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麗娜爾·吾甫力(維吾爾族)丨維吾爾文譯漢文創作感言
維吾爾族作家、詩人賽福鼎·艾則孜的長篇小說《蘇圖克·布格拉汗》是新時期維吾爾文學中的一部重要歷史小說,在維吾爾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蘇圖克·布格拉汗》中,作者以一個政治家的眼光、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出發,在認真研究維吾爾族歷史、文化、語言等多方面材料的基礎上,真實而客觀地反映了維吾爾族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的關鍵性人物,為當代維吾爾族長篇歷史小說的創作奠定了基礎。作者通過小說這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對本民族的思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民族觀。他在作品中提出了宗教和諧的思想,借作品人物之口表達了開放、包容的觀念。更為可貴的是,作者通過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揭露了1000年前的喀喇汗王朝時期分裂勢力利用宗教蠱惑人心、陰謀分裂國家的伎倆,對今天我們的反分裂、反滲透工作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正因為這部作品在當代維吾爾文學創作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的社會現實意義,以及作者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嫻熟的創作技巧、高尚的人格魅力,都吸引我閱讀、思考,進而產生了想把作品翻譯成漢語,讓更廣大的各民族讀者能通過漢語了解這部作品,了解維吾爾族歷史文化,不僅能“各美其美”,也能夠相互“美人之美”,最終達到“美美與共”,共建中華民族美好精神文化家園的目的。
我對文學翻譯工作的熱愛,源自于我對文學的熱愛。少年時,我熱愛維吾爾族的音樂、民間故事,受到了較好的傳統文化熏陶。我所生活的古城喀什,位居古代絲綢之路要沖,受多元文化的熏淘養育,成為維吾爾文化的重要搖籃,人杰地靈、文人薈萃。年輕時,我酷愛中國古典文學,上大學時我選擇了中文專業,癡迷于言簡意賅的古代漢語、神奇瑰麗的《詩經》,特別是與維吾爾族的柔巴依、格則勒十分相像的唐詩、宋詞,更令我入迷。這無疑為我的文學翻譯奠定了基礎。
后來,我在高校工作,進行關于文學和翻譯的理論研究,同時也從事翻譯工作。在翻譯完成《蘇圖克·布格拉汗》之前,我曾經翻譯出版了賽福鼎·艾則孜的詩集《獻給母親的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同時,還翻譯了喀什作家亞森江·薩迪克的長篇歷史小說《魔鬼夫人》等作品。文學翻譯過程,其實也是譯者提升自己、感悟歷史、關照生活的一種方式。
在維吾爾族文學發展歷程中,翻譯文學曾起過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時期甚至成為文學的主要內容。維吾爾族的文學翻譯出現過幾次高潮:一是唐宋時代以佛教為主兼有多種宗教、多元文化背景的翻譯文學時期,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翻譯文學作品;二是明清時代以伊斯蘭文化為中心,以波斯—阿拉伯文學為背景的文學翻譯活動,對近現代維吾爾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三是新中國成立后至今,維吾爾族的翻譯文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這一時期的維吾爾族翻譯文學,數量之多,涵蓋內容之廣泛,是以往的翻譯文學所無法比擬的。
今后我還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書寫新疆、書寫行進在當代絲綢之路上的新疆各族人民而更加努力地創作、翻譯,為新疆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