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烈:中國網絡文學的社會擔當
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 夏烈
中國網絡文學的社會擔當,我想通過以下5個小點來說明這個話題,分別是:世界究竟有幾個?這幾個世界和我們話題當中的社會是什么關系?我們為什么要有擔當?網絡文學為什么必須要有社會擔當?網絡文學怎么樣履行它的社會擔當?
各位會問,世界究竟有幾個,這個話題到底你想說什么?我覺得跟我們這個網絡文學非常有關。自從做了網絡文學研究,我也是誤打誤撞或者說緣分,2006年開始,10年了,有緣進入網絡文學領域,中國網絡文學在2006年的時候我覺得已經有一個樣子了,應該納入我們主流,或者說作家協會和高校研究的關注范疇。但是這十年跟網絡小說打交道,讀網絡小說,真正打破了我對世界的理解,拉開了我自己對世界理解的層次感,我對“世界”這兩個字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通過讀網絡小說,我現在形成一個說法或者觀念,我說我理解的世界有三個,第一個就是PPT的,就是今天我們誰都知道的習以為常的物質世界,這是此生的一個物理空間,我們一生的軌跡將在這個物理空間完成,將服從這個物理世界的制約,我們的一生就是在這個世界當中完成自我。這個世界習以為常,所以忘記了它,但是又時時提起它,比如我們要呼應現在正在發生的種種事件,甚至各種熱熱鬧鬧的現實話題就是這個物理世界產生的。這幾年我思考,我說另外兩個層次,一個是文學的層次。古今中外的作家、文藝家都講到這個世界,這樣一個虛構的世界是以小說文本為代表的世界,就是第二世界。這個世界現在據我的了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人類文明的歷史怎樣漫長,第一個世界是我們必須參與和改造的,而人為的各種生產工具的產生是我們跟這個社會發生的關系,甚至是一種造物的方式方法。小說產生了這樣一個世界,通過文字的抽象又重現了一個生活方式,這個世界極大讓我們超越了身體當中的這個賴以生存的物理世界,我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發明。第三個世界是互聯網世界,已經超越了原來小說帶給我們這樣的一個虛構世界。現在我們講網絡文學是網絡文藝,正是在這樣一個新構的世界當中加以填充。這三個世界的關系,為什么我說跟網絡小說有關?因為網絡小說有很多講到世界、講到宇宙觀的問題,比如很多人會認為意識大陸無非是一種小說,逃避現實或者虛構一個世界讓你不需要附著于現場世界,但是我認為里面有人類共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它告訴我們還有多少可能性。寫字的人用文字來表達,但是物理學家可能過用互聯網來表達。這樣的三個世界跟我讀網絡小說這個世界有關系,從我自身從30歲到40歲的十年網絡小說閱讀有關系。我們的世界不止一個,比如佛教早有自己的說法,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到底有多少物質基礎講得非常清晰,所以每一個體系都有自己的世界觀、自己的闡述。
講這一闡述的目的是什么呢?三個世界與現實到底是什么關系。這三個世界是互相重疊的,必然就產生交互的影響。兩個新創的世界將干擾前者或者影響前者,而互相之間是不能取代的,從來沒有說互聯網世界有了就可以不要現實世界,它們是互相疊加、互相影響。包法利夫人年輕的時候到教堂求學,里面看了大量西方的羅曼史,這影響了她一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文學世界干擾現實世界。而互聯網世界使得在這個世界當中形成各種各樣的正面負面的、前進性、消極性的各種干擾和影響。這些創造、重疊、影響、不可區別性創造了了不起的人類,甚至了不起的YY,網絡文學秉承了這樣一種YY精神、想象力精神,它也是了不起的。另外一方面,因為它們互相重疊又不可取代,它嚴肅地告訴我們,任何一級世界人類文明的創生它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互補干涉,不是責任逃脫,新世界 的創造固然有逃避的功能,但是它要跟前者世界最終溝通、互融。也就是說二次元文化最終要破壁,跟三四元文化打通。隨著80后、90后的年齡慢慢成為社會的建設者,他們的文化正在代入三四元,代入我們現實的物理空間,甚至創造些ACT的詞語或者網絡用語,正在進入我們主流的話語系統,有時候《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這樣的報紙來用這個做標題,我們的領袖在新年致辭當中也會用“給力”這樣的詞。這個世界雖然有好幾個,但是這個世界只有一個。那么我們就要回到現實關系當中來考慮這些世界最后怎樣消融、怎樣合作。
第三個話題,我們為什么要有擔當。毫無疑問,首先我們是人,《編輯部的故事》的主題曲我認為就已經說明這個問題,“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走進我的視野,從此不再陌生,人類的面貌就是愛的表情。但是這個話題是永恒的,不會改變的,“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幾代人之間的結構最后是相互支撐,同一個社會甚至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也是相互支撐,二次元、三次元、四次元也是相互支撐。我們講命運共同體還要相互支撐。我記得最早聊天的時候講過網絡小說形成了一個情感共同體,這個很對,這個共同體形成的原因就是“人”字的結構要相互支撐,這是最本原性的原因。在這個意義上,我說今天任何一種文化,包括網絡文學、網絡文藝,它都是我們家、國、天下命運共同體的這樣一個構建當中的必要元素。
我唯一要說的,我很驕傲,習大大好幾次講命運共同體都是在浙江,無論是烏鎮互聯網大會,還是剛剛過去的G20峰會,反復闡述這個命運共同體,這個是最終要我們社會每一個個體參加,每一個人歸根結底在滿足你的基本物質需求乃至輿論需求之后,還是要修身,誠心正義才能修其平。
網絡文學為什么要有社會擔當?這些數據我愿意跟大家重溫。這樣一個網絡文學的規模,用戶規模3.08億,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2.8億,我們僅僅說我們現在手上拿著手機在讀網絡小說的2.8億,我做了一下折算,這相當于日本總人口的2.2倍,法國總人口的4.5倍,美國跟我們一樣幅員遼闊,但是我們的手機網絡文學用戶也占了美國的87%的人口。人口數量、覆蓋面已經決定了網絡文學需要認真的、嚴肅的考慮它的社會功能、社會價值、社會擔當。
剩下的一些數據我不一一念了,這都是在表征我們網絡文學今天的主流化、重要性、覆蓋面。
我昨天向傅晨舟要了一個數據,我想看一看咪咕平臺上有沒有手機閱讀年齡分布。拿出來之后我發現全年齡段全覆蓋,除了不拿手機看的小孩。你看,18到25歲17%,25到35歲32%,35歲到45歲35%,45歲到55歲17%,這樣的一個覆蓋全年齡段高比例的手機閱讀用戶的分布。
從這個角度來講,發展 了將近20年的網絡文學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就是我們社會擔當自然而然的邏輯關聯
最后一個層次,我們講網絡文學怎樣履行社會擔當。有人說你前面講的都稀松平常,都是在注水,沒錯,我向網絡文學一部分學習。但是這個地方想講一點“干貨”。我從怎樣履行社會擔當我從5個方面,我認為至少這5個角度是可以講一講我們怎樣履行社會擔當。
第一個,創造精進與創造自律。這是對網絡作家而言的。昨天我聽到老總們和作家們的論壇,謝思鵬講到要回到文學談一談,我拼命點頭。我是搞文學研究、文學評論的,但是這幾年我對產業毫無陌生,我對產業非常了解,所以對IP、產業運營、資本運營非常熟悉,但是網絡文學我們首先強調它的網絡性的話,中國20年的網絡文學發展,難道不應該強調文學性、經典性了嗎?它們之間至少是一個平衡關系,尤其是中國作協或者搞文學研究、文學評論的人,一定在網絡文學最后的落腳點是在文學上。一個網絡小說大紅大熱有它很復雜的原因,有機遇、有炒作、有IP化資本包裝,不證明它能長治久遠,不證明它能脫穎而出。我看小白文也有代入感,小白文也有高手,也有名作。但反過來我看到貓膩的小說,那種情懷,那種來自于傳統文化或者對哲學和人類精神的思考的東西,通過非常到位的人物故事、情節,仍然是一個好看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時候,我非常地喜歡和驚訝,乃至于在某些片斷當中我要留下來,可能還要裝逼一下流眼淚。這個流眼淚并不是說故事情節推動著我要流眼淚,是來自于他對傳統文化和人類精神的思考。比如說《將夜》寫夫子,天不生夫子萬古如常業,當他來講到一個唐朝的頂梁柱也就是夫子這個形象的時候,不是說光一個人,而是貓膩背后有宏大的背景,打通了當年我們對孔子的理解,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中國人文精神的理解。這才是我想要的創作精進。創作精進在這幾年無論是硬的原因,還是軟的追求,我們都要講自律的問題。20年了,我們一方面說萌芽期,另一方面20年已經成年了,拿身份證了,要求也應該不一樣。另外一個,藝術上的精進才是我們本質上的追求。
第二個,媒介管理和品牌意識。媒介管理肯定是我們管網絡文學最好的辦法,就像我們以前管雜志、管出版物一樣的。但是我說一定要把任何東西轉化成內驅力,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團結起來繁榮發展這個行業,是我們自己有品牌意識,我們的網站大多數是民營的,最早就是幾個愛好者、網絡文學從業者、寫作者自己花錢團起來的,不是后來那樣大資本進入的。那么多作家從你這兒出來,你的品牌意識就是你的內驅,我的“金字招牌”,我怎么樣能夠不擔當責任呢?
第三個,受眾分級和能量導向。我個人一直在中國的動漫、影視領域講,要有分級,分級是一種態度。有專家跟我說分不分級無所謂,說我已經過時了,為什么過時了?因為現實就是這樣,分了級沒有用。我心里暗暗想,分級不分級是我們一個成熟的、穩健的國家政府乃至成人世界的一個態度。如果你說現實就是這樣了,我態度就這樣了,那我昨天晚上這個PPT就不要改了。尤其是我們今天的很多網絡用戶是青少年,有一句話老生常談,很多人、很多領導、很多朋友都會說你愿不愿意把你這個小說給自己的兒女看,這個話雖然老套,但是如果我們職業化一點、專業化一點,我們至少作為現代人的心理結構當中,我們要有一個分級意識,我們要知道我們面對的受眾是誰。尤其今天的網絡小說非常有導向,唐家三少說我的小說就是給多少歲到多少歲的年齡段看的,唐家三少、土豆他們非常做正能量,這就是導向的問題。
第四,市場轉化和公益慈善。市場轉化是必須的,層出不窮的市場行為有創新,加以規約、加以管理把它有效地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轉化,產業轉化是必須的。一旦我們上市,一旦我們的作家收入過億,至少過千萬了,我們同時也要有公益慈善意識。我們是社會人,我們是有錢人,我們是有品位的人,我們通過自己的奮斗,十幾二十年成為這個社會階層的金字塔式的人物,今天還開這么大規模的研討會,一年比一年好,那么我們自己的自覺怎么形成,擔當自覺怎么形成,那就是對社會的回報就是要有公益慈善心。無論這個大善、小善,你捐一點書跟你的讀者分享,跟青少年講可以看什么,或者我的小說怎么引導你們去讀,都是公益慈善。
第五,合力繁榮和服務到位。無論是剛性的管理部門,還是柔性的像作家協會這樣的,大家一起面對這樣三個世界,互聯網世界剛剛到來,網絡文學、網絡文藝一定會繁榮。這樣一個局面下,我們必須要有合力,必須讓它更繁榮,而不是說懷疑它。合力繁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服務要到位,要體貼網站、網站作家的需求,甚至于某些階段性需求。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簡單地講,舉一個例子,浙江的網絡文學模式和創新擔當。這些點我們平時在作協內部工作交流講得非常多,可能很多外省網站和作家不太熟悉,但這是我們浙江網絡作家非常熟悉的事情,是我們2014年成立到今天的一些重要成果。我覺得我們就是創新和服務,工作一定要創新,因為前景非常美好。網絡文藝有哲學的基礎,也有我們各級領導的關懷,包括中國作協在座的李敬澤主席和陳崎嶸主席。我只強調一點,網絡文學是非常產業化和市場化的文學,它一定是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與綜合治理的思路。只要有這樣一個思路,只要雙管齊下,一定會做得更好,做得更繁榮。
非常感謝大家,我沒有把無厘頭進行到底,越講越嚴肅,也辜負了邵老師的期待,希望大家聽完這個PPT之后能笑一笑,我就非常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