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人民情懷,展現中國精神,在新形勢下再圖發展 ——專訪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
“優秀作品要具有中國精神和創新精神。中國美術工作者應該有足夠的文化自信,高舉中國精神的文化大旗。中國美協和廣大美術工作者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把中國精神通過美術作品彰顯出來,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另一方面,‘創新’是產生優秀作品的根本動力,創新需要對傳統文化再認識,需要在對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建立文化自信,更需要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談及協會工作,徐里介紹,為更好地引導美術工作者更加自信地傳承、弘揚和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創作出具有中國精神和創新精神的美術作品,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5年來,中國美協作為黨和國家聯系美術界的橋梁和紐帶,始終堅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團結引領廣大美術家,按照“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的工作思路,推動各項美術事業穩步向前。在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文藝志愿服務、組織重大展覽、對外交流等方面成績顯著。
>>引領“走進去”的覺悟、 “融進去”的情懷和“沉下來”的恒心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來,中國美協組織廣大美術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講話精神,美術界發生了許多新變化,出現了很多新氣象,為人民而創作成為廣大美術家的共識,一批反映時代特色、具有中國精神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 ”徐里表示。
中國美協計劃用兩年時間(2016年至2017年) ,組織開展全國范圍內的中國美協會員大培訓,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扎扎實實引向深入。徐里介紹,截至今年11月,中國美協已經組織培訓了2000余名會員和數百名業務骨干。除了會員培訓,中國美協還在總結以往成功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更加廣泛深入地開展有組織、成規模的美術家寫生采風創作活動,并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常態化、機制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幾百位美術家分批赴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等采風寫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當代十五位美術家作品展,遴選20位中青年美術家深入基層采風創作等活動,充分體現了廣大美術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過程中,“走進去”的覺悟、 “融進去”的情懷和“沉下來”的恒心。
“下一階段,為了切實促進美術界長期堅持深入人民生活,改善美術界的創作生態,中國美協工作將向‘70后’‘80后’青年美術家群體推進,在美術界樹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聚焦中青年美術家堅守現實主義創作道路,引導中青年美術家的健康成長,是中國美協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常態化工作。 ”徐里同時表示,中國美協還將推出多項創新舉措引領服務自由職業美術家為美術事業繁榮作貢獻。中國美協與入會相關的展覽增加到36個,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新設實驗藝術展區,為自由職業美術家創造更多的參展機會,吸收當代藝術策展人加入中國美協策展藝委會。西部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家高級研修班、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等項目注重中青年美術家的挖掘與培養,為中國美術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用高水平的學術展覽引領創作
中國美協組織了大范圍、多批次、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廣大美術工作者強化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自覺服務群眾的使命意識,增強了與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與血肉聯系,主題性美術創作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態勢。
徐里認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長期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組織高水平的學術展覽是個主要途徑。 ”徐里介紹,五年來,中國美協始終堅持中心工作圍繞黨和國家的大局展開,相繼推出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舉辦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雪域高原、大美新疆、七彩云南、多彩貴州、浩瀚草原等系列少數民族題材展,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7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五屆、第六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美術作品展、“新絲路·新起點——全國美術名家絲路行”主題創作活動、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美術作品創作展等多個主題鮮明的大型展覽,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其中,先后涌現了中國美術學院集體創作的“時代領跑者”巨幅勞模作品,常青的《未名湖畔》 ,陳治、武欣的《兒女情長》 ,何紅舟的《橋上的風景》 ,彭偉的《而立之年》等優秀作品。 “然而,這些成績的取得距離從根本上改變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實困境還有差距,對此中國美協是有清醒認識的。 ”徐里表示,要避免浮躁心態、克服虛榮心理,平心靜氣、不忘初心,多從豐富的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多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捕捉靈感,多從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各藝術門類的交融中發掘創意,開闊視野、持續創新,多創作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體現時代特色、具有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仍然是文藝工作者最迫切的使命與任務。
“同時,中國美協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工作,通過調研、展示、研討、評獎等活動,推出人才,推出精品。舉辦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和理論評論獎,表彰6位老美術家和44位理論家,推出300件獲獎作品。上報發表《改革開放三十年美術思潮與發展趨勢》 《團結新文藝組織和自由職業美術家》等調研報告5個,舉辦全國美展、少數民族題材展等研討論壇15個。 ”徐里說。
>>品牌活動助力海外觀眾“讀懂中國”
在全球化語境中,中國美術走出去、請進來已經是日益頻繁的趨勢。五年來,中國美協對外和對港澳臺地區文化交流活躍,品牌活動助力外國觀眾“讀懂中國” 。徐里告訴記者,中國美協精心組織籌備的第六屆北京雙年展以“記憶與夢想”為主題,展示了來自96個國家和地區的605位藝術家創作的685件作品,其中,國際作品達497件,在參展國規模、作品數量和展線、展期等方面均超歷屆。展覽自開幕后,日平均觀眾量接近萬人,展覽期間累計近20萬國內外觀眾參觀展覽,創中國美術館本年度單個展覽觀展人數新高。以“絲路與世界文明”為主題的第七屆北京雙年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并將于今年年底截稿, 2017年初進行評選,2017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屆時預計將有100個國家的600多件當代美術作品參展。明年是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創立15周年,參展國將第一次達到100個,體現著北京雙年展越來越強大的國際號召力,彰顯著“藝術促進和平”的魅力。
從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展開始,中國美協都會在次年遴選部分優秀作品赴國外巡展。徐里介紹,以往由于經費所限,巡展范圍較小。2015年,中國美協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大力資助,國際友人也給予鼎力支持,使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國際巡展項目迎來了全面拓展和提升。新西蘭奧克蘭會展中心、美國紐約曼哈頓邦瀚斯展覽中心、意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里卡迪宮等地的巡展,為與當地人民增進友誼搭建了藝術之橋,用文化促進了交流與合作。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部分優秀作品還在白俄羅斯、日本等國展示,也收獲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此外,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中韓水墨畫名家聯展”在韓國國會隆重舉行;第四屆“墨彩情致——中國當代水彩畫名家展” “第七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藝術論壇——水彩畫藝術展”在中國澳門成功舉辦; “藝術與和平——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國際巡展”赴丹麥展、 “互繪·相知——中外美術作品展” ,也在當地受到熱烈歡迎,收到不錯的效果。 “中國中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工程”實施8年來,已選派80位國內優秀中青年美術家赴海外研修、交流。
“下一階段,中國美協將進一步擴大走出去的影響力與輻射范圍,讓具有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美術精品展走進西方主流美術場館,走近西方主流人群,不斷開創美協外事工作新局面。 ”徐里說,今后5年,中國美協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指導下,根據中國文聯的統一部署,以十六字方針為要求,按照“抒寫人民情懷,展現中國精神,在新形勢下再圖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團結引導全國美術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優秀人才,彰顯中國自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