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跳儺”舞進國家大劇院
“南豐有儺,自漢開始。”南豐儺舞,是沿襲古代驅鬼逐疫的儀式,歷經漫長歲月,不斷改革創新、演變而成的民間舞蹈。為進一步提升南豐儺舞文化影響力,更好地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第九屆“春華秋實”展演周中,11月7日晚,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石郵村儺班聯合主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創作品《儺情》走進了國家大劇院。
身穿艷麗服飾的“開山”手拿“開山斧”、面戴臉譜、頭戴白絲巾,隨著鑼鼓聲的高低起伏,動作時而舒緩,時而剛勁有力。“雷公”“儺公儺婆”“鐘馗”“雙伯郎”等相繼上場,古樸、粗獷的舞蹈風格讓人震撼。《儺情》圍繞中國古老的“儺”文化,以舞蹈獨有的方式生動詮釋了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以及中華文化精神的源遠流長。
南豐儺舞,俗稱“南豐跳儺”,因其動作簡樸、剛勁,保持較多的原始風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又因其表演形式只有肢體動作,又被稱為“啞儺”,伴奏也是最原始的鼓和鑼。1996年,江西省南豐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儺舞之鄉”稱號。2006年5月,南豐儺舞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悉,在《儺情》的演出中不僅有青年舞蹈家們的精彩演繹,還有南豐當地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儺班中的藝人們同臺共舞,年齡最大的藝人有70多歲。他們的服裝、面具、樂器都是從南豐帶來的,與如今仍延續的鄉間跳儺儀式中的完全一樣。
目前,南豐全縣共有儺班139個、儺舞藝人2000余人,其中又以三溪鄉石郵村的儺舞最負盛名。南豐儺舞多次遠赴日本、韓國、法國等國家演出及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