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老樹:重慶網絡作家四大特點
張兵及其作品
重慶市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結束后,張兵的身上又多了一個頭銜:重慶市作協新一屆的兼職副主席。對這個名字,你不一定熟悉,但對創作出公務員“侯衛東”形象的“小橋老樹”應該有所耳聞。張兵就是“小橋老樹”,這個曾連續三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的“侯衛東之父”,未來將以帶頭人的身份帶領重慶網絡文學邁步向前。
“重慶的網絡文學水平在全國都是領先的。”10月21日中午,張兵跟記者談起了自己的新工作、新創作。
說現狀 重慶網絡作家有四大特點
“網絡文學是新生事物,發展至今也不過20多年時間,現在全國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方向、途徑等也在研究中探討中。但重慶的網絡文學發展一直都很迅猛。如果要排名,重慶的網絡文學能排進全國前十。”張兵說,在業界內,大家對川渝網絡作家有一個統一稱呼:川渝網絡作者群。“去年我們重慶成立了網絡文學創委會,今年上半年又成立網絡作家協會,這些組織體系都是全國領先的。”
張兵介紹,目前重慶網絡文學作家有四大特點:以80后90后的年輕人為主體,理科生占比比較高,專職率比較高,辭職創作的比較高,都非常勤奮。
說希望 5年內渝派作品不斷登上屏幕
盡管“小橋老樹”的名字在圈內已是響當當的一塊招牌,但張兵笑稱,回到重慶網絡作家的圈子里,自己已算“退居二線”了。“據我們粗略統計,現在全重慶從事網絡文學創作的作者超過1萬人,但我們的網絡作協吸納的會員才100多位。這其中,60后的只有一位,70后包括我在內可能也就三個,更多是80后、90后,已經有1998年出生的孩子開始嶄露頭角了。”
作為網絡作家,張兵對專職網絡寫手面臨的版權保護、社會保障等問題體會更深,所以在他看來,今后需進一步做好對網絡文學維權保障相關的工作。“為他們創建舒心的創作環境,出精品力作。希望5年內能不斷有渝派作品登上電影屏幕成為精品。
說創作 新書故事和中年危機有關
因為在永川區文聯工作,張兵的日常工作仍舊很忙。“我本來也習慣了晚上創作。”張兵說,自己目前的個人創作仍是從晚飯后開始,一直忙到深夜。而除了目前已出版成書的《巴州往事》,另一部《拯救我的生活》(暫定名)也已開始動筆。
當記者追問起新作是不是還是和公務員有關時,張兵表示,“不是。其實我一直都認為自己寫的應該是社會小說,而不是公務員小說,也不是官場小說。”張兵說,在新書里,人近中年的主人公遭遇了工作上的不如意,妻子也離他而去,面對種種挫折,“主人公如何重拾信心,拯救自己的生活就是我要講的重點。”張兵說,這部新作明年初就將和讀者見面。圖/記者 鞠芝勤 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