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寶音烏力吉(蒙古族)丨獲獎作品:《信仰樹》(蒙古文)創作感言
我出生于內蒙古昭烏達草原上的一戶牧民家庭,是父親惟一的兒子。小學畢業后,由于家長生病而輟學,在家過起了牧民生活。雖然離開了學校,但我的心總是在課堂上。我從一些老鄉家借來他們收藏的圖書,如饑似渴地閱讀和欣賞。故鄉還有烏力格爾、好來寶說唱人和民歌手、祝贊詞演說人等許多民間藝人。他們豐富的閱歷和精湛的表現能力,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3年初夏一個星期六下午,語文老師扎拉干巴亞爾給我們布置了題為《我的學?!返淖魑?。我坐在一束灌木叢下,寫了一首詩歌《我的學校》。結果,老師把我的作文抄寫在學校的黑板報上,讓大家欣賞,并說:“烏·寶音烏力吉會成為作家的?!蔽衣犃?,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之后,我堅持不斷地讀書和寫作。
在創作長篇小說《信仰樹》時,尊敬的扎老師當年的預言仍然鼓勵著我。我想,把預言、夢想變為現實時,需要勤奮、信念和不斷的學習。在文學創作方面,如果說蒙古族文化遺產和宗教信仰是栽培我的“信仰樹”的土壤的話,不斷地讀書學習是使它成活和成長的人為因素。
在50多年的寫作過程中,我把母語創作一直當做自己的幸福和喜悅。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通過母語創作而獲得“駿馬獎”,我內心充滿感恩。此時,我更加熱愛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文學。
從文化認同的觀點去觀察自己,我的身份就是我的母語。時代前進了,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我們需要用民族意識和母語思維去認識和表現這些變化。我們要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與先進文化之間的差距。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進步,才能縮小這個差距。要把母語思維的發展與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這將是我在創作上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