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漫在探索中崛起
國產動漫電影《大圣歸來》和《大魚海棠》海報
9月15日至17日,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五屆動漫北京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眾多漫迷不僅可以漫步于二次元世界,還可以現場體驗VR智能硬件、主機游戲、手機游戲、動漫游戲及周邊衍生品等。
隨著《大圣歸來》、《大魚海棠》、《搖滾藏獒》等風格各異的國產動漫電影作品相繼推出,中國動漫產業用成績向關注者展現他們在努力將中國動漫產業推向新的高峰。中國動漫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是什么?已經成熟的日本動漫產業有何可取之處?
產業流程不同 市場效果迥異
9月20日,“老九漫畫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幕。王九成筆名老九,致力于漫畫創作30年。最近,在各方積極促成下,他的漫畫集《漫畫紅都》被改編為動漫劇,正在拍攝中。談到動漫產業,王九成滔滔不絕。
王九成說,中國動漫近幾年發展較快,但距世界動漫領先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相比之下,日本動漫風靡20多年,在世界一直居于領先地位,目前并沒有衰落的跡象。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日本動漫按照產業的規律發展,具有完整的產業鏈。
日本動漫產業的第一條產業鏈以漫畫和漫畫刊物為基礎。其按照漫畫刊登后的讀者量隨時進行調整,同時也隨時淘汰不受讀者歡迎的漫畫作品。這個鏈條的關鍵在于關注市場,也就是關注讀者。
第二條產業鏈便是將漫畫改編為動漫劇,加入動漫商的參與。當動漫劇播出后,收視率的高低便可以直接反映出動漫作品的受歡迎程度。相較于第一產業鏈對讀者的不自覺培育,第二產業鏈更為刻意鎖定觀眾。
第三條產業鏈為版權交易。日本對于動漫的版權十分重視。
第四條產業鏈便是市場上常見的動漫衍生品,比如,機器貓玩偶、《千與千尋》手提袋等。
相比日本動漫產業嚴格遵守產業發展規律、按部就班開發動漫產品,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道路與之大為不同。很多漫畫沒有刊物和圖書的基礎,出現在電視或者大銀幕上的時候也是觀眾第一次接觸它的時候。
“因為動漫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高技術的特點,直接做出動漫產品,用市場試水是十分冒險的行為。高投入的背后沒有高口碑的支撐,很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慘狀。”王九成說。雖然如《大圣歸來》等動漫作品用票房證明了實力,但是依然有例如《大耳朵圖圖》、《電光小子》等因創意受限而口碑平平的前車之鑒。
“日本動漫單行本最多投入20萬元,一部動漫電影的投入上千萬元。這樣的資金投入與國產動漫相比并不多。”王九成說。
拋開日本成熟的產業鏈,美國的動漫產業也是較為成功的案例。從“漫威”的不老英雄由“二次元”搖身變為“三次元”,到具有迪士尼夢工廠特點的畫風具有顯著識別性,在動漫產業方面,美國人似乎學會了德國人的謹慎,從漫畫到動漫,再到動漫衍生品,都是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
“由于產業流程不同,造成動漫市場迥異。沒有讀者基礎的中國動漫作品有時候像在下賭注,勝敗在此一舉的例子很多。”王九成說。
國內動漫產業現狀及問題
龐大的市場消費群體為動漫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資源和潛在保障。但是,國內動漫市場并不如預料中景氣。新三板上主營動畫制作的公司從凈利潤來看,今年上半年表現參差不齊,贏利和虧損幾乎各占一半。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水墨動畫將中國動漫藝術帶入了輝煌時期,那個年代的人對《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印象很深刻。中國動漫產業起步于90年代,現在仍處在發展階段。”王九成說。
2006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提出了包括:推動動漫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原創行為,推動形成成熟的動漫產業鏈;支持動漫核心技術研發,為動漫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支持動漫人才培養,增強動漫產業發展后勁;加強市場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為動漫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支持動漫產品“走出去”,拓展動漫產業發展空間;倡導行業自律,推動動漫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等諸多條例。
經歷10年的發展,在《意見》等政策和動漫企業及動漫人的努力下,如今,中國動漫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動漫產量不斷增加,動漫時長已躋身世界前三。
“如果能在世界各大動漫節上斬獲各種獎項,在動漫創作的同時提升藝術感,那我們的動漫產業將會得到更大發展。”王九成說,“我們應該按照產業規律走,端正價值觀。不要在動漫創作之初刻意強調所謂的價值觀,那樣觀眾不一定買賬。當然,也不是一以市場為標準就變得低俗。”
“增加資金投入,將資金有效利用,對于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也十分重要。”王九成說。在觀看一些國產動漫作品時常有人物表情不夠靈動、動作較為僵硬的感覺,那是因為動漫創作中設置的捕捉點少。比如,《大圣歸來》動漫深受觀眾歡迎,但是動漫人物依然表情僵硬、毛皮不飄,那是由于資金投入缺乏,造成捕捉點不夠而影響后期的觀影效果。
“同時,我國動漫創作仍然缺乏職業編劇。”王九成說。與影視編劇不同,動漫編劇要用畫面講故事。如何從傳統漫畫向新動漫轉變,用推、拉、搖、移、特寫等影視語言和蒙太奇的手法講好動漫故事,選擇何種敘事方式引起更多觀眾注意,這些都是動漫人進行產業探索的關鍵。
相較于編劇缺乏的問題,我國動漫題材選擇受限,內容也常敷于表面。我國動漫作品常有老酒新瓶,甚至抄襲的現象,動漫題材的創新問題引人關注。“日本動漫題材廣泛,涉及面多而廣,且對人性的挖掘深刻。比如,《千與千尋》就是丟失和尋找的主題,情感主線也十分清晰。我國動漫作品在題材選擇和內容的挖掘上,應把悠久文化和潮流信息以青少年能接受的方式表現出來。”王九成說。
在觀眾的定位問題上,應積極促成動漫作品的分級。日本動漫嚴格的劃分源于對市場的準確把握與定位,滿足了從兒童、少年、青年到成年,甚至少女等各個觀眾群體的不同需求。“動漫不只是少年兒童的需求,尤其是對于看動漫成長起來的一代,對于動漫依然存在需求。”王九成說。
除此之外,專業的動漫聲優也較為稀缺。一些動漫作品用女性的聲音代替小孩子的聲音,模仿不到位則會失去童聲稚嫩、無邪的感覺。而有一些動漫作品干脆選擇明星擔任配音演員,雖然保證了票房,但是否真的符合人物設定也未可知。
中國動漫產業未來發展之路
隨著“90后”“00后”的成長,看著動漫長大的他們自然成為了動漫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據《2016年中國動漫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統計,1990——2010年出生的人口為3.3億人。2015年,我國核心“二次元”規模達到5939萬人,“二次元”用戶總人數近2.19億,覆蓋了62.9%的“90后”和“00后”。2016年,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到2.7億人。
“如今動漫產業趕上了好時候,政府給予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不僅出臺了《意見》,而且文化部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同時,動漫教育體系也在逐步完善。”王九成說。
除了依靠政策支持,動漫市場的導向作用也十分重要。在動漫產業的未來發展中,應加強動漫市場的培育力度、增強動漫創作者對于市場的適應能力、擴大動漫市場的消費人群。“不應過分強調政策和市場誰指導誰,想要引領市場文化應該有社會責任感,才能讓老百姓發自內心掏腰包。”王九成說。
動漫衍生品作為動漫產業的終極產品,也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充分的開發。日本動漫收入中,70%來自于動漫衍生品;在我國,這個比率只為10%。國產動漫衍生品更多停留在對動漫形象的開發上,無論是玩偶還是模型。“如果將動漫人物、細節甚至情節融合到衍生品中,開發出例如飾物、優盤、打火機等多樣式,且生活中需要的衍生品,或者開發與動漫緊密聯系的游戲,那么,不僅受眾群體會增加,國產動漫受歡迎程度也會提升。同時,動漫衍生品也會帶來更豐厚的收益。”
如今,美國和日本也轉而關注中國的動漫人和動漫技術,說明動漫人才和技術的培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未來的動漫產業發展中,應尊重動漫產業發展規律,促進完善動漫產業鏈,繼續加強動漫技術的提升和動漫人才的培養。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才能借助國家動漫產業的東風,將動漫產業發展好。”王九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