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長征文物講述崢嶸歲月
    來源:人民政協報 | 付裕  2016年10月13日14:50

    朱德手書毛澤東詩《七律·長征》 1964年9月14日紙68厘米×41.2厘米

    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張子意寫的長征日記 1936年7月10日—12月5日 紙13.1厘米×8.3厘米

    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劉毅長征途經葛曲河畔時采的野菜 1936年7月1日草高4.5厘米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用來充饑的皮鼓 1935—1936年皮、木

    任弼時長征過草地時吃剩的皮帶 1936年皮革長77厘米

    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第二分院用的藥碾 1935年鐵、木

    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熊興瑞與劉林標長征途經草地時煮野菜用的銅提盒1936年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935年10月,毛澤東寫下古體詩《七律·長征》,這是他長征系列詩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首。這首作于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詩歌,形象地表現出紅軍戰士不怕艱苦、克服困難、勇往直前、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64年9月,朱德親筆手書毛澤東主席《七律·長征》詩一首,以紀念他三爬雪山、兩過草地,沖鋒在槍林彈雨中的漫漫征程。

    這件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長征文物,與諸多紀念長征的文物一起,日前出現在“信念·精神·傳承——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館藏文物展”中,靜靜地訴說著往昔崢嶸歲月中的動人故事。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介紹說,圍繞“長征精神”所體現的不怕犧牲、嚴守紀律、緊密團結、艱苦奮斗、患難與共、堅守理想和信念等內容,此展以戰斗的武器、布告、漫畫、地圖、歌曲詩篇、學習課本、烈士手稿、紅軍家信等多種類型的文物,以及館藏美術作品312件,其中包含66件一級品,109件是第一次展出的規模,從多角度全方位展現紅軍指戰員在長征中的戰斗、生活、學習和互助的場景。

    戰爭史詩中的動人故事

    為擺脫第五次反“圍剿”的困境,北上抗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踏上漫漫長征路。隨后,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也相繼開始進行戰略轉移。

    在萬里征途中,紅軍將士面對艱難困苦的生存環境,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氣魄,在前有阻敵,后有追兵,財盡物乏、缺醫少藥的情況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嘉陵江、轉戰烏蒙山,一路斬關奪隘,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

    在1935年5月26日第一軍團政治部出版的《戰士》報第184期上,詳細記錄了紅一方面軍強渡大渡河的經過。國家博物館“信念·精神·傳承——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館藏文物展”項目負責人江琳介紹說。

    “堅”是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的代號。“牲”即為第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的代號。在通訊《向牲部全體指戰員致敬禮》中如此評價紅一團勇猛奔襲、奮勇強渡的英雄氣概:“他們自接受任務以來,非常堅決、不怕一切疲勞,不辭任何艱苦,以最迅速秘密的動作,用空前的勇猛精神,光榮地強渡過了天險的大渡河,完成了上級給他們的光榮戰斗任務,他們這種堅決勇猛迅速的精神為革命史上寫下了光榮燦爛的一頁。”

    尤其是在長征途中,每當面對生與死的考驗,紅軍戰士都憑借著堅定的信仰和過人的勇氣,頑強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甚至將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死的威脅留給自己,譜寫出一首首英雄主義的贊歌。

    在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張子意寫的長征日記中,這位1935年參加長征、曾任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的紅軍將領,記載了紅二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之后,共同北上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的艱苦歷程。也描述了紅軍過草地前后籌糧、缺糧的情景。

    1936年7月23日,他的日記記載:“十七師、模范師自西傾寺出發后,即大部無糧,沿途亦無補充,盡食野菜、皮革、臭尸,致部隊極疲困,減員兩師達二百人。”

    1936年7月24日的日記記載:“草地雨季天氣真壞,晴雨無定,冷熱時變……”

    在張子意日記中所提到的野菜和皮革,所幸保留了一小部分,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靜靜地躺在國家博物館的展柜中,為觀眾講述著80年前的艱苦征程。

    1935年6月24日,紅軍先頭部隊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六團翻越夢筆山進入卓克基地區,7月,毛澤東和中央機關到達卓克基土司索觀瀛的官寨,并駐留了一周。在這里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也稱卓克基會議),通過《告康藏西番民眾書》。

    從國家博物館所藏的一件有破損的皮鼓上,依據鼓面文字和皮鼓外觀特征可初步判斷,這件文物是紅軍長征途經四川馬爾康卓克基時得到的。該皮鼓的鼓面上寫著“四川省馬爾康卓克基”9個字,紅色,清晰可辨。

    除此以外,依然可見的是在皮質鼓面上的明顯缺損。據介紹,這是紅軍長征過草地時,因食物匱乏,便將皮鼓面割下一塊吃掉充饑了。

    而另一截任弼時留下的半根皮帶,則記載著紅軍將士以苦為樂的艱難行程。

    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甘孜后,升編為紅二方面軍。在與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前,賀龍、任弼時所率領的紅二、六軍團的糧食就很緊張。而當紅二方面軍過草地時,紅四方面軍剛過草地,糧食更難以征集,野草也被采完,許多戰士因為饑餓昏倒在草地上。

    當時的任弼時和紅軍戰士一樣,采集草地中的野菜、草根、樹皮充饑,可是這些也很快找不到了。在這種情形下,任弼時想到了吃皮帶。他和警衛員拿小刀將皮帶切成若干段,然后再將其燒焦、刀刮和水煮,每次每人只能吃3小段。雖然味道難聞,他卻風趣地稱之為“吃煮牛肉”。

    這段皮帶在過草地時沒有吃完,至今皮帶上面仍保留著被切割過的痕跡。1938年,任弼時準備回延安,然后去蘇聯參加共產國際會議。臨行前,在山西省太行山區王家峪八路軍總部,他將這段皮帶交給警衛員李少清保存,并語重心長地說:“留下皮帶,以后還要吃呀!”

    李少清一直牢記著這意味深長的話語,并將這段皮帶帶在身邊。1978年9月,李少清將這段見證著長征艱苦歲月的皮帶捐贈給了博物館。

    同樣引人注目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的野菜和用來煮野菜的“鍋”。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四團戰士劉毅在葛曲河畔采的野菜和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熊興瑞與劉林標長征途經草地時煮野菜用的銅提盒也講述著長征時的故事。

    這棵還開著黃花的小草,被戰士們取名為“黃花草”。它是有毒的,但經過反復燒煮后毒性可以減弱。食用黃花草沒有生命危險,這種野菜吃下去后,會胃脹、拉綠水、渾身無力,手腳發腫。

    1936年7月1日,劉毅隨部隊到達葛曲河畔。那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5周年紀念日,開完慶祝會后,劉毅和幾個戰友一起采了“黃花草”充饑,并特意留下一些放在隨身攜帶的小盒中保存,帶出草地。

    1975年10月,恰逢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40周年之際,劉毅將自己珍藏近40年的兩株野菜制成裱板捐贈,并附上說明:“這兩株野菜是我跟隨毛主席長征在葛曲河畔草原,紀念黨的生日十五周年散會后,同戰友采來充饑的。我將它保存下來作為紀念。和我一起采野菜的戰友中,有的為黨為人民光榮地餓死、凍死、戰死在草地、雪山,有的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為黨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兩株野菜伴隨我行軍作戰革命40年,鼓勵我艱苦奮斗、轉戰南北,在困難中不忘長征,在同錯誤路線作斗爭中,不忘毛主席在長征緊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而在紅二方面軍紅六軍團第18師第718團第3營的熊興瑞與劉林標,將其在長征途經草地時煮野菜用的銅提盒捐贈時,他也難以割舍,熱淚沾濕衣襟,激動地說:“這鍋與我分離,心情一時難以轉變。”

    這件銅提盒伴隨其走過草地,前后用其燒飯約60余次。新中國成立以后,熊興瑞常用它來教育孩子說:“這是爸爸過草地煮飯吃的鍋,若無它現在也就沒有了我等”。

    萬里征程中的崢嶸歲月

    紅軍長征不僅贏得了革命的勝利,更留下豐厚的革命文化遺產。紅軍將士面對強敵,沖鋒在前、視死如歸;長征路上,官兵平等友愛,同志之間生死與共。80年后,再看長征途中作戰行軍、工作休息、所見所聞的實物,為后來人呈現出長征親歷者的一份彌足珍貴的原始記憶。

    除了食品,藥品的缺乏也成為長征期間困擾官兵的難題。紅四方面軍總醫院于1932年12月建立在四川通江泥溪場。由于戰事頻繁,總醫院在通江曾五次轉移,最后轉移到沙溪的王坪直至紅四方面軍撤離通江。總醫院是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的直屬單位,是一個集醫、政、軍、教、研于一體,中西醫并重的機構,是紅軍當時規模最大、機構最健全、功能最完善的后方醫院。懋功會師后,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與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的衛生部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總衛生部。

    由于當時藥品和醫療器械緊缺,總醫院的醫務人員經常自行研發、研制藥物和醫療器械。當中藥材匱乏時,就利用當地的老中醫就地取材,并組建采藥隊,負責中草藥的采集,然后由醫護人員研制和加工。

    后來,途經四川爐霍時,紅軍將士將一個藥碾留在當地藏民魯羅門因家。魯羅門因覺得它非常珍貴,將它妥善保存下來,在捐贈的時候,他說:“見到此物,就像看到紅軍一樣。”

    提起藥品,不得不提起一位紅軍醫生。在參加紅軍前,傅連評曾任汀州紅十字會主任醫師、福音醫院院長。而在毛澤東、朱德建立贛南、閩西根據地時,傅連評就在福音醫院中救治受傷的紅軍戰士。

    隨著與毛澤東等紅軍指戰員不斷接觸,傅連評決心成為紅軍的一員。1933年,他毅然把長汀的福音醫院搬到了瑞金,取名為“中央紅色醫院”,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個比較正規的醫院,從此鐵了心跟共產黨走,九死一生無怨無悔。

    紅軍長征時,傅連評堅決要求隨紅軍主力長征。他買來8個大洋鐵箱子,全部用來裝藥品和醫療用具。為不給部隊添麻煩,他拒絕坐轎子行軍,日夜苦練學會了騎馬。傅連評一邊行軍,一邊救死扶傷,經常累得筋疲力盡。出發時所帶的藥品用完了,他就采用民間偏方,如采用冷敷退燒和喝濃茶強心利尿的方法,治療傷寒病。由于將士們槍傷、痢疾、疥瘡、瘧疾和潰瘍等傷病特別多,傅連評只好因陋就簡,用土洋結合的辦法救治傷員。此外,他還辦起了醫務訓練班,白天行軍,晚上授課,培養出了一批醫護人員。

    雖然缺醫少藥,但參加長征的將士們卻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熊啟文在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五團醫務所里寫給父母及幺叔的信中,表達了對家人的掛念之情和參加紅軍的見聞:“查不知故鄉之事,亦不知大人玉體安否?而合宅人等可好否?實為男終日掛念”。“自參加紅軍以來,身體強健,日居快樂,并無疾病瘡毒之憂”;“在紅軍內面,官兵平等并沒有大小之分”。在信中,熊啟文描述了其在紅軍中的日常情況,并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對革命充滿必勝的信念:“現在革命正為高漲,東打西征,南討北伐,百戰百勝之鋼鐵。紅軍真正任何敵人莫能抵對。”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久久久久久|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资源|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小说|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欧美精品大香伊蕉在人线|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