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成:兒童文學新潮中的紅色文學
兒童文學,革命歷史題材占了一部分,我本人長期從事此類創作。基本上的情況是創作相對寂寞,真正投身于此的不多。投身你就得做足功課,比如扎實地了解歷史,甚至要踏實地去實地考察,從各方面充實你的素材,要有真實的感觸,要有獨立的思考。另一個就是要出新觀念,在當下,依然一說革命歷史就是少年上戰場打鬼子,給孩子們寫個復仇的所謂戰斗故事,真的合適潮流?大家批評現在兒童文學的創作跟風風氣深厚,實際上跟風就是投機。
投身就不容易了,投身要作出犧牲,投身就是要舍去許多的功利,比如大家談到曹文軒獲得安徒生大獎,都很興奮,也都表示努力,而我卻很淡定。投身革命歷史題材兒童文學,就目前的情況來談,連翻譯出國的機會都比別人少很多,更別說進入國際獎評委們的視野了。我不是說此類題材的創作不能進入國際視野,只是因為長期以來,此類題材的創作讓人有所偏見。這是要我們付出努力才能扭轉過來的,這種努力,不是一年兩年的事。這種題材需要有人用現在的觀念去創作新的作品,去掉那些模式化和概念化的東西。
談談題材
多少年來我幾乎寫著同一題材,就是紅軍故事。我關注我感興趣的題材,是因為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那群人當年生活過的地方。浸潤于同一種民俗,體驗了相同的生活,欣賞了同一樣風景的寫作。八十年代初我從事小說創作時,覺得那些人和那些故事,我一定要寫并且能寫好。當然,光靠史料堆積所謂的戰斗故事和干巴巴的矯情的敘事和歌頌,是遠遠不行的。歷史題材創作中,那種貼地氣有深厚文化背景、寓意深遠的作品要比前者生動得多。
談談故事
現在的年輕讀者,已經不同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讀歷史故事,尤其是革命歷史題材故事,基本是兩頭,一是絕對真實;二就是絕對虛幻。真實,有理有據,他們心服口服;虛幻,虛無飄渺,他們權當娛樂。不真不假,在他們看來可能是某種說教繁衍出來的。紅軍故事的敘事,一直是個問題。寫作是一回事,閱讀又是一回事,如何能讓年輕一代讀者喜聞樂見,至少在我,一直在尋找訣竅。后來我發現,他們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真實。其實無論是圍剿還是反圍剿,無論是追剿還是長征,不一定全是打仗。士兵們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狀態,我們后人在反映他們當年的歷史時,為什么不可以視野放得更寬闊些,從一些瑣碎和生活細節中,反映出更為真實的歷史。不要動不動就沖鋒陷陣戰火焇煙,還有更豐富的內涵和更豐富的生活情境,那些瑣碎,才能真正的表現那一代人的情懷和那個時代的真實。關于信仰,關于理想,關于對歷史的認知等諸多方面,需要我們寫出更生動的故事。
談談人物
處理革命歷史題材,寫人物你當然切不可以掉以輕心。我們太多的創作者,一涉及革命歷史必刀光劍影,好像革命的歷史從來就只是斗爭,這種從上世紀五六年代形成的定論和模式,一直影響至今。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殊不知,革命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和生活的歷史!
談談堅守
革命歷史兒童文學,堅守是極其重要的。作家要有明確的追求和目標,如果要寫,就得付出艱辛,就要深入了解歷史。我很感激八十年代在贛南行走時采訪當年親歷者的七大本筆記,對我三十年來的創作有很大幫助。我的追求和目標并不遠大,但確實很難做到,只有努力再努力,堅守再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