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共同體正在形成
由讀者、市場、國家政策、知識精英共同介入的合力矩陣開始真正發揮作用,既顯示出當下文藝場域的交互性,也修復著此前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裂隙
網絡文學是近年來中國文化最富本土性的板塊之一,作為正在生長中的創作、閱讀和改編潮流,深深地嵌入了全球化傳播背景下的文學體系,成為互聯網內容的締造方。
數據是網絡文學發展最為雄辯的證明。截至2016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了3.08億,增長率保持在3.5%以上,預計2016年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0億元。網絡文學產業與資本潮,即其IP(知識產權或曰智力成果權)化的過程中,網絡小說已被翻譯出版成多國文字暢銷亞洲,在北美等地也陸續出現自發的網文翻譯網站與社區,不少外國讀者由此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當代生活。從數據和網絡文學對人的實際影響力的角度,可以自信地說,中國網絡文學是與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演藝并駕齊驅的世界四大文化產業現象。
網絡文學給我們帶來了與過去經驗不甚相同的感受和挑戰。這種不同不僅僅是對管理者、組織者、評價者而言,同樣也存在于與之同生共長的作者和讀者、用戶和網民中。一個年輕的“世界”召喚著眾人的加入,先入場者意味著熟稔和參與規則的制定,遲入場者未必沒有創造力和話語權,作為人造“世界”的互聯網及其文藝將要求先后入場的人重新建設想象共同體、情感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制度共同體,從而匯聚成習近平總書記從哲學高度提出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大命題。在這個意義上,網絡文學作者和讀者的意識同樣是需要刷新的。在現實的網絡文學和未來的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最低綱領即滿足當下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和網絡文學的最高綱領即以文學的方式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之間,充滿了巨大的認知空間與成長空間。
曾經,我們一談到網絡文學,就會借用詩句“不問蒼生問鬼神”來形容其流行的“怪力亂神”的敘事模式。從積極的方面講,這是故事傳統的繼承與復興,是被所謂純文學、雅文學壓抑的通俗文學必要的反彈和補償。但事實上,發展中的網絡文學充滿復雜性,它不可能只照顧到歷史而忽略未來,只講述可知而不猜想未知,只停留在“怪力亂神”而不返身于蒼生。
在近幾年的網絡文學創作中,我們既可以發現玄幻題材中越來越多地運用物理學的空間理論、量子觀念,以生化入題材、以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作玄想的“科玄合流”的現象、流派;更可以看到不少借助中國文化傳統比如儒釋道和信義情懷,重塑中華文化和審美主體性的努力,像貓膩的《將夜》《擇天記》都已經在人間情懷和中華文化主體上做了重要選擇,烽火戲諸侯的《雪中悍刀行》講述了國家地理上“守邊”之難以及復興之艱巨,蔣勝男的《羋月傳》也從宮斗模式自我進化為女性歷史模式。此外,還有大量的網絡科幻小說和現實主義小說正在崛起,形成了網絡文學多樣化又主流化的可能。
某種意義上說,未來視角是當代中國人日益積極地參與到全球信息共享和秩序共建的整體意識的抬升所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自然進程滲透著強大的歷史與未來張力,網絡文學對此進行了反映。一度消解崇高的個人認知,現在重新吁求情感、價值、信仰的歸位,這個過程終歸會讓成長、責任、使命穿破青年亞文化的次元壁,從網絡文學的一角露出光芒。
在過去的五年,網絡文學的正能量和精品化的自覺意識也顯著提高。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的這些問題都是過去網絡文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近些年的改進工作中,除卻以“凈網”“劍網”行動為代表的剛性治理方式之外,也有以各級作家協會為代表的柔性治理方式。各地紛紛建立網絡作家協會,密切與網絡作家的聯系,雙向交流信息,傳遞價值理念和法律法規,呈現文學標準和市場標準的區別與共治,啟發網絡文學領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與綜合治理的思路。比如,中國作家協會推出“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出“年度優秀網絡文學推介活動(榜單)”等,既是與市場標準、資本策略構成的一種有效、必要的張力,也是團結近年興起的網絡文學研究與評論資源,推出質量標準、文學標準、思想意識標準的一條精品化之路。由讀者、市場、國家政策、知識精英共同介入的合力矩陣開始真正發揮作用,既顯示出當下文藝場域的交互性,也修復著此前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裂隙。
2014年以來,IP成為領跑網絡文學產業鏈乃至中國文化產業的核心概念,網絡文學作為內容資源,改編轉化為各種文藝產品的速度加快。除了從總體上鼓勵這一IP化進程之外,完善產業鏈上的要素與配置也被提上日程。改編轉化環節的技術與藝術、問題和方法的研究已經展開,形成專門的學識辦法,同時保持對資本惡意操作、泡沫化網絡文學生態的警惕與批判,這才是我們面對網絡文學這樣一個綜合體以及新的文學處境時應有的思路和能力。面對網絡文學在互聯網大家庭里不斷與其他網絡文藝門類的交融,以及定制化寫作模式的到來,運用好文藝與市場的辯證思維,即以科學發展觀看問題,具有恰當的義利觀與從容不迫的定力,才會充分了解網絡文學的性格,引導好它繁榮發展的軌跡。
(作者為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