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的實質:網絡文學知識產權漫議
一、IP的主要形態及其路徑
自2008年開始,網絡文學知識產權成為互聯網產業的新寵,其形態由過去單純依靠用戶付費閱讀的商業模式逐漸向“以IP為核心,全產業鏈、全媒體運營”轉變,2015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目前根據市場的不同需求,網絡文學可分為線上數字閱讀和線下紙質圖書出版(包括期刊漫畫連載),版權開發的主要形式為電影、電視劇、網絡劇(包括網絡大電和微電影)、游戲、動畫、有聲讀物、舞臺劇(包括話劇、戲曲等)、cosplay、衍生品等一種或多種文化消費形態。
隨著網絡文學內容和形式的不斷創新,大量資本流入到與其相關的領域,由此形成了IP產業鏈。網絡文學依靠互聯網低傳播成本的優勢積累了大量忠實讀者,這部分用戶在網絡文學作品向電影、電視劇、游戲等領域的改編過程中體現了極大商業價值。網絡文學平臺紛紛建立了IP衍生合作部門,將網絡文學的改編授權作為主營業務,如閱文集團、中文在線、百度文學、掌閱文化、阿里文學等已開始深度參與IP開發的全過程中,不但對品質進行管控,同時對開發的IP進行投資。近期,騰訊系成立了兩家影業公司,分別是企鵝影業和騰訊影業。新成立的騰訊影業公布和閱文集團深入合作,將對《回到過去變成貓》《從前有座靈劍山》《擇天記》三部作品進行影視改編。以往網絡文學切入電影行業,始終以內容源的身份出現,而作為國內最大的IP源頭,閱文集團一直在尋找一條全新的文學IP機制。不出意外,《擇天記》應該成為范本,這次騰訊影業發布會上,公布了它的電視劇和大電影的制作計劃,迄今,這個網文IP在娛樂產業鏈上的最后一塊重要的空白陣地也填補完畢。以《擇天記》為例,此次《擇天記》由騰訊影業與閱文集團、檸萌影業、湖南衛視以及騰訊視頻五家強強聯手打造,未來四年內,將計劃出3季電視劇。相對特別的是,《擇天記》采取了網文創作與電視劇的同步推進。事實上,這也有可能成為中國電影的未來趨勢,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正在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并取得成功。這些故事本身,就是在不斷探求如何適應用戶情感需求的過程中誕生,大眾在不自覺中已經參與了創作的過程。另一方面,依靠大數據對文學、動漫、游戲用戶洞察的支持,從而為電影創作提供更加具體和現實的決策輔助。
借助網絡文學核心內容與影視、游戲、動漫等互通,共同構成泛娛樂生態體系,彼此帶量,是未來網絡文學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在美國,以迪斯尼、漫威等為代表的娛樂巨頭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圍繞一個優質IP進行的綜合開發,其市場規模可達百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的綜合開發才剛剛起步,起碼在未來10年到20年會處在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中,并逐步完善市場開發機制,最終開辟出向海外市場傳播的有效途徑。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網絡文學知識產權開發大致有這樣幾種形態:
數字閱讀:原創網絡文學作品在PC端、移動端訂閱收入,第三方平臺分銷分成,閱讀APP、網絡文學自媒體的營銷收入,數字圖書館銷售收入等。
版權銷售:原創網站或者作者將版權賣給影視、游戲和出版社等下游企業。這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廣泛采用的一種版權開發形式。
版權入股:以版權入股到IP開發項目里,或者擁有優先投資權,可以得到大比率分成。
版權分成:游戲或影視單純銷售和分成,一般不超過流水的3%。
同步開發:小說和游戲、影視一起開發創作,相互帶動,類似于傳統行業圖書出版與影視同期。蝴蝶藍創作的《全職高手》網絡劇與動漫同期開發,唐欣恬創作的《裸婚時代》小說與電視劇同期開發均屬于成功的典型案例。
反向定制:已經成熟的游戲或影視IP,為了擴大影響,帶來流量,反向定制網絡小說。無罪、卷土、小刀鋒利、亂世狂刀等大神級作者均有過反向定制創作的作品。
二、IP的孵化與應用
IP的孵化與應用,主要指向原創網絡文學向影視劇、游戲和動漫的轉化。網絡小說目前還屬于亞文化范疇,粉絲們習慣通過PC端、移動端閱讀,而它如果想變成主流,變得家喻戶曉,成為某種現象級的產品,最簡單常見的方式是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或者網絡游戲和動漫。比如《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改成電影前,是一部青少年中流傳甚廣的言情小說,但它并不具備“青春”的標簽化資質,而電影讓它引發了一個潮流;同樣《后宮甄嬛傳》《瑯琊榜》《花千骨》等作品改編前只是普通的網絡小說,雖然粉絲不少,但電視劇播出后,它才成為主流社會認可的“熱門”,不僅具有商業價值,而且具有社會價值。無論是產業規模還是社會效應,都是以前單向運作無法企及的,網絡文學與影視劇、游戲和動漫的互動形成了互聯網時代的IP馬太效應。
1、影視開發
從2004年開始,中國影視產業界掀起了一波網絡小說改編的浪潮,例如2004改編自蔡駿《詛咒》的《魂斷樓蘭》;2005年由《你說你哪里敏感》改編的《一言為定》,以及《亮劍》《我的功夫女友》;2006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像天真的女孩投降》《愛上單眼皮男生》;2007年《談談心戀戀愛》《雙面膠》,到了后期,又有《千山暮雪》《泡沫之夏》《傾世皇妃》《佳期如夢》《美人心計》。近年來更有《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裸婚時代》《失戀33天》《甄嬛傳》《瑯琊榜》《羋月傳》《歡樂頌》《翻譯官》等影視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并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由此,對影視劇產業而言,擁有龐大內容資源的文學網站成了最佳合作對象,幾乎每家影視制作公司都有專屬的網絡文學平臺窗口,例如改編《步步驚心》造成轟動的唐人影視公司,和圖書出版社沒有固定的合作關系,卻和網絡文學產業龍頭企業有固定聯系,唐人影視的劇本庫中,有30%-40%是來自網絡小說。也有員工專責挑選合適的網絡小說以進行改編。然而,并非所有的網絡小說都具有改編的潛力,有評論指出,“網絡小說雖然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本身就具有改編的潛質,但也要分題材,其中大量暴力、敏感的題材,以及動輒上百萬字的寫作都給改編帶來困難”。
因此,在原創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生產模式中,便出現了以特定文類為主流的現象。文類的使用在具有高風險特性的影視產業,有著降低風險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推銷后續作品的版權交易,因為特定文類的網絡小說,其題材在改編成某些不同型態的娛樂內容時,適應性顯得特別高,很容易對應不同市場的需求。例如奇幻、玄幻與游戲類小說,特別適合改編成線上游戲;而都市言情、家庭倫理和古裝宮廷歷史類作品,則特別適合改編成影視劇。
通過這幾年網絡文學的改編情況來看,現代都市(異能、婚戀)類、古代言情類、軍事類三大題材的作品列前三位,歷史類、玄幻類作品分別排行第四、五位。整體而言,以愛情為主軸的劇本一向是影視劇市場中最受歡迎的類型,且因市場接受度、拍攝成本(包括拍攝費用和拍攝技術等)和投資考量,在原創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趨勢上,仍以都會言情、宮廷歷史和家庭倫理三類為主;以時裝進行拍攝的都市言情和家庭倫理類不僅市場接受度高,拍攝成本較古裝劇低廉,因此備受影視公司喜愛。古裝拍攝的宮廷歷史劇雖然拍攝成本普遍較時裝劇高出許多,但在影視產業大量興建影視城,不僅帶動古裝劇的拍攝風潮,場租成本遠比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臺灣等地劇組須跨海拍攝便宜,同時在服裝、道具等相關產業的發達下,拍攝效果亦佳,不僅在本土市場的接受度高,在海外版權銷售上更是無往不勝,經濟效益頗大,加上90年代以來臺灣、香港等地影視公司為降低生產壓力紛紛前往中國尋求以“合拍劇”的形式拍攝古裝片,刺激中國影視產業快速發展,因此宮廷歷史劇不僅是中國原創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主要文類,更是中國影視產業的主力劇種。
2010年是網絡文學影視開發的重要節點。在此之前, IP開發是單一的線性結構,還沒有形成泛娛樂概念,更沒有所謂IP交叉聯動。當時只要有機會把版權賣出去就是勝利。比如2006年時,《鬼吹燈》《后宮甄嬛傳》的版權出售價格都很低。事實上,影視公司拿去版權之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運作,因為IP的概念還沒有形成,不具備市場條件。2010年之后,網絡文學行業根據市場需求做出了調整,家庭倫理、都市情感和古裝宮廷三類網絡小說大行其道,這三類同時也是近年來中國影視劇上的主流劇種,所謂IP交叉聯動初步形成。
網絡文學改編后的變現能力在2015年暑期達到了一個高峰,一部周播劇《花千骨》創下3.89收視率,網絡點擊破150億次;制作方慈文傳媒收入2.29億元,獨家網絡版權方愛奇藝獲得全網超過三分之一的播放點擊。改編自《盜墓筆記》的電視劇《老九門》上線一個半月,網絡點擊量已超50億,這是全網首部破50億的自制劇,即便在全世界矚目的奧運周,《老九門》依舊斬獲了10億網絡點擊。
2、游戲開發
網絡文學用戶對于玄幻奇幻、仙俠武俠類作品的青睞由來已久,曾經的金庸、古龍撐起了國內游戲、影視劇的半邊天。反觀當下,借助互聯網這一便捷的平臺,優秀作家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辰東、天蠶土豆、貓膩、我吃西紅柿、唐家三少、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忘語等等不勝枚舉。玄幻奇幻、仙俠武俠類的文學作品,一方面受眾廣泛,無論是轉化過來的用戶還是僅沖游戲本身而來的用戶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另一方面,就本身游戲改編而言,這類作品具有先天優勢,其人物設定、故事架構、世界觀等都更符合游戲中帶有沖突和對抗的特性,改變游戲毫無“違和感”。
網游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巨大的金庫,與網絡文學結合,借助強大的IP支撐,和大量的用戶積累,成為了游戲發展的一條“捷徑”,也給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的開發提供了新的試驗場。第一波公司主要從事移動網絡游戲的開發與運營,其模式為“網絡文學+游戲”,先后打造出《傭兵天下》《鬼吹燈》《星辰變》《神墓》《惡魔法則》《獸血沸騰》《莽荒紀》《唐門世界》《絕世天府》等多個游戲產品。其中,《莽荒紀》自上線以來月流水高達1700萬元。
游戲開發可拆分為手游、頁游、端游,其中手游市場最為龐大。《盜墓筆記》《完美世界》無不是IP運營的經典之作,手游一出便實現長時間霸榜,《莽荒紀》《魔天記》《瑯琊榜》《云中歌》《花千骨》等改編手游也收益不俗,說明網絡文學改編手游是目前游戲改編的主要趨勢。
閱文集團在網絡文學內容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由于其網絡原創內容的豐富性,也使得其適于改編為各類游戲的小說應有盡有。無論是大型網游手游、還是休閑類、卡牌類游戲,都可以找到適合改編的內容支撐。內容的多樣性保證了改編類型的多樣性、受眾的多樣性,而對于一個生態系統來說,多樣性是其強大的“抵抗力穩定性”的前提。
三、IP背景下的網絡文學價值
從2004年網絡文學進入商業開發渠道以來,最初四五年增長速度并不快,到了2008年才有了第一次飛躍式增長,2010年再次翻番式增長,引起了社會各界,特別是資本的關注,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的開發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最近這五六年,可以說是網絡文學商業開發的第一個黃金期,版權的售價,即所謂IP的價格平均翻了5倍以上。由此,IP熱成為了一把雙刃劍。
從積極的角度看,IP熱現象使原本走向迷途的網絡文學出現了柳暗花明的局面。就市場情況而言,能夠成為大熱IP的作品無一不是具有獨特性,精雕細琢,經過長時間發酵,讀者沉淀篩選出來的精品,這給追求短平快的網絡文學創作樹立了新的標桿,使網絡文學作品的成功又有了一種新的模式。
但是網絡文學的強大吸金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市場的無序競爭,追逐熱點、題材重復的問題愈發嚴重,導致很多人對網絡文學的創新性產生質疑,對網絡文學持續市場化的前途感到悲觀。
隨著過去兩年大型網絡文學廠商的積極并購行動,以網絡文學為核心IP來源的產業生態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品開始進行影視和游戲改編。作為泛娛樂IP產業鏈的最前端,網絡文學作品依靠互聯網低傳播成本的優勢積累了大量忠實讀者,這部分用戶在網絡文學作品向電影、電視劇、游戲等領域的改編過程中體現了極大商業價值。
作為IP源頭,網絡文學本身凝聚了內容價值、粉絲價值、營銷價值。此前,網絡文學IP價值主要建立在版權銷售上。以數字付費閱讀為基礎,確保實現作家直接分成收益的同時,進行版權延伸拓展。而當網絡文學放大到全民閱讀,原有的版權運作機制也很難實現對全類型作品的覆蓋。業界提出全新的泛娛樂IP開發策略,將以制作方、投資方、運營方三種或以上的多重形態、角色深度介入“全產業運作”,打造作家品牌和超級IP。
在以往的IP孵化過程中,由于影視、游戲投入大,網絡文學網站和作者基本處于弱勢地位,很難從IP運營中獲得大比例的利潤分成。很多文學網站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全力加入到高用戶基數的IP開發里面,比如《擇天記》的IP孵化從始至終都有文學網站和作者的存在,這既保護了網絡文學原創團隊的利益,也保證了作品在深度開發時保有一定的質量。
在烏鎮舉辦的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在演講中特別談到了對于內容產業的理解。在他看來,“騰訊的核心是做鏈接,但如果只是純管道,我們覺得不夠,所以還做了大量的內容,從游戲,到動漫,到文學,再到影視,構成一個交織的知識產權新生態。”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網狀的結構,相互借力、相互牽制,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更為有利。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也表示,有影視IP的網游收入會明顯企高,差不多是沒有影視IP的網游收入的2到8倍。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互聯網具有更加突出的馬太效應,互聯網產業鏈的同步性能夠放大知識產權的價值,進而創造商業奇跡。
但同時,我們也要警惕在孵化名義之下的殺雞取卵。
孵化與殺雞取卵,這兩個看起來相互對立的概念,在網絡文學知識產權開發中往往被同時運用,其主要原因是網絡文學知識產權開發是一個綜合的體系,如同火箭發射需要幾級推送才能進入軌道。如果某個環節過分強調自身利益,極有可能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傷害。
一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與一個優質的IP之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系?網絡文學作品的粉絲數量只代表了它在數字閱讀上的價值,它只是一個基礎、一個好苗子,需要進一步孵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優質IP。說到底,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的綜合開發,其核心是指網絡文學作品的IP優質孵化過程,如果將網絡文學作品的在線熱度作為優質IP的充要條件,差不多就等于殺雞取卵。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的打包銷售不利于術業有專攻的基本規則,客觀上造成了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的耗損與閑置。
消耗IP,實現IP的套現已經成為當下最為流行的做法,一個優質網絡文學作品出現之后,做影視的人買了版權,有時候就想,游戲很掙錢啊,我也做一個游戲吧,或許我掙不到大錢,但得到一些流水可以補貼我的利潤。做游戲的人買了版權也會這樣想,我也拍個電影吧,雖然不賺錢,但是可以把它當大型的廣告片使用,起碼我的游戲是可以賺錢的。這不是做IP的核心道路,而是IP的套現,是最終消耗IP的方式。”
我們看看成功的IP孵化案例就會發現,IP的套現近乎是對優質知識產權的扼殺。比如《哈利?波特》,小說形成了大量的粉絲群,電影也采用了大資金支持,精良的制作,在全球傳播過程中實現了“放大器”的作用,之后再去反哺IP本身,這才是真正的孵化行為。
以晉江文學城為例,我們可以看到IP背景下網絡文學生態狀況和前景。自2003年成立初期到今天,晉江文學城經歷了從低谷到高潮的十多年發展過程,透過多年來積累的版權價值可以看到網絡文學的前世今生和未來走向。
晉江文學城流量從2007年末的日均1500萬次,至2016年日均超過9000萬次,增長速度異常迅猛。目前包括越南日本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并沒有自己單獨的文學網站,他們更多是從晉江引進或自發翻譯,有些出版社看準時機,除了和晉江溝通出版、引進電子版權之外,在越南、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還希望與晉江采用分成的模式建立晉江的海外站點。例如正在進行洽談日本的SmartEbook公司,他們的版權渠道可將晉江的書拓展到墨西哥、印度、菲律賓、南非、澳大利亞、韓國等地。目前共有213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在訪問晉江文學城的網頁,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占到很大比重,海外用戶流量比重超過25%。在衍生版權市場上,晉江占有率比較高,大概在50%左右。若是出版和影視,占有率在70%-80%左右,目前已經與越南、泰國、新加坡、日本等多個國家以及近百家知名影視公司形成長期合作。
在晉江文學城首發的作品,已有以下作品成功改編:《步步驚心》《來不及說我愛你》《千山暮雪》《苦咖啡》《后宮甄嬛傳》《請你原諒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佳期如夢》《何以笙簫默》《長大》《美人心計》《羋月傳》《無心法師》等。
晉江文學城的全版權運營,一方面是網站在作者、出版社、影視方等各層面的合作方之間建立的快速良好的溝通機制,并通過一個個成功案例不斷樹立起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大量優質的、題材多樣的作品在晉江文學城這個平臺不斷涌現,也是網絡文學版權商業化運作取得一定成果的重要基礎。
在眾多文學網站中,晉江文學城是比較獨特的一家。從最早的穿越到后期的重生;從都市婚戀到校園勵志;從宅斗宮斗到中華文化的種田,種種類型,在晉江的平臺上頻頻閃現亮光。在晉江,人工干預作品題材的情況很少,這使得即使不賺錢的文章也可以通過實力登上排行榜,這種特性使得晉江的作品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晉江文學城根本不必費心研究社會流行什么,網上流行什么,只要是作者在創作,總能孕育出新品種,開放出絢爛的花。正因為如此,晉江往往是潮流的引領者而非跟隨者。
四、IP開發的趨勢與走向
隨著資本的大量流入,IP產業鏈上下游的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以前的產業鏈是分裂的,同一個IP可能售賣給不同團隊進行IP開發。但現在,全版權概念盛行,版權方控制品牌定位,引入不同的投資方和制作團隊共同開發。無論是最上游的網文大神還是最終的渠道,都希望參與投資分享紅利,分擔風險。原來各方簡單的交易結算關系變得復雜。于是,IP開發已經由獨樂樂時代進入了眾樂樂時代。整個產業鏈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以月關的小說《錦衣夜行》改編為例,可以發現IP實現了交叉聯動,華策在拍攝初期就引進游戲方,植入廣告方、互動節目方,同步開發大電影,整個IP共配套一部頁游、兩部手游、三部電影,還設計了現代劇情的網劇作為番外篇,作為前置性同步開發產品,由此可見,IP開發模式是在市場的不斷磨合中更新變化的。
IP開發的兩端具有動態化的特征,其一端是IP所承載的用戶,另一端則是開發IP的公司。對于網絡文學來說,所有的用戶均來自于互聯網,他們通過各種終端去消費內容,因此可以說文學網站的用戶相對固定和單一,易于鎖定。但IP相對復雜,包含有很多內容,用戶肯定不僅僅是來自于文學閱讀用戶。他們當中有動漫用戶,有影視用戶和游戲用戶等等。不同用戶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傳播網絡文學改編的產品,則組合產生了新的用戶群。很顯然,IP開發必須是一個開放性的結構,這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
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怎樣孵化才能使IP帶來更多的用戶?
IP的開發經歷了兩個階段:2001年以前IP的開發是無序的,每個產品開發都出自認知不同的團隊,因此產生不同的用戶。那么多產品開發出來之后,用戶往往是互不相通的。這就導致看完小說的用戶,會對那些看完影視劇的用戶說:“我告訴你們這個影視劇跟我小說完全不一樣,完全是篡改,我不認同你這個,我不看你們的改編。”可能也有產品,影視劇拍的非常好,影視劇用戶就會反過來跟其他的用戶說:“我只認同影視劇的用戶,其他的產品我無法接受。”
一個優質網絡文學作品,在不同用戶群體中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開發的無序說導致,用戶發覺雖然是同一家IP,但是內容不一樣,產品留在用戶腦海里的東西是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這個IP來說有非常糟糕的事情。因為用戶不統一,不同的開發商之間封鎖消息,甚至可能相互掣肘,到最后雞飛蛋打,兩敗俱傷。這個想象現在雖然有了很大改觀,但聯動方的IP仍然很難達到高度統一,用戶的聚合力仍有待進一步開發。
最理想的情況是,一部優質網絡文學作品在孵化IP時不同的改編團隊認真研究作品的特點和用戶心理,做出預案,形成高度統一,在IP的各個環節里,達到一個最大的閥區。由此催生出IP共營合伙人制。
文學網站作為最前端的IP孵化企業,以前存在兩個方面的苦惱,一是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賣不出優質的價格,二是賣出去以后得不到優質的孵化與開發。現在已經到了可以直接面對類似問題的時候了,把各方的力量聯合起來,建立起IP共營合伙人制,一起共同打造IP,已逐漸互聯網文化產業鏈的發展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把IP的相關人真正捆在一起?最常見的方式自然是協議,但協議雙方難免會以自的利益為重,如果目光放遠一點,基于資本的紐帶,以共同創業的方式建立互動關系,可能才是最牢靠的。因為在這個體系里面你也有份,我也有份,大家都有份。這種基于IP開發出最大商業價值的合伙人制,或許是互聯網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IP的源頭方文學網站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可能更加直接,設想能夠把大家認同的IP放到同一家公司去做,但做游戲、影視的,或許想法不一樣,那么大家會成為同一家公司的股東,也許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資本在這時候應該發揮力量,有遠見的投資人,才具備這樣的資源整合能力。
從現狀看,包括南派三叔、月關在內的很多網文作家,正從簡單的賣版權轉身為投資人或編劇,操盤自己作品的影視項目。《花千骨》播出前后,還有《何以笙簫默》《盜墓筆記》《無心法師》《暗黑者》等一眾電視劇網劇大熱IP,背后的網文作者、平臺等IP原產方,華策、慈文、唐人等內容制作公司,下游渠道電視臺以及互聯網視頻網站,各自角色開始交叉、合縱連橫,加劇了行業洗牌與格局重塑。應該說,目前處于IP共營合伙人制的初期,能否進入常態,還有待于行業內部的共同努力。
然而,無論IP如何火爆,網絡文學的內容創新依舊是互聯網文化產業鏈最核心的環節。
網絡文學是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這樣的討論意義不大,所謂網絡文學知識產權,其根本還是內容的生命力和文化價值。只有不斷創新,提升品質,網絡文學才能坐穩互聯網文化產業鏈上游這把交椅。
現有網絡文學各類型已經相對成熟,各文學網站基本是在做大神的固本培元的工作,但新人培育與成長的路徑變窄是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另外文學網站編輯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網絡文學的創作主體正在由80后往90后過渡,用戶也是90后占據了主體。因此,90后的文化心態值得我們加以認真研究。網絡文學是一種大眾文化產品,我們提倡精品化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小眾化,小眾化的網絡文學允許存在,但不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也難以產生IP。
目前的網絡文學雖然總量還在上升,但內容創新也面臨很大的壓力,有一個現象值得重視。互聯網用戶群當中二次元用戶逐年攀升,2016年初已達到2.19億,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3.8億。動畫是二次元產業中的核心領域之一,良好的用戶基礎為國產動畫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粉絲經濟的價值不可估量,未來國產動畫市場前景廣闊。市場變化將大力推動網絡文學的創新與變革,預計二次元類作品會在未來兩三年之內迎來一個爆發性的增長期。
二次元最早始于日本動畫、游戲作品,因其畫面是平面二維空間,因此被稱為二次元。二次元類作品根據二次元概念衍生而來,是針對二維空間而創作出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主要類型包括:動漫、穿越、游戲、同人、校園、科幻、奇幻等。這類作品想象力強,作者通過對現實的場景和人物進行加工,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畫面,給人較強的沖擊力。
比較活躍的網站有飛盧小說網,他們開設了“動漫同人”頻道;還有起點中文網和晉江文學城也開設了“動漫小說”頻道。
二次元類作品最主要的特征是“虛擬人物”,即作品的人物來自于漫畫、動畫,并非現實中的人物,類似于傳統小說中的“海螺姑娘”,而將漫畫、動畫中的故事寫成小說又符合“同人小說”的概念。
同人小說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一種文學類型,利用原有的漫畫、動畫、小說、影視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或背景設定等元素進行的二次創作小說。近年來,伴隨體育人物、娛樂人物、政治人物等社會人物的高密集度曝光,“同人小說”當中的真人同人小說也逐漸興起。
總之,只有跟動漫相關的小說,才叫二次元類作品。“動漫同人”,是二次元類作品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同人小說”并不屬于二次元類作品,兩者雖然有相交,但并不是一回事。目前“同人小說”在數量與質量上已經占據了原創小說的一定份額,但二次元類作品普遍質量不高,而這類作品主力作者是“90后”,甚至“00后”,作者的成長還有待時日。
由數字閱讀向數字化視頻方向的轉向,已成為IP開發的重要途徑。據北京電視節官方發布的數據,自2015年1月1日執行“一劇兩星”以來,今年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播出量下降25.31%,2014年全國電視劇總投資189.6億元,銷售收入174.8億元,版權虧損額度達到14.8億元。電視臺在“一劇兩星”的壓力下,熱播劇向一線衛視集中,電視臺招商壓力備增,即便像《花千骨》這樣的熱播劇仍然招商失敗。與此同時,互聯網視頻網站成為制作方首要考慮的輸出渠道,網劇不再是短視頻、色情或暴力的代名詞,而是新型文化產品的標志。
由于版權保護措施日益加強,互聯網視頻網站的內容需求轉向創作型,“自制劇”正在復制十多年前中國電視臺燒錢投資電視劇的競爭之路,但播出模式卻在發生顯著的改變:網絡獨播,會員一次性全劇觀看;甚至先網播再上電視臺。視頻網站正試圖在廣告之外,嘗試突破用戶付費模式的瓶頸。
年輕一代網絡用戶為內容付費的習慣已逐步形成,長期虧損的視頻網站有望在廣告之外找到新的變現路徑。趁著電視臺被套上越來越嚴的“緊箍咒”,視頻網站紛紛上馬犯罪、探案、盜墓等“敏感類”IP,周播、季播、番外、一次性付費觀看,甚至先網后播的模式迭次出現,帶來了互聯網公司最看重的注冊會員用戶。
新型互聯網文化傳媒企業在這一輪競爭中占據天時地利,在未來的博弈中,資本的作用將愈來愈具有說服力。慈文傳媒借殼后獲得成功是個典型的案例。2014年12月,A股上市公司禾欣股份公告稱擬通過重大資產置換、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置出資產轉讓,獲得慈文傳媒100%股權,作價24.07億元。這份公告并未在影視制作圈子以外引起太多關注。但這一情況在2015年6月底出現了逆轉,暑期檔周播劇《花千骨》在湖南衛視獨播一上映收視率即超過3,網絡點擊幾天破20億次。慈文傳媒通過售賣《花千骨》播放權,從湖南衛視和愛奇藝共獲2億多元收入。收視飄紅的同時,慈文傳媒借殼獲批,一向被機構冷落的禾欣股份獲得了多個增持報告。慈文傳媒在業內一直以類型劇和運營IP著稱,相比其他制作公司手握明星經紀資源來說,慈文傳媒占據的正是互聯網時代的風口。
五、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維護
近年,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糾紛呈逐年上升趨勢,各大文學網站對網絡文學知識產權保護有了新的認識,但在權力維護方面仍然缺乏有效手段。網絡文學盜版鏈接往往在搜索條目的前列,這給作家和文學網站帶來嚴重的損失,并且對行業的有序發展非常有害。另外,各類抄襲事件也是層出不窮,網絡作家對此既感到憤慨,又無能為力。通過不同的盜版侵權案例我們可以發現,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維護是互聯網行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我國網絡文學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僅面臨傳統文學作品版權保護的難題,還因為互聯網傳播的特點讓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有著新的挑戰。著作權法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互聯網的開放性、匿名性、快捷性等特征,讓確定實際損失或侵權人的違法所得非常困難,因此五十萬的兜底標準通常就是最高額賠償。據悉,當年盛大文學狀告百度獲法院判賠五十萬元,這是網絡文學第一個獲得最高的法定賠償額。
1、網絡文學盜版的規模。
目前大型盜版網站約有10萬家,中小型盜版網站有數十萬家。根據各網站情況匯總,所有原創文學網站均遭到不同程度盜版,實行商業收費模式的文學網站(如起點中文網、17K文學網、晉江原創文學網、縱橫文學網、小說閱讀網等)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VIP作品幾乎全部被盜。每家盜版網站盜版的數量少則幾十部,多則幾百部、數千部,甚至還有數量不少的盜版網站幾乎和正版網站保持同步更新,一些當紅作品更是每家盜版站都有轉帖。
2、搜索引擎和手機閱讀軟件成為盜版主要渠道。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屬中國企業評價協會2014年12月11日發布的《知識產權白皮書?出版業》顯示,目前我國網絡數字化盜版嚴重,搜索引擎成為PC盜版內容的重要出口,其中百度、百度貼吧和百度文庫成為網絡數字化盜版的最大源頭白皮書”提到,“國內90%以上的網民接觸過或經常接觸網絡數字化盜版。超過70%網民認為搜索引擎是盜版內容的出口”。在調查中的53萬家盜版文學網站中,每個站點的建設成本僅數萬元,通過搜索引擎對盜版網站的收錄與宣傳,每年盜版市場總規模約為50億元。移動閱讀也存在大量盜版,手機閱讀軟件是盜版的主要源頭。
3、網絡文學盜版的主要方式。
目前,網絡文學盜版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網絡爬蟲、圖片下載、拍照、截屏和手打等。從技術層面來說,目前最難遏制的是采用截圖和手打方式的盜版。另外規避版權、變相侵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當一部網絡作品產生影響之后,立即會有跟風續寫或仿寫作品出現在其他網站,甚至出現書名故意“撞車”現象。如起點中文網發布的《斗破蒼穹》一書,在1550多萬條搜索結果中,竟有1400多萬條為盜版鏈接。縱橫文學網發布的《天才醫生》一書,在580萬條搜索結果中,有差不多400萬條為盜版鏈接,還有150萬條為仿冒的同名小說鏈接。此外,隨著傳播介質發生變化,有線互聯網、無線互聯網以及客戶端等發展勢頭迅猛,手機瀏覽器、手持閱讀器也成為網絡文學盜版的新災區。
4、網絡文學盜版的發展趨勢。
目前,盜版網站呈現聯盟化、規模化、搜索引擎化、產業化的趨勢。盜版網站在盜取原創作品后免費上線,通過積聚人氣獲得廣告收入;部分搜索引擎聯手盜版網站共同謀利,分享廣告資源,成為盜版行為的推手。根據艾瑞咨詢網民行為監測系統數據顯示,連續數年,中國網絡文學類服務的覆蓋人數呈穩定增長趨勢,網絡小說的覆蓋人數增長率超過了熱門網絡應用。近十年來,網絡文學站點廣告投放規模總數呈現較高增長率。文學網站在人均月度和單日有效瀏覽時間指標方面,要遠高于其他網絡服務網站,這也吸引了相關廣告主的投放,盜版網站因此獲利,并由此形成了利益鏈條。
5、網絡文學盜版的特點。
網絡文學盜版的特點是低成本、傳播快、隱蔽性大、低風險。盜版網站以不斷更改域名,使用虛假信息申請域名,甚至是境外域名等手段隱身,隱蔽性極強,發現盜版之后,難以查處。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網絡盜版比紙質盜版要快捷得多,也廉價得多。這些特點也使得網絡文學維權比較艱難。
網絡文學作者除了面臨作品被盜版的情況,他們與文學網站之間也存在權利糾紛和矛盾,其中合同糾紛最為顯著。其一是作者缺少自我保護意識,55%的受訪者不在意合同的條款而發表作品,但在實際中,就是因為不在意合同條款而發生了大量爭議。其二是作者對法律規范不了解,54%的受訪者表示在合同簽訂時不明白怎么提出自己的意見。其三是部分文學網站輕視作者權益,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向網站提出合理的主張,但網站卻不接受。而在簽訂合同時,只有22%的受訪者咨詢過專業人士,而有19%的受訪者是因為沒有咨詢渠道。對于專有授權和非專有授權制度,56%的受訪者了解該制度,說明受訪者大部分了解自己的權利。作者收益標準也是網絡文學的一個盲點。對于網站給予的稿酬,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或有意見,但有80%的受訪者希望有一個權威的標準并在此基礎上與網站協商。
目前,網絡文學知識產權領域中出現的聚合平臺盜鏈侵權、定向搜索、定向鏈接、定向存儲等問題還處在變化發展之中。由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行政執法或法院審理網絡侵權案件時,“服務器標準”都被當作一個標準,要以是否上傳服務器來判定是否侵權。而隨著移動互聯網和云存儲等技術發展以及聚合APP等產業形態的出現,適用“服務器標準”判定侵權已經落后于版權保護的現實需要。對此,有相關執法單位通過多年來執法實踐,提出了替代“服務器標準”的“實際控制標準”。也有專家提出,聚合平臺的關鍵問題是違背被鏈接網站的意志,通過技術破解等措施進行深度鏈接,越過了正版網站向用戶提供作品,因此,這種盜取他人上傳的資源實施信息網絡傳播,應屬于直接侵權行為。
總之,網絡文學知識產權維護還面臨很嚴峻的挑戰,政府機構、民間組織、企業和作者正在從不同層面推動正規化進程,比如,在眾力影響之下,2016年5月百度貼吧對盜版網絡文學作品的大規模整頓,就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愈是“維權難”愈要“團結緊”,綜合開發應當與權利維護同步發展,網絡文學知識產權才能發揮更強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