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武:靜水流深的軍旅書法家
劉建武的書法作品被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軍營大拜年》欄目組贈送給新疆阿拉馬力哨所官兵。資料圖片
11月30日,在聽完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第九次作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后,50多歲的軍旅書法家、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編導劉建武大校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當夜用他擅長的漢隸將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胸中有大義、心里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書寫了下來,他寫了一張又一張,一直忙活了一夜,終于寫出了一張自己滿意的作品。
其實,這已不是劉建武第一次為我們書寫時代主旋律的強音了。早在2013年,他就被中宣部挑選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書寫者,當時幾乎在一夜之間,他的書法就隨著遍布城鄉的宣傳墻、公益燈箱而為人們所熟悉,只是彼時大家還不知道,這清麗的字跡竟然出自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名解放軍大校之手。
今年50多歲的劉建武生長于中華文化的源頭陜西。蒼蒼少華山鑄就了他書藝的筋骨,泱泱渭水就是他少年時的洗硯池。他自幼苦研《曹全碑》《西峽頌》等古代名帖,逐步形成莊重、雋秀、活潑、典雅、流暢、大氣的書法特點。1978年,他因為善書而被招兵入伍,也是因為善書,他終于被安排到新聞工作崗位上。談起軍隊對自己的培養,劉建武的話語神情間流露出感恩之情。幾十年來,他不僅把這份感情安排在心底,更化作服務軍隊的具體行動。在產生過烈士張華的第四軍醫大學,師生們把劉建武書寫的“大醫精深、大醫至誠、大醫仁術、大醫厚德”鐫刻在校門前,因為他們認為劉建武的題詞道出了四醫大人的醫魂。他所寫的“舉旗鑄軍魂,忠誠守邊關”的書法條幅被帶上了海拔4700米的邊防哨所,哨所的戰士們說,“劉老師的字寫出了我們的情懷,看后令人精神振奮,我們喜歡。”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到現在,劉建武先后為邊防兵創作了3000多幅作品。“我有很多頭銜,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電視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王羲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等。但我最認可的頭銜是‘軍旅書法家’。對我而言,這不僅是一種稱號,更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追求,我就是要用書法的語言作為軍隊服務的載體,創作出更多有官兵情懷、大眾品相、文化雅氣的作品。”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劉建武這樣說。
劉建武是書法家,同時也是一名新聞記者,這兩條不同的事業線被他用服務軍旅的意識擰成了一股繩。近年來,他參加過大型電視專題系列片《中原行》《關中行》《聚焦長江》《聚焦沿海》的拍攝,參與策劃組織訪談節目《心里話》,作品多次獲獎。在采訪中,他不僅得以飽覽祖國壯麗河山,培養胸中的浩然之氣,更在拍攝的間隙,近距離地欣賞到前人碑刻摩崖,廣交各地書家朋友,讓自己的書法技藝不斷精進。同時,新聞工作也拉近了他與基層官兵的距離,戰士們甘于奉獻,一心一意保疆衛土的無私精神和崇高境界,時時激發著他的創作靈感和人生激情。近些年,劉建武上高原、下海島、走戈壁,每到一處,他都要為戰士揮毫潑墨,在祖國最南端的南沙哨所,戰士們在剛露出海面的礁石上品味欣賞他的作品;在吉林琿春,他為鎮守北國邊防的武警戰士的無私奉獻而感動,揮筆寫下了“巍峨巖山磨利劍,神圣哨所鑄軍魂”,這句話被戰士們鑲刻在當地的懷遠亭上。在三軍儀仗大隊,他結合戰士們威武的步伐,信筆寫下“浩然正氣,闊步人生”,筆墨雄壯有力,內容氣勢宏大,表現出了三軍儀仗大隊禮儀模范、隊列先鋒的隊魂,深受儀仗大隊官兵的贊揚……劉建武說,戰士更需要文化生活,能為他們枯燥的生活提供一些文化滋養,這是我作為一名軍旅藝術家最大的欣慰。同時,作為新聞工作者,我也希望在部隊和社會間架起一座橋梁,向社會展現軍人的風采,謳歌他們的情操。
這些年,劉建武的書法作品不僅隨中央臺軍事頻道各欄目走到祖國各地基層部隊與邊防哨所,更是走到了世界。不完全統計,劉建武的書法作品近500余幅遍布在美、德、英、法、意、澳以及東南亞地區。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漸從軍中傳播到社會之上,然而他卻沒有沾染到社會上有些書法家“見錢眼開”的習氣,堅持筆不妄動。相反,他卻把軍人的責任感延伸投射到各種社會公益事業中,南方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災害等,他都在第一時間創作出一批鼓舞士氣、激勵人心的書法作品,為當地官兵和災區送去。湖北監利沉船事故發生后,他更是一口氣寫下60余幅字。看到家附近經營小買賣的夫婦經濟遇到困難,他也慷慨幫助。劉建武認為,書法來自于現實,服務社會。書法不是孤芳自賞,不是為了寫字而寫字,作為一個軍人,理應用這種傳統文化手段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聚德博精,厚重完美”這是中國書協原副主席張飚對劉建武書法藝術的精辟點評。是的,書法是德與書的統一,當一個書法家的道德修養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必然會對他的書法藝術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見過劉建武書法的人,往往會被其作品中流露出那種雄渾的時代精神和博大的藝術氣象所感染。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張海就曾指出,看劉建武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軍人的浪漫情懷和鮮明的時代感,真可謂個性鮮明、風格獨特。著名書法家倪文東則稱他的字“陽剛壯美、正大氣象”。面對老一輩書法家和同行的稱贊,劉建武一如既往的謙虛低調,他認為,“千萬別把別人的稱贊當功績”“書法是靜水流深的藝術,人有多靜,字就有多靜”。遠離浮躁、不求功利、嘔心瀝血,才能真正創作出那些“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精品”。在劉建武看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代會、作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真正道出了藝術創作的規律,也為自己今后的書法創作指明了路徑,他愿意在這條道路上繼續求索,繼續為軍隊、為社會盡到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