租的關系,而是一種復合的形態,購物中心需要有對文化存在的認知性,盈利能力相對薄弱的書店的作用才能夠更大地發揮。在購物中心看來,書店不僅可以招攬顧客,還能夠成為其他商品的“文化附加值”,這也是它所樂見的。
實體書店也和入駐購物廣場的其他品牌不一樣,書店本身客戶跨層很寬,有利于做文化生態的推廣,所以書店也更傾向于選擇購物廣場這樣能更多影響到客戶群的地點。
從周邊商戶的客群中吸引和轉化消費者,光靠舒適而悅目的室內裝修設計吸引顧客是不夠的,做一家“好”的書店,比做一家“美”的書店更為重要。
除了對書籍的選擇和組合,書店中的各種細節,也需不遺余力地服務讀者,例如書架高度是一個普通身高的讀者以最舒服的姿勢抬起手臂能夠觸及到的高度,書架間的過道距離可供兩個人并肩而行,不會擁擠,不至疏遠。
中國的人口基數很大,人均讀書量相對比較低,閱讀市場并不成熟,所以書店市場的潛在空間還很大,關鍵在于如何把國民讀書的潛力挖出來。金偉竹表示,西西弗書店也是比較少見地堅持書籍可以未付款帶入卡座閱讀的原則。“不買也沒有關系,作為一家書店,西西弗更愿意做的是讓人對閱讀產生樂趣。”
西西弗只是一家書店
書店需要做出改變,去滿足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但如果忘記閱讀的本質,把知識和思想簡化為柔美的射燈、精心的陳列和飄香的咖啡,那也喪失了作為一家書店的核心內涵。以專業的心態尋求好的作品推送給讀者,是書店從業者必須考慮的專業問題。
一個書店的空間漂亮或者氛圍舒適只是個基礎而已,這不是核心,書店體驗真正承載的是產品運營能力,考驗書店是否能夠給讀者好的產品,是否能夠產生不斷的吸引力。在今天文化業態回暖的狀態下,比起很多人標榜的“我不止是一個書店”,西西弗所堅持的“我們就是一個書店”,或許對于探索閱讀生態更有建設性的意義。
一家書店關門和倒閉,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很多書店同時倒閉,則一定是由于它適應不了這個時代的發展。金偉竹表示,文化和商業并非是矛盾的,西西弗在2007年開始轉型發展,堅定了以閱讀文化推廣為主的理念,以商業作為推廣途徑。盡管也有咖啡飲料、文創產品等副業,目前在西西弗的幾十家書店中,圖書的銷售占80%,仍是西西弗主要經營收入來源,其他東西只是閱讀推廣的補充,作為提高讀者閱讀的體驗性而存在。
“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度,我并不希望走向多元,而更希望專業地做書店這件事。例如我們為什么做咖啡館,是因為我們知道很多人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閱讀,他們也有相應的購買力。但西西弗書店的咖啡館永遠不能和星巴克等品牌相比,翻臺率永遠是最低的,因為它只是圍繞推廣閱讀進行的。”金偉竹說。
西西弗目前一直致力于打造體驗式閱讀,但面對電商的沖擊,會不會使顧客變成只逛書店的人?對此金偉竹并不擔心,因為市場是培育出來的,圖書是定價較低的商品,有消費力的讀者不會在意這點錢,當然,沒有錢的人來逛書店,開啟了閱讀的興趣,對書店而言已經有了意義。“讀者買不買書,我們都歡迎在這里看書,久了他自然喜歡閱讀,市場就這樣一點點培育出來了,20多年來我們一直這樣做,我們伴隨著讀者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