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萊爾,你來自幽深的天空,還是地獄?
獻給美的頌歌
【法】波德萊爾 郭宏安譯
你來自幽深的天空,還是地獄,
美啊?你的目光既可怕又神圣,
一股腦地傾瀉著罪惡和善舉
因此人們可把你和酒相比并。
你的眼睛包含著落日和黎明;
你像雷雨的黃昏把芳香播散;
你的吻是春藥,你的嘴是藥瓶,
能使英雄怯懦,又使兒童勇敢。
你出自黑色深淵,或降自星辰?
命運受惑,像狗追隨在你裙下;
你隨意地播種災禍和歡欣,
你統(tǒng)治一切,卻沒有任何報答。
美,你在死人身上走,還要嘲弄;
你的首飾中有魅力的是恐怖,
兇殺在你最珍愛的小飾物中,
在你最驕傲的肚皮上淫靡起舞。
蜉蝣花了眼,朝你這蠟燭飛去,
嘶地一聲燒著,還說:火炬有福!
情郎俯在美人身上氣喘吁吁,
好像垂死的人撫愛他的墳墓。
這有何妨,你來自天上或地獄?
啊美!你這怪物,巨大、純樸、駭人!
只要你的眼、你的笑、你的雙足
打開我愛而不識的無限之門!
這有何妨,你來自上帝或魔王?
天使或海妖?——目光溫柔的仙女,
你是節(jié)奏、香氣、光明,至尊女皇!——
只要減少世界的丑惡、光陰的重負!
從有限走向無限
文/吳昕孺
《獻給美的頌歌》這首詩并不難理解。前面五段,都是對“美”的描述。第一段和第三段都以問句開頭:“你來自幽深的天空,還是地獄”?“你出自黑色深淵,或降自星辰?”其實,兩個問句沒有問的意思,它只是詩人運用的語言技法,通過問來強調(diào)。其背后的真實意思就是:美來自幽深的天空,也來自地獄;美出自黑色深淵,也降自星辰。在詩人的眼里,美既是和諧的,又是混亂的;既是明亮的,又是晦暗的;“既可怕又神圣”、“傾瀉著罪惡和善舉”,“隨意播種災禍和歡欣”而又“統(tǒng)治一切,卻沒有任何報答”。也許很多人接受不了,美怎么能是這個樣子?!波德萊爾可不管這一套,他說出了一個真理:那就是:美無處不在。這與中國禪宗的理論“道在屎溺”有異曲同工之妙。禪宗認為,佛性無處不在,連大小便這樣的穢物中,也有佛性。波德萊爾比禪宗更來勁,他說美還“在死人身上走”,并帶著嘲弄的表情。他把美比喻成女人,說她的首飾中最有魅力的一件竟然是“恐怖”,她最珍愛的小飾物竟然是“兇殺”。詩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啊!
第五段,詩人收起他那套“聳人聽聞”的詞匯,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蜉蝣的故事,蜉蝣是目前已知的壽命最短的昆蟲,俗稱“一夜死”。就是這樣一種昆蟲,它也有壯美的死法,朝蠟炬飛去,嘶地一聲燒著,就像我們常說的“飛蛾撲火”。能活幾十年的人類,死的時候都未見得有蜉蝣和飛蛾這般壯美啊。其實,對于蜉蝣和飛蛾來說,死法就是活法。這一層,人類參得透嗎?
第二個故事是情郎與美人的故事。“情郎俯在美人身上”似乎是美的瞬間閃現(xiàn),但詩人接著寫道:“好像垂死的人撫愛他的墳墓。”愛情與死亡是多么地相像!這個故事一下子打通了生死,打通了愛欲與死亡的界限。所有沉醉、所有快感、所有歡欣,無不指向死亡,指向腐爛,指向消逝。
但這有什么關系呢?美,正是以這樣的方式,從有限走向無限,從物質(zhì)化為精神,從此岸通往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