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成就可觀,亟須沉下心梳理
籌建3年的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成立,試圖搜集30年文獻
當代藝術成就可觀,亟須沉下心梳理
從最初“半地下”般的遮遮掩掩,到前些年屢屢成為拍賣場香餑餑,再到如今走上價值回歸路,近30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了多次流變。不過,在西方當代藝術上百年的歷史面前,它無疑還只能算作青少年。
“盡管已經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就,但對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的相關話語權仍然在西方。”新上任的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執行館長吳鴻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國內基礎性的文獻積累、整理和研究做得很不夠。前天,歷時3年籌建的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在宋莊藝術區正式成立,其定位就是全面記錄和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盡快補上長久缺位的短板。
60歲的胡介報一手操持了這座文獻館的創辦,并出任館長。在這位曾長期擔任宋莊鎮黨委書記的藝術圈外人看來,宋莊從20多年前一個落后的傳統農業村鎮,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原創藝術名鎮,當代藝術與藝術家功不可沒。“如今是時候彌補此前對諸多文獻資料忽略的不足了。”
熟知中國當代藝術起源的人們知道,以“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為代表的藝術思潮催生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萌芽。此后,國內最早的一批民間藝術家聚集到圓明園藝術家村,再往后,宋莊成為中國當下最大的藝術家聚落之一。“在宋莊,延續了很多早期中國當代藝術家留下來的傳統,并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有所發展。只是這些年來太多‘宋莊人’忙于展覽、交流,唯獨忽略了對相關歷史資料的收集、保存與整理。”胡介報說。
文獻館志在為整個宋莊乃至國內其他藝術區建立一個平臺,將對藝術家、藝術機構、藝術區、藝術事件等各個相關環節方面的文獻資料進行集中搜集、整理、編輯、出版,以及研究、典藏、保管,為中國當代藝術“保駕護航”。由于歷史原因,西方藏家介入中國當代藝術較早,藏品殷厚,每一次在拍場拋售,都會引發不小風波。早在今年年中,當西方著名藏家尤倫斯夫婦決定出手位于798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時,就有圈內人士認為,是時候該考慮中國當代藝術“誰說了算”了。
這些年來,吳鴻在宋莊策劃了多場回顧當代藝術脈絡的展覽。在他看來,中國當代藝術雖然才走了30年,但經歷的風雨非外人所能想象。單就藝術家的社會身份來說,就從極其窘困的邊緣群體到劍走偏鋒的前衛人士,再到如今為資本所裹挾的藝術產業生產者。“不管是藝術創作還是藝術市場,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就,但對中國當代藝術研究的相關話語權仍然在西方。”吳鴻認為,現在已經走到了這個節點,那就是沉下心做基礎性的文獻整理與研究,讓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底氣更足。
吳鴻介紹,文獻館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文獻性美術館,即主體是一座美術館,今后的展覽都會以藝術文獻的研究成果作為出發點。“現在很多美術館都沒有專門的文獻部,而文獻部將是我們這個館未來工作開啟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