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網絡寫手追夢路:蝸居地下室 送外賣補貼開銷
北京地鐵8號線,一路向北,將觸角伸至五環以外更遠的地方。90后網絡寫手“君不為”(筆名)就租住在8號線永泰莊站附近的一間地下室里,從2013年至今,他已在北京“漂”了3年,專門從事網文創作。對于以后的生活,君不為沒有一個特別清晰的規劃,“我還是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
近年來,IP產業火爆,不少網絡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這也讓一批網絡寫手走到公眾視線當中。而類似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等一大批網絡作家的高收入更不少人咋舌:唐家三少以年11000萬版稅收入名列第十屆作家榜子榜單“網絡作家”榜首位。網絡寫手似乎逐漸擺脫了作家固有的清貧印象,變成了一個“有錢群體”。然而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君不為是一名九零后。在上高中的時候,他迷上了網絡小說,曾經為了看一部作品熬了兩個通宵,“等更新等得難受,就開始翻看其他小說,慢慢喜歡上了網文,那會兒比較喜歡辰東、我吃西紅柿等作者”。
“看到作品評論區讀者留言、等著更新,我喜歡那種被關注的感覺。”性格有些內向的君不為想完成寫小說的夢想,從2012年開始,嘗試網文創作,“后來寫出了一點兒成績,第一次拿著稿費給爸媽看,很滿足”。
2013年6月,君不為來到北京。最初,他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干下去。現在,他和幾個朋友租住一間地下室里,每個月租金大約700元,陪伴他的有一臺電腦,供碼字所用。
從小,君不為就對古老而又神秘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常常拉著聽老一輩的長輩聽他們的故事。進入網文界后,君不為的創作路走得并不順利,連續幾部小說都失敗了。2016年8月份君不為正式簽約長江中文網,連載靈異懸疑類小說《苗疆蠱域》一書,以苗疆作為主線,講述主角身中家族詛咒,不得不背井離鄉去找尋真相的故事。
“網絡寫手基本上是零門檻,當然,寫得越多、經驗才越多,身價也會隨之上漲。”君不為不太擅長交際,在北京大多數時候是一個人對著電腦碼字,和網文圈里的同伴也多是在網上交流。
初時,君不為最盼望的就是能和網站簽約,成為一名“買斷”作者,網站會按照一定標準跟他結算稿費,這樣收入能更有保證,“現在我的待遇是小說‘千字十七元’,算是穩定一些”。
這個待遇,也不足以維持君不為在北京的生活。有一位跟他打過交道的人透露,君不為平均每個月寫網文的收入還不足兩千元,《苗疆蠱域》瀏覽量也不是特別高。因此,這個年輕人不時需要做兼職來維持日常基本開銷,比如送外賣、發傳單等等。
“兼職也不穩定,今天有明天沒的,還要自己買盒飯吃。”君不為算了一下帳,加上兼職所得,一個月平均總計能拿到3300、3400塊左右,“如果有個生病之類的意外事件,就得靠父母接濟。每年大概有四五個月需要跟家里要點錢,幾百塊到一千不等;如果我有結余的話,也會打點錢給父母”。
“好在我現在簽約的網站沒有文章日更壓力,只要每個月寫夠15萬字的稿子就好。”君不為嘆了一口氣,“我還是比較喜歡寫作”。
盡管日子過得緊巴巴,但在這三年里,君不為基本沒考慮過回家鄉,“父母思想傳統,覺得我待在家里寫小說不去工作,有些不務正業。所以,我一直告訴他們是在北京工作,兼職寫小說”。
“我對家里報喜不報憂。”最初,君不為是有些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但習慣了也無所謂,就當成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煉。如果回家,父母會給我找個工作,把我圈在身邊;寫東西也要靈感,我要跟外界接觸,留在北京是個不錯的選擇。”
“網文圈像我這樣寫了這么久才拿到這個報酬的,也算是進步慢了。”君不為有些自嘲地說道,“明年我有一個小目標,完成《苗疆蠱域》后,能達到千字二十五元的稿費標準。生活會更有保障些吧。如果再沒有太大進步,可能會考慮回到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