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天女散花”大型個展亮相北京,引發業內熱議
從平面到多維的跨界融合 背后是對藝術的孜孜探求
李磊“天女散花”大型個展亮相北京,引發業內熱議
李磊創作于2015年的抽象畫《龐貝的煙火48》。(展方供圖)
近日,上海藝術家李磊亮相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大型個展“天女散花”引發業內熱議。展覽以佛學典故“天女散花”為切入點,借由美術館約5000平方米全部藝術空間,通過繪畫、雕塑、裝置、表演等方式討論生命的存在、時空的轉換、意識與物質的互文等帶有哲學意味的話題。在專家學者看來,從平面到多維的跨界融合,李磊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無論藝術語言還是展陳方式,無不顯示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
“從前李磊主要從事抽象畫創作,基本集中在形式語言的探索,此次展覽中,他卻把整個展覽空間作為一個作品來創作,探索的是形式語言與觀念的結合。這位藝術家在創作上的這種轉變,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情感流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張敢教授表示,抽象繪畫從西方20世紀初發展到現在,已經把這一藝術語言的可能性探索得非常充分了。如何再讓抽象繪畫打動人心,這是對藝術家的非常大的考驗。難能可貴的是,李磊沒有畏懼,仍然在不斷嘗試。“他從平面慢慢向立體方向轉換時,用有機玻璃盒子、用布來完成。從某一個角度來看,這些都像是抽象的畫面,由線條與斑駁的色彩構成,非常生動。他告訴人們,抽象繪畫不簡簡單單局限在平面上的構成,它有更深、更多的維度和角度。”
“這個展覽很大膽,也很新鮮。”美術理論家、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徐虹說。在她看來,李磊在此次展覽中呈現出的作品是具有發散性的,像是采用了不斷尋找新的點、不斷在一些點上深入思考這么一種后現代式的敘事方式。然而,在這樣一種過程中,人們還是感覺到了李磊在中國哲學中,他所悟到的虛與實之間的對比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之間在吶喊,互相之間又趨于平靜的這樣一種跟身體、生命體驗有關的關系。他用不同的聲音在不同的方向上敘述一些事情,反而更能體現出對于觀眾的尊重,實現藝術家的自由狀態和觀眾的對話狀態之間的連接。
美術理論家賈方舟感嘆:“此次展覽讓人看到藝術家在藝術上自我開發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估量的。李磊表達的對生命的關注,從佛教觀念入手去看待人生、理解生命本體的意義,他完全把自己的藝術擴展到很廣闊的邊界里。他創造的視覺空間也讓我感到震驚。比如一進展廳這些垂直下來的色彩條塊讓我感覺非常好,有‘天女散花’的意象,又很現代。它們是非常豐富的垂直的色彩結構。”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王端廷直言:“李磊的跨界體現了藝術最本質的精神,就是隨心所欲的自由。作為形式主義的抽象藝術與作為觀念主義的裝置藝術原本是對立的。在他這里,這兩種對立的藝術實現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