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戶外雕塑對話故宮古典建筑 第十次全國文代會代表、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紫禁城中展“紫禁城”
大紫禁城(白銅雕塑) 李象群
“我第一次去故宮是大三的時候,那年12月來了北京,以前感覺神秘得不得了的東西,突然置身其中就覺得人太渺小了。那一種橫向的延展,讓你有往地下趴的感覺。這和后來去歐洲的教堂是完全不一樣的心理體驗。 ”大學時的經歷讓第十次全國文代會代表、雕塑家、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在2005年到2006年間就有沖動創作一件與紫禁城相關的作品。籌劃著每一個細節、空間、尺度,就過了10年,最終以展陳中的視覺感受來設定規模——200平方米,“相對適合所有空間,可以抻一抻、拉一拉、收一收。 ”
這件“能伸能屈”的作品,定名為《大紫禁城》 ,與《元四家》 《東坡》 《行者》《江山》等4個系列的8件雕塑作品匯聚在前不久由故宮博物院主辦的“城·象” ——李象群藝術展上,在建福宮花園中,作品以當代戶外雕塑形式與故宮的古典建筑、古典收藏形成對話。
《大紫禁城》走進故宮,在紅墻、黃瓦、青松、翠柏掩映之下, 200多平方米的巨型作品陳列于建福門前的院落,場面壯觀,構成了當代藝術創作和紫禁城這一中國古典建筑精華的跨時空對話。這件作品用白銅鑄造了紫禁城建筑全景,分割成25個相對獨立的單元,觀者可以穿行其中體驗和欣賞。作品以整個紫禁城為原型,由25個局部構成,以白銅翻模澆筑。“只有太和殿沒有從中間剖開,是完整的;其他的殿,有的從中間剖開、有的分離、有的拿掉了瓦蓋,能看到梁與內部空間。底座是用拉絲不銹鋼鑄造的,非常平,如同鏡面一般,上面是刻度坐標。 ”李象群介紹。 《大紫禁城》陳列在建福門與廣德門之間的空曠院落,在所有建福宮花園的區域,唯獨這個院子保留了原貌。褪色的畫漆和斑駁的墻面提示著強烈的歷史感,唯有院落中樹木的建制還保留著當年的規模。它的白銅鑄造質地和不銹鋼拋光底座強烈的工業感與這個院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歷史的演進中,除去滿眼紅綠的裝飾,剩下的是什么?“我用雕塑寫實的手法,來完成它的肖像;其中還有不銹鋼做的腳手架,不銹鋼和白銅,灰和白的色澤會特別漂亮;讓人看了,會覺得不知道是在拆還是在建。觀眾在這里可以產生思考,或者是看熱鬧:一個古老的環境與現代的材料放在一起,那是一種特鮮明的對比,而不是簡單地為了展一個‘紫禁城’ 。 ”他說。
這件旨在討論今天的社會生態中藝術、文化之間關系的作品,將具有600多年歷史、代表著中國歷代皇權象征的權力符號分離成碎片,并借助翔實的建筑資料將紫禁城大小殿堂院落的內部結構一一呈現,一件作品將藝術、科學和對歷史的反思有機糅雜在一起,成為這一代藝術家對宏大歷史反思的典型。“這么少的東西,放在這么大的空間中,我也很怕被環境‘吃掉’ 。所以我將很多雕塑中的建筑‘分開’以顯示平等。我選擇雕塑寫實的手法和當代藝術理念對故宮這一中國歷史文化的結晶進行造像,實際上是在為一個文化空間造像,形成一個我心目中的文化肖像,對我來說它也是一個生命體,能在故宮展出,會給大家更多的藝術體驗和文化思考” 。他說。
李象群的新作《元四家》系列也呈現在觀者面前。他從自己的文化觀念和藝術感悟角度為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造像,作品《黃公望》表現的是黃公望作畫的一種狀態,他已經不再用筆,而是用意念,另一件作品《王蒙》則是躺臥姿態,一片禪意與閑適,讓人在詩意的休憩中遺忘世俗的塵囂,并以古代文人為載體展現藝術家本人的體驗和感受。同樣的,作品《東坡》呈現樂觀謙遜的宋代文化巨子蘇東坡,《行者》則把孔子從歷史長河中“拉出來” ,似乎在故宮的庭院中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李象群認為:“我雕塑的孔子就在歷史長河的書寫里,一路漂移過來,立在我們的面前,呈現出孔子這個文化符號在歷史長河中被多方擷取整合而成的形象的不真實感。 ”策展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認為, 《大紫禁城》的布局和故宮的布局一致,而展覽中《江山》這件作品放在庭院中間,觀者以俯視的視角去欣賞,也能生發江山權力與位置的思索。
在“太和殿”處,李象群原本做了一個小小的人,準備放在雕塑中—— “結果布展的時候找不到了” ,他笑說。如果說《大紫禁城》用解構、重構的手法思考建筑和文化空間的社會構造, 《元四家》則是向文人畫、寫意精神的致敬和哀悼。李象群說他從自己的感悟、思考角度對古代標志性的文化人物進行重新造像,讓他們走入當代人的生活場景,形成古、今、人、我的多重互動理解。在展覽開幕式現場,侯瑩舞蹈團隊的舞者在《大紫禁城》中穿行,演繹了權力與個人生命的關系。李象群表示,其實紫禁城就是一種權力的表征,在每個人心中也有一種權力,在社會當中也有一種權力,并不是一提到“權力”就肯定是貶義。
在李象群看來,紫禁城不僅僅是一個建筑,它更是一個具象的、物質的文化,也是一種傳承,它要說的東西太多。所以他選擇在故宮舉辦展覽,“讓人們品味歷史,產生一種聯想。在故宮展示是進入了歷史的環境,看似是歷史又不是歷史,是當代的作品。把《大紫禁城》放在故宮里面展,也就是在原來的紫禁城做現在的‘紫禁城’展覽,我覺得很有意思,把當代拿到古代,也是一種穿越。 ”李象群直言,將《大紫禁城》置于這個環境當中太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