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超”,你到底把你的藝術夢想放在哪里了?
以《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里了》、《感覺身體被掏空》兩首神曲而走紅的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近日再推新作《春節自救指南》。這首講述年輕人過年回家經常會遇到的父母逼婚、親戚盤問等苦惱的搞怪作品,也像前兩首一樣又一次成功刷屏,成為這兩天深受大家喜愛和追捧的熱門神作。
然而與網友們一致贊譽甚至力推該曲上春晚不同,業內對此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如一位網名為“拒絕感冒的劇院音響吐槽家”的音樂劇愛好者就表示:“看了幾個彩虹室內合唱團的視頻,總感覺他們的作曲走的路子不太對啊。那首《春節自救指南》的前四分之一就有點類似于我國原創音樂劇作曲的問題一樣,不能夠與情緒和情景契合,聽下來只有空洞。”
某資深樂評人也在朋友圈評論稱:“聽了彩虹合唱團的新歌,不到一半就關了。之前也不喜歡他們的作品,這種抖機靈的東西偶爾來一下行,就像春晚上看個小品,樂一下得了,你還錄下來天天看???《張士超》和《春節自救指南》這種東西終歸是背離音樂美的,不管旋律怎樣、唱得怎樣,都是玩鬧,不是音樂。不是我保守,我一年聽1500張新唱片。在聽音樂這個事上我比大多數人都開放,我當然不能阻止別人玩鬧,但是我想說的是:這種東西能在中國火起來,只能說明中國人太不愛聽音樂了?!?/p>
其實,這種質疑的聲音早在去年《感覺身體被掏空》爆火之際就已經出現。一個以嚴肅音樂為主業的合唱團搞出一首搞笑逗趣接地氣的“張士超”,還可以說是偶爾耍一把劍走偏鋒,無傷大雅也無可厚非。如果合唱團能夠借助由此得來的人氣和影響力,進一步在群眾中推廣和普及高雅音樂,就更加值得肯定。然而彩虹合唱團卻似乎在這條獨辟蹊徑的小路上走上了癮,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此類單純宣泄情緒、基本已與音樂無關的作品來博取大眾的關注與認可,而他們的嚴肅音樂作品卻并沒有借此得到更多推廣的機會。這樣看來,幾首神曲的創作動機就顯得頗為可疑了,完全不像創作者自己所宣稱的“要為白領等各種人群代言、要讓高雅藝術走向大眾”那樣冠冕堂皇。
當然正如那位樂評人所言,如今各種低俗廉價的藝術作品廣為傳播,不能說都是藝術家的責任,缺乏藝術積淀和辨別能力的受眾群體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然而越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越需要藝術家們擔負起所應有的社會責任,用他們的堅守來告訴人們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帶領大家不斷提升。迎合大眾肯定比引領大眾更省力,更容易名利雙收,更投入低而產出高、收效快。如果你愿意這么做,那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在你選擇這條道路之前,有些問題最好還是先想清楚,免得對不起自己——因為流行和經典很難兼得,凡是能夠流傳久遠的藝術佳作必定有著與之相稱的誠意和努力。而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最初所懷抱的藝術夢想,我相信也絕不是整出這么個讓人一時聽個樂兒就過去的玩意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