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醉歸”,5年來中國藝術品最貴
元代上海人任仁發名畫拍出3.036億元
“五王醉歸”,5年來中國藝術品最貴
12月4日,觀眾在全國農業展館觀賞《五王醉歸圖卷》。 /CFP
《五王醉歸圖卷》(局部)
清宮舊藏、元代畫家任仁發的 《五王醉歸圖卷》12月4日在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書畫夜場拍出了3.036億元天價,成為今年拍場上最貴的中國藝術品。一個此前藝術市場比較陌生的名字,為何能創造如此高價?業內人士戲稱:他取了個好名字——“人人發”。
任仁發曾上書治理蘇州河
《五王醉歸圖卷》創作于元代,但用的是宋代紙本,長達2.12米,刻畫了唐玄宗五兄弟在一起騎馬游玩的場景。
作者任仁發,生于宋代末年,后來成為元代官員,他畫馬的技藝高超,曾被皇帝要求畫御苑馬廄中的名馬,從而得到賞識,后世評價任仁發的畫可與唐代曹霸、韓幹等名畫家媲美。但因為任仁發忙于水利事務,沒有多少時間創作,目前全球僅存其作品21件,大多數在著名博物館里,其中還有贗品之嫌,此件《五王醉歸圖卷》卻有鑒賞大家徐邦達鑒定認為真跡,并稱水準超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任仁發藏畫。
“人人發”的諧音當然是戲說,但任仁發確實是上海人,還為上海做了不少好事。任仁發世居上海青浦,他是水利專家,以前上海的航運主要靠吳淞江(今蘇州河),但因為長年淤塞,航運不便,任仁發便上書要求治理吳淞江,如今延長西路發掘的元代水閘遺址,就是任仁發的貢獻。
作品身世折射時代背景
之所以拍出高價,還跟作品的流傳經歷有關。《五王醉歸圖卷》 歷經元、明、清三代朝廷官員和文物鑒賞家的遞藏,清代中期被收入宮中,乾隆、嘉慶、宣統皇帝都在畫上蓋了收藏印,并登記在皇宮書畫著錄《石渠寶笈》中。
1922年,《五王醉歸圖卷》 被溥儀偷運出紫禁城,存放在“偽滿洲國”的吉林小白樓內。1945年“偽滿洲國”覆滅,該畫流入北京琉璃廠,被當時頂級古董商盧芹齋及其女婿杜博思買下帶往美國,后來轉手德裔收藏家侯士泰。但侯士泰后來上當,收藏的另一幅名畫被人騙走,從此發誓不再與書畫圈來往,所以他生前一直沒有把《五王醉歸圖卷》 拿出來展示。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侯氏家族才將此卷拿出來拍賣,2009年10月,《五王醉歸圖卷》在香港拍出4658萬港元,此次再度拍出2.64億元天價(含傭金后為3.036億元)。據悉,此次拍得名畫的是蘇寧集團,《五王醉歸圖卷》也終于回歸故土。
中國藝術市場曾于2011年達到高峰,隨后逐年大幅回落。僅以億元拍品為例,2010年中國藝術品億元拍品達20件,2011年為21件,2012年至2015年分別滑落為5件、9件、1件、10件,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億元拍品達12件,《五王醉歸圖卷》是5年來最貴的一件,赫然列入中國藝術品拍賣“最貴”榜的前十名。
張大千齊白石也發力
今年藝術市場信心有所回升,保利秋拍同場還拍出兩件億元拍品,分別是張大千晚年潑彩代表作之一《瑞士雪山》拍出1.64億元,成為張大千拍品全球第二高價(第一高價為《桃源圖》,拍出2.71億港元); 齊白石《辛未山水冊》拍出1.95億元,也成為齊白石全球拍賣的第二高價(第一為《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拍出4.255億元)。
張大千和齊白石堪稱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雙雄”,其價格走勢標志著市場冷暖,此番雙雙拍出本人作品“全球第二高價”。齊白石《辛未山水冊》2011年拍出1.94億元,藏家此番出手略有小虧(扣除傭金因素),但張大千的《瑞士雪山》2009年拍出5264萬元,7年后升值1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