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創作呼喚英雄精神
英雄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時代精神,是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崇高標志。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能團結奮進、繼往開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深刻地闡明了這個道理。
習總書記說:“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歌唱祖國、禮贊英雄從來都是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也是最動人的篇章。”這讓我聯想到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影視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高唱愛國主義旋律,用生動的影視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的歷史畫卷,在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由于影視作品的通俗性,出現了泛娛樂化的傾向,導致影視作品中英雄精神的缺失和斷裂。這種缺失和斷裂,表現為過去家喻戶曉的英雄精神與當今年輕一代的審美觀及價值觀不銜接,昨日的英雄很難成為今天年輕一代的楷模。因此,我們更需要影視作品為當今中國提供鮮活的時代形象和英雄精神。
這里所講的英雄不僅指人,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崇高精神。無論是遠古時代還是現實社會,人們都離不開英雄精神的引領。對英雄精神的書寫和表現,需要創作者有深厚的人格修養和藝術功底,需要創作者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如習總書記所說的:“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裝點祖國的秀美河山,描繪中華民族的卓越風華,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對中華民族的英雄,要心懷崇敬,濃墨重彩記錄英雄、塑造英雄,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習總書記的講話將文藝創作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闡述得如此透徹,為我們的影視創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作為大眾藝術的影視作品,在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對現有的影視作品生產方式和市場概念有必要進行調整,澄清一些模糊的觀念,比如,過分強調人物的“草根性”而忽略對英雄精神的追求,用偶像替代英雄,以票房、收視率為唯一標準炒作某些影視作品,誤導觀眾,進而導致英雄精神的流失等。
我們要以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讓影視創作走上符合文藝創作規律的道路,鼓勵創作人員、演職員走出象牙塔,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傾聽各族人民的心聲,去發現和贊美在波瀾壯闊的歷史巨變中涌現出來的英雄精神。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創造生活過程中的典范,英雄就是人民。習總書記說:“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都有內心的沖突和憂傷。真實的人物是千姿百態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種各樣的人物,從人民的實踐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藝術的高度。”
我們應當從習總書記的講話中深刻領會怎樣認識歷史、認識時代精神、歌頌英雄精神,以及英雄精神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意義。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白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