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過去,右眼未來——從《盲眼維莎》看到的奇特世界
《盲眼維莎》劇照
由動畫大師西奧多·尤西弗創作、NFB(加拿大國家電影局)出品的動畫短片《盲眼維莎》獲得了2017年第89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提名。雖然該獎項最終頒給了由皮克斯出品的《鷸》,但《盲眼維莎》仍然獲得了動畫界的格外關注。
《盲眼維莎》的故事說起來簡單,卻有著非常獨特且引人遐想的設定:在一個小山村里,有個名叫維莎的美麗女孩。她從剛出生,視覺功能就與其他人不一樣:她的左眼只能看到過去,而右眼則只能看到未來——是的,維莎惟獨無法看到現在。她雙眼的顏色也不同,一只紅褐色,一只綠色。影片使用了分屏的形式來進行表達,把畫面用一道淺色的豎線一分為二,展現維莎的奇特主觀視角——左側是紅色調的過去圖景,右側展現綠色調的未來。雖然她確實能看到東西,卻與其他感知極度分裂,因此村子里的人們都叫她“維莎,那個盲人女孩”。
維莎被認為是中了黑魔法才會這樣,人們找來各種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試圖治愈她,可都沒有成功,她只好繼續保持這樣的生活。美麗的維莎長大后有眾多追求者,然而當男人來到她面前時,維莎左眼中的男人是個未成年的小孩,右眼中的他則是一個已經站不穩的老人。所以,她拒絕了每個愛上自己的人。維莎發現自己無法得到幸福,甚至想親手挖去自己的一只眼睛,卻又不知該挖哪只……
《盲眼維莎》以類似寓言的方式含蓄地表達了當代人常有的奇怪生活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心理上的“綜合癥”:生活于現在,卻又無法看到現在;對生活的判斷來自對過去的回憶以及對未來的想象。正如西奧多·尤西弗自己所說,我們對于過去常有懷舊之病,對未來又感到恐懼,二者都讓我們揮霍此刻的生命。影片的旁白也揭示了這種綜合癥的矛盾之處:“我們在這世上找不到任何能夠統一兩種視角的方式”。
《盲眼維莎》使用的是非常典型的油氈浮雕版畫風格。當然,是用數字設備在電腦上模擬繪制的。不過,尤西弗卻使用了特殊的方式:拒絕使用電腦上的“撤銷”功能——手握著刻刀實際制作油氈版畫時就是這樣,每一刀的操作藝術家都無法“撤銷”。以此,尤西弗試著最大程度地還原用可觸材料來創作的過程與心態。
細細看來,這部短片的很多情節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譬如,表現維莎眼中那個向她求愛的男人時,影片以獨白的方式交代了她自言自語的過程。右眼望著那個拄著拐杖的老頭子,維莎對自己說:“哦,我的天啊,他聞起來就像爛泥。”然而,這分明是嗅覺的信息——如果維莎僅僅是眼睛有問題,不應該能聞得到老人身上的氣味。當然另一種可能是男人正在一灘臭水溝邊向維莎表白,但這又不太現實……還有,當維莎望著窗外時,左側畫面中出現了她的手,手指修長,看上去是青年女性的手;可窗外的樹那時候還很矮小,影片暗示這是維莎左眼看到的很多年前的畫面。或許如若出現的是一只孩童的小手,這畫面會更具可信感。但瑕不掩瑜,這部影片憑借著一個基礎性的背景設定,已足以成為一部極具魅力的作品。
很明顯,《盲眼維莎》具有利用雙目視覺來呈現的潛能。目前,NFB也正在試著將其改編為虛擬現實版本。不知當我們這些觀眾頭上戴著VR頭盔以維莎的雙眼去看這個世界時,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盲眼維莎》劇照
《盲眼維莎》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