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古發掘力證:上海青龍鎮是唐宋海上絲路重要港口
青龍鎮遺址出土的大量貿易瓷器佐證了青龍鎮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港口的興盛。圖為出土的長沙窯變形蓮花紋碗。(資料照片)
最新考古發掘力證,上海青龍鎮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這是日前在滬舉行的青龍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專家論證會上傳出的消息。
青龍鎮遺址位于青浦區白鶴鎮。據上海縣志記載,青龍鎮建于唐代天寶年間,是上海地區設立的第一個鎮,也是上海最早的貿易港口。長期以來,學界對青龍鎮的研究多局限于文獻記載和保存至今的青龍塔等地面建筑。
2011年至2016年,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青龍鎮遺址進行了深入的考古調查和勘探,初步摸清了青龍鎮遺址的范圍與重點埋藏區,發掘唐宋房屋基址、水井、爐灶、鑄造作坊、河埠頭、墓葬等遺跡,出土銅、鐵、木、陶瓷器等近2000件。出土的越窯、邢窯、長沙窯、龍泉窯和福建窯口的大量貿易瓷器佐證了青龍鎮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港口的興盛,與文獻記載相吻合。
據北宋陳林 《隆平寺經藏紀略》 記載:唐代中晚期青龍港口“自杭、蘇、湖、常等州,月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溫、臺等州,歲二三至。廣南、日本、新羅每歲一至”。
新發現的文獻記載中的隆平寺塔基及相關建筑遺跡,則為了解青龍鎮市鎮布局提供了關鍵地標。其地下結構特殊,地宮出土的精美文物是認識當時市民生活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資料。專家們認為,隆平寺塔建造于北宋年間,應為民間寺院,既是佛塔又兼具航標塔的功能,與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密切相關。隆平寺獨特的建造方式,對于研究南方地區軟土地質結構下的地基筑造技術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地宮的舍利瘞埋方式,也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慶柱研究員認為,長江三角洲是海上絲綢之路通往東北亞的重要節點。上海青龍鎮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它的考古發掘成果,對了解上海城市發展史、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經濟地位具有重要作用。“青龍鎮遺址是上海城鎮發展史上的重要發現,是實證千年上海城鎮發展的寶貴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長說,青龍鎮遺址為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提供了新的物證。“唐宋時期的上海究竟怎么樣? 青龍鎮是一個微縮的舞臺。”
青龍鎮是上海地區難得保存下來的大遺址,專家建議應圍繞隆平寺塔基的發現,從聚落考古的角度,進一步弄清青龍鎮的市鎮布局和關鍵性建筑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