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復建復燒景德鎮清代獅子窯的文化意義
獅子窯青花喜字壇
在日前舉辦的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期間,清代獅子窯點火復燒。2014年,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啟動了復建復燒景德鎮清代獅子窯的文化項目,景德鎮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局印發了《關于成立景德鎮清代“獅子窯”復燒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顧問團的通知》 ,古窯民俗博覽區展開了窯址考察、文獻考證、資料征集、圖紙繪制、專家論證等一系列工作,在此基礎上,清代獅子窯窯房和窯爐的復建正在按計劃進行。
景德鎮傳統瓷窯獅子窯名稱的來歷,一是聽之于老窯工的口頭相傳,二是見之于文獻記載。在相關文獻中,比較有權威性的當數楊永峰的《景德鎮陶瓷古今談》 ,該書記載:“舊時對槎窯窯爐的稱呼較多,因其所燒燃料為槎柴,故稱槎窯;又因窯頭似獅子頭,窯囪似獅子尾,窯前的兩只窯腳似獅子腳,兩只窯眼似獅子眼,滑槎閘口似獅子嘴,故俗稱獅子窯。 ”
景德鎮歷代典型瓷窯有龍窯、饅頭窯、葫蘆窯、蛋形窯(鎮窯) ,都是以窯爐的外形特征來命名,在古代文獻中,獅子窯一般記為“槎窯” 。槎,音chá, 《古代漢語詞典》釋義為“樹枝、樹杈” ,并引唐代盧照鄰《行路難》詩為例:“君不見長安城北渭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 ”在景德鎮傳統窯業里,作為“槎窯”燃料的“槎柴”就是松樹枝椏、茅草雜木,所以人們通常也將獅子窯稱為槎窯。
一般而言,槎窯窯房的構造與布局同柴窯大體相似,只是規模稍小些。窯房的總面積一般為800平方米左右,長度一般為28米左右。跨度一般為11米左右,外檐高一般為5.5米左右。構架一般為2.17米×2.17米的半圓形柱網,屋頂坡度一般為4.5分水。窯爐(包括窯嶺)所占的面積,約為窯房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窯由窯身、煙囪、護墻及望火孔幾個部分組成,由紅色或灰紅色的窯磚砌成。全長14米的槎窯,容積為140立方米左右,一次可裝燒大、小碗28000只左右。
民國《景德鎮瓷業史》記:“景德鎮所產的粗瓷器(即灰渣器) ,除一小部分為柴窯之后部燒成者外,其余都是槎窯燒成的,灰渣器即灰可器。 ”灰可器是灰器、可器兩種名詞的綜合。灰器釉中的含灰量較多,有時在瓷泥中摻進一些淘泥余下的粗泥,景德鎮俗語稱之為“撿渣” 。在官窯中這類“撿渣”是要被扔掉的廢棄物,但民窯由于要節約成本,常將這些“撿渣”廢物利用做成瓷器。好的灰器一般不摻渣,但可器卻是大量摻渣,質量較差,是屬于景德鎮最便宜的粗瓷。另外,灰器和可器上的都是含灰量較多的灰釉,容易燒熟,所以無論是坯胎成本還是燒成成本也都非常便宜,燒制品是供應給農村和下層百姓用的日用粗器。
由上可見,景德鎮獅子窯(槎窯)在景德鎮陶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那么,復活景德鎮傳統獅子窯(槎窯)到底有何意義呢?
其一,傳統獅子窯(槎窯)是瓷都景德鎮傳統瓷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德鎮的傳統瓷窯都是柴燒瓷窯,而因為“柴”的不同,形成“柴窯”和“槎窯”兩種不同的柴燒瓷窯。
從清代中期到20世紀60年代,景德鎮槎窯業和景德鎮柴窯業并列存在。瓷窯有柴窯、槎窯,窯戶有柴窯戶、槎窯戶,陶所資戶有柴戶、槎戶,槎窯業形成了相對獨立的一個陶瓷生產行業,以至于槎窯業窯戶和工人有本業祭祀祖師童賓的廟宇——陶成社;有組織槎柴供應、負責槎柴貯存、中介槎柴交易的保槎公所。
其二,傳統獅子窯(槎窯)業是滿足民間生活需求,最接地氣的陶瓷行業。明末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陶埏》中說:“凡大小億萬杯盤之類,乃生人日用必需” ,“萬室之國,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 ,就是說在萬戶的邦國內,成千的匠人制作陶瓷還供不應求,因為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對陶瓷的需求量很大。獅子窯(槎窯)業以較低的成本和便宜的價格滿足了這種需求,其制品器型,其鄉土紋飾也為老百姓喜聞樂見,像渣胎碗、藍邊碗、鯉魚盤、喜字壇等在民間是廣為暢銷流行。
其三,傳統獅子窯(槎窯)表現了景德鎮瓷業追求自然資源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的民俗傳統。景德鎮所處的浮梁地區是丘陵地帶,茅草雜木廣為自然生長,可用唐詩改一個字說:“窯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景德鎮柴窯以松樹干鋸劈成松柴作燃料,其間遺留下大量松樹枝椏,這些本來會在山丘田野枯爛掉的茅草雜木、松樹枝椏被窯工用來作獅子窯(槎窯)的燒窯燃料,真是對自然資源的“物盡其用” 。
我們再來看看獅子窯(槎窯)燒制品坯胎的制作原料:坯屑,在坯房的正間作業線的地下挖有寬1.2米、深約0.8米的干車弄,利坯、挖坯時的坯屑掉在干車弄內,到一定時間收集上來,作為原料重新利用;腳板屎,這是一個很“土氣”的景德鎮瓷業習俗用詞,即撒落在地被人踐踏的坯粉、坯泥和破坯屑,把它們點點滴滴收集起來,再淘洗加工成為制坯原料;撿渣,指淘泥時,提取坯釉泥漿的精華后所剩下的渣滓,制作細瓷這些渣滓棄而不用,收集起來,再粉碎加工,用作粗瓷原料。據估算,這些撿渣要占原料總量的30%,數量可觀。
景德鎮傳統瓷業把上述材料統稱下腳料。以下腳料為制坯原料,以松樹枝椏、茅草雜木為燒窯燃料,利用獅子窯(槎窯)來燒制各種生活用瓷,實現了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這種民俗傳統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有著啟示借鑒的作用和意義。
古窯民俗博覽區復活傳統獅子窯(槎窯)的意義就在于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利用活起來的陶瓷文化遺產宣傳、弘揚優秀的陶瓷歷史文化。古窯民俗博覽區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5 A級旅游景區,是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景區,復活的景德鎮清代獅子窯將是古窯景區從2009年以來復建復燒的第11座歷代典型瓷窯。不斷發掘陶瓷文化資源,豐富提升景區景觀,促進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古窯景區又做出了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