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及解決網絡文學理論研究相對滯后? 學者建議借用文學批評研究方法
近20多年來,網絡文學異軍突起。然而,與其迅猛發展的勢頭相比,相關理論研究與批評還明顯處于滯后狀態。
網絡文學研究熱點紛呈
近年來,我國的網絡文學理論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完成我國首個網絡文學文獻數據庫;《中國網絡文學編年史》《網絡文學研究成果集成》《媒介與文學:媒介文藝學引論》《網絡時代的文學引渡》等著作在一定層面上推進了網絡文學理論發展。
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歐陽友權告訴記者,網絡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出與傳統文學的互動交流不斷增多,融合趨勢明顯。另外,網絡文學知識產權(IP)作為產業鏈上游激活了大眾娛樂文化市場,成為文化資本投資熱點,同時,網絡創作提質減速,減少類型小說同質化,打擊網絡盜版、優化網絡文學生態依然任重道遠。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和批評標準建設成為理論研究熱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定家認為,作為商業化產物的“IP開發”是一個事關網絡文學產業創新的關鍵詞。當前的網絡文學產業主要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圍繞IP版權開發,全方位打通行業壁壘,將原創作品與IP開發直接對接。
在山東師范大學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看來,建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研究、網絡文學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理論問題、網絡文學的文化研究、網絡文學敘事研究、網絡文學的類型化問題、中國網絡文學的全球化傳播問題等都是當前網絡文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理論研究缺乏系統性成果
當前,我國網絡文學產業化的形勢正在加速,已初步形成了IP文化產業鏈,但目前尚未發展完善,這方面國外的研究成果較多,國內相關的研究才剛剛起步。
周志雄談到,就整體而言,網絡文學還處于發展期,網絡文學研究者所面對的優秀文學作品還不多,理論研究相對較空疏,理論指導性并不強,對具體的網絡文學現象缺乏深入細化的研究,研究的成果缺乏系統性。有宏闊研究視野,能跨越文學、音樂、美術、電影、網絡科技、數碼技術等多重領域,有較好的理論修養,能夠全面系統地開展網絡文藝研究的研究者還不多。
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文學評價標準與我國網絡文學的實踐難以有效對接。周志雄告訴記者:“網絡文學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單一的研究方法難以面對復雜的研究對象,只有綜合借用文學批評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釋網絡文學。”
陳定家介紹,當前網絡文學研究與批評的缺失及其對策,一直頗受關注。就網絡文學當前狀況及其發展態勢而言,仍然有許多基本問題亟待深入研究,譬如網絡文學在定義、形式、生產主體等方面至今還有許多爭議,論者的立場觀點始終處于變動之中,這種變動其實是網絡文學向外部借力和屈服的結果,也是其得以生存和發展的策略。
學院派應介入網絡文學研究
自其誕生之日起,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就一直頗受關注。2012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網絡文學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這是中國作協成立60多年來首次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研討,如何促進我國網絡文學健康發展,是與會文學評論家和專家學者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2014年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多項推動網絡文學健康發展的保障措施。
如何推動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歐陽友權呼吁傳統批評家和學院派入場網絡文學研究,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介入網絡文學批評,回應文學現實,解決網絡文學創作與批評失衡問題。另外,關注網絡作家群體,對網絡寫手施以援手,幫扶一把,多多關心愛護培養他們。他還期望,建立網絡寫手、網站經營、政府管理、讀者市場、理論批評“五位一體”的網絡文學共同體,形成交流合作、攜手同心的網絡文學發展大格局。
周志雄表示,對網絡作家進行評價應從認真閱讀作家的作品出發,以文學的心靈感知,接近、理解網絡作家;對網絡文學總體發展狀況進行調查,訪談重要的網絡作家,對網絡作家創作的動因、創作狀態、藝術追求、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寫作計劃、創作道路、寫作困境等方面的情況開展調研;走進網絡文學創作一線,獲得一手資料,通過閱讀作家的作品,調查讀者的閱讀反應,對網絡文學展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