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科:短暫休整之后,還會再戰江湖 ——“繁榮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山西網絡文學”系列報道之五
2012年,美國《時代周刊》的一篇《偉大的中國涂鴉》,讓世界知道中國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人群——網絡文學作者,文中提及紅眸時這樣描述,“盡管幾乎每晚只休息四個小時,卻能為其帶來相當于正式工作三倍的薪水”。那時候,紅眸是知名文學網站的買斷寫手,在網絡上和千萬讀者分享自己的虛擬武俠世界。而在現實中,他是栗科,在長治市一個小縣城的車管所工作。那時候的栗科,在虛擬與現實世界自由穿梭,一邊演繹著武俠夢,一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笑看人們揣測著網絡寫手這一看似神秘的行業。
2012年,應該是栗科作為網絡文學寫手最風光的一年,國內外媒體找到他,想要進一步揭開網絡文學作者的神秘面紗。
“書蟲”構建玄幻武俠世界
栗科受到媒體的注意,源于2009年網友熱捧的小說——《回到秦朝做劍仙》。
2008年,栗科從山西省藝術學校畢業,做過婚慶、業務員,也做過助教。然而,讀到網絡文學作家血紅的小說后,栗科被小說中的東方玄幻世界所吸引。從小就熱愛閱讀的栗科回憶,“初中開始喜歡《紅樓夢》,反反復復看了十幾遍,起初只是覺得好看,伴隨著成長,慢慢看懂了里面的人生,也考量著自己的人生”。上大學時,栗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不挑書目、不挑類別,按照字母順序選書閱讀,到畢業那年讀到了F。其中,栗科尤其鐘情金庸、古龍。當時真的不會想到,畢業后,自己也有機會構建一個東方玄幻武俠世界,而且粉絲千萬。
開始嘗試網絡寫作時,栗科以玩票的心態投入其中,沒想到第一部小說《血之道途》竟然堅持寫了70萬字。摸著了門道,栗科對網絡文學的寫作愈發自信起來。于是,馬上投入到第二部小說——《回到秦朝做劍仙》的創作中。這個時候,栗科已經是一名警察,現實世界自然而然地投影到虛擬世界,《回到秦朝做劍仙》以一位警察穿越回秦朝為故事主線,沒想到竟然吸引了2000萬的閱讀量。成為知名網站的買斷寫手,閱讀量給栗科帶來30多萬的收入,但也將栗科束縛在電腦前。
每天有成千上萬冊網絡小說上架,要想持續吸引到閱讀量,就需要作者不間斷更新。和傳統小說寫作不同,網絡小說容不得作者“狀態不佳”,“寫網絡小說其實和作者的寫作狀態沒有多大關系,一本書300萬字到500萬字,更新期內,每天基本要寫8000到10000字左右。這樣大的工作量,靠狀態寫作是不靠譜的。靠的是積累、經驗和毅力,最重要的是靠毅力”。“其實每個月都有30天不想碼字,但是想想生活的壓力,還得繼續堅持,人總要生活嘛”,于是,栗科辭職,全職在家寫作。“早上10時起床,做做家務,然后就坐在電腦前開始構思情節。中午吃完飯,繼續碼字。就算每天更新一章,也往往要熬到深夜”。
有媒體報道,目前像栗科這樣的網絡文學作者已經達到數百萬的規模,而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報告,2014年全年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4.12億。這樣一個龐大的受眾群體,讓人們開始對網絡文學產生好奇。
媒體關注讓栗科成為焦點
“一個月難出門一次,蓬頭垢面,屋子凌亂,每天從早到晚不停碼字”,這是網絡文學作者在人們心目中的普遍形象;“月收入上萬元,每年版權收入上百萬元”,這吸引人們關注網絡文學作者。
2012年10月,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聚焦“變化十年”,栗科作為熱門網絡小說的作者接受了采訪,“一年10萬元的收入,在我們這個小縣城可以活得很滋潤”,栗科在鏡頭前描述了自己游刃有余地馳騁網絡文學世界的愜意。一時間,栗科成了親戚朋友的話題主角,家中長輩開始對“栗科的事業”有了肯定。
在接受了《時代周刊》的采訪之后,栗科開始得到圈內人士的認可。2014年,山西網絡文學院成立,作為活躍于互聯網的作家,栗科和其他17位網絡知名作家被聘為首批在線作家,“成為山西網絡文學院在線作家之后,我認識了很多本土的寫作朋友”。媒體的報道讓人們看到,那些更真實、鮮活的網絡文學作者們的生存狀態。不僅關注網絡文學作者的生活,媒體的報道也解析了盜版猖獗給行業的沖擊。然而,旁觀者終究還是會被網絡作家富豪榜上的誘人版稅收入所吸引。
當人們津津樂道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知名網絡作家的版權收入時,《何以笙簫默》《盜墓筆記》《花千骨》等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蔚然成風,網絡文學與網絡游戲聯姻的時候,只有像栗科這樣的普通網絡作家了解網絡文學作者們的艱辛,“幾年前曾加入了一個200多人的作者交流群,許多人寫了五十萬字,沒掙到錢,就放棄不寫了,到現在還在堅持寫的只剩下了兩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栗科曾分析,看似準入門檻低,但網絡寫手生存壓力更大。
“干這一行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衡量作者的水平,要想能成為網站的買斷寫手,閱讀量就是真金白銀。寫得好,看的人多,網站就會買斷”。有報道說,數百萬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家中能夠靠寫作賺錢的不到5%。“打個比方,一本實體書,比如賣20元錢,你買了,拿回家,看不看,錢你已經出了。但是網絡小說,今天寫的如果不好看,讀者就會不買賬”。栗科認為,每一個網絡文學作者都想擁有“神格”(寫一本紅一本),“在這個圈子里,這樣有‘神格’的人不會超過50個”,栗科也發現,長時間的寫作基本掏空了以前學的所有,必須充電來補充自己,不然會堅持不下去。
網絡上的紅眸暫時隱退江湖
雖然并沒有人監督網絡文學作者是否及時更新,栗科曾經像堅守職業道德一樣,堅持不斷更新。他曾說過,“如果一個網絡寫手‘斷更’,絕對是不想干了”。然而,現在搜索紅眸的小說,最后一次更新是在2016年8月,“停止更新半年左右了,這些年確實也有些累了,加上得了糖尿病,想休息一下”,暫停碼字的生活,栗科有時間來琢磨一下自己的人生。“寫書的那些年,回頭看看基本寂寞如雪,感覺一片空白。唯一的記憶就是早上睜開眼就欠別人一萬字”。停止更新后,栗科的作息時間恢復正常,“晚上能10時上床睡覺,白天8時能起床”。栗科更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他覺得這樣最起碼“像一個正常人”。
暫停文學網站的小說更新,對網絡文學作者而言就沒有了收入來源。除了《回到秦朝做劍仙》每個月還能因無線客戶端的閱讀量,帶來幾百塊的收入,栗科還在朋友的公司幫忙。網絡上的紅眸隱退江湖,現實生活中的80后小伙栗科依舊承擔著家庭的責任。2016年底,栗科和家人商量著把家里的老房子推倒重建,拿出自己這些年的積蓄,給家人改善生活條件。
從山西省藝術學校畢業以后,回到家鄉,和同學們都鮮有聯系,但也多多少少知道大家的近況,“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從事自己的專業。因為學音樂路很窄,不是很好就業”。短暫的休整過后,栗科還要重操舊業,“近期在準備新書,因為我發現,除了會碼字,也不會做別的。我的愿望就是想成為一個大神,還在掙扎著,努力著”。但栗科也告誡自己,“以后要盡量生活規律一點,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縣城找不到省城那樣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但栗科還是找了些歷史題材的書籍來讀——《國史十六講》《德意志帝國》,“我對歷史方面的題材一直很感興趣,不過自己寫不好,閑來無事看著就當娛樂吧”。
有些忠實的讀者,每天都給栗科留言,問開始寫新書了沒有,這讓栗科覺得有些汗顏。雖然暫停創作,但栗科依舊經常關注知名的文學網站。他覺得,目前為止,網絡文學作者終究還是自己打算從事一輩子的職業。“一定會看最新、最火的書,最起碼要了解最新的流行趨向,最新的套路,恢復更新對我來說是沒有什么難度的,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