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可神化的IP,只有不容僥幸的匠心 《盜墓筆記》成為2016年暑期檔唯一票房破10億元的影片
井柏然(右)和鹿晗(左)給電影《盜墓筆記》帶來了超高人氣,也為IP改編提出了新課題:“流量小生”給影視作品帶來的關注多還是爭議多?圖為電影《盜墓筆記》海報。
上映38天后,電影 《盜墓筆記》終邁過10億元票房大關。對于“工業大片”的定位,10億元更像是個準入門檻。尤其當“盜墓筆記”影視化的轉碼在近一年中接連引發熱議,起始于網絡文學的超級IP改編值得重新檢視。
截至昨天,《盜墓筆記》 網劇已在全網播放了38.4億次,《老九門》電視劇網臺播放總量77億次,《盜墓筆記》 電影成為2016年暑期檔唯一破10億元的影片。但數字狂歡并不等同藝術盛宴,攤開“盜墓筆記”同一IP下的評價,小說全系列評分都在7.6分以上,但相關影視作品悉數處于及格線下。
當文字與影像的口碑并不趨同時,包括“盜墓筆記”在內,那些發跡于網絡文學的大IP均能引以為鑒———沒有可神化的IP,只有容不得僥幸的藝術匠心。
網絡文學的10年狂奔成就超級IP,也“預設”了多方競爭的危機
小說原作者兼電影編劇南派三叔曾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在那段借助微信進行的對話中,他對網絡生態有著復雜情感———10年來的“盜筆”品牌之路上,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網絡汪洋,是如何引著他乘風破浪予之生,便是如何翻江倒海予之痛的。
2006年初,機緣巧合下,徐磊第一次在網絡論壇里化名南派三叔寫小說。跳出個人經歷看,這段時間亦即2005年到2007年,實是中國網絡文學從快速積累到急速爆發的前夜,許多如今被年輕網民奉為“大神”的寫作者大都起勢于那階段。玄幻類最出名的5位作者“中原五白”里,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夢入神機、辰東4人崛起于此時。言情界藤萍、桐華、匪我思存、寐語者的寫作高峰也都集中在2005年到2007年間。
可以說,徐磊進入網文界踩準了最好的時機。敲下第一段“七星魯王宮”時,他連貼吧賬號都沒有,只有一串IP地址,顯示“浙江省杭州市網通”。但一窮二白并不妨礙帖子熱度,從第一章到更新完前4章,2萬多字,點擊量已過百萬。起點中文網找來,出版社編輯也把電話和郵箱直接回復在帖子里。距離網上連載不過半年,圖書 《盜墓筆記》 出版。
出書固然光耀門楣,網絡付費更把作家抬上財富榜。但寫作過程不乏痛苦。南派三叔在書里寫:“人的成長,是一個失去幸福的過程,而非相反?!弊鳛樾枰獞夷顏碇蔚谋I墓小說,“點子”枯竭是最可怕的。寫到第3部 《云頂天宮》 時,他已有明顯的倦怠感?!叭绻f第1部我能用20個梗,第2部就只有10個,第3部3個,再往后每部能有一個就不錯了?!彼掖彝旮?,覺得這種質量的小說可能會讓他失去讀者,所以打算就此擱筆,讓 《盜墓筆記》 以三部曲終結。但在讀者那邊,《云頂天宮》 卻好評如潮。
網絡受眾的不可捉摸性初現端倪,并不斷重復。第4部 《蛇沼鬼城》,作者自覺創作不錯,但讀者評價卻與前部截然相反。此后,他的狀態游移于第3、第4部之間,而粉絲關注的重點則漸從解密發散到莫名所以的各路支線。2006年到2016年,網文界早不可同日而語,“盜墓筆記”也不再專屬于南派三叔,許多人開始自發撰寫解讀和解構的文字。原IP已在千萬人心里有了不同的理解,這也為此后的影視劇改編不受粉絲待見,埋下伏筆。作者如此感慨:“‘盜筆’成為超級IP,有時想想,難言幸或不幸?!?/p>
粉絲是IP開疆拓土的底氣,也造就了節節攀升的口碑“債臺”
電影 《盜墓筆記》 剛發海報時,“稻米”(《盜墓筆記》 的粉絲自稱) 是一片歡騰的。經歷過去年夏天同名網劇帶來的目瞪口呆,龐大的粉絲群為電影海報里透露的細節津津樂道。然而,“電影與小說截然不同”。作為新人編劇,南派三叔坦言:“我第一稿寫完7萬多字,交到李仁港導演手中,他說如果把這些都拍成電影的話,至少有40多個小時素材?!比缓螅薷脑傩薷摹τ凇叭w出自小說的細節”,南派三叔舍不得刪,可要把它們裝進2小時的電影腳本,人物、過場、甚至情節都得大刀闊斧地砍。妥協與堅持之間,電影里留下了多少讓“稻米”心領神會的細節,就同時留下潛在的故事漏洞。
談起為何要一頭扎進影視圈,南派三叔的答案是:“我已經在書里待了10年,這10年間我都沉浸在同一個世界。當我恍然間抬頭,人世間已經過去10年,而我好像失去了什么。所以,我想從文字里跨出來,看看影視圈是什么樣子。這樣,等我年老時回頭,不會為錯過而懊惱?!?/p>
但相似問題被輿論解析,卻另有乾坤。有人把2010年視作南派三叔創作的分水嶺,2010年前,他孤軍奮戰,商業與文學兩張皮。2010年起,好萊塢工業化寫作進入視野,從此“南派”不只代表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這個團隊合作過小說,但《下南洋》 《聽雷》 都不算成功。隨后,團隊轉戰雜志,創辦 《超好看》《漫繪SHOCK》 《驚嘆號》 等,《盜墓筆記》 漫畫作為刊中刊登載。至此,團隊悟明白了,人們喜愛的是《盜墓筆記》,而非作者個人。一場圍繞“盜墓筆記”展開的矩陣式開發馬達轟鳴。
這兩年,游戲、網劇、電影、話劇,“盜墓筆記”的形態變了又變,粉絲是IP無限開疆拓土的底氣。可是,當情懷在一次次被商業利益裹挾后,取而代之的是節節攀升的口碑“債臺”。2015年網劇的李易峰、楊洋,今春 《老九門》 電視劇的陳偉霆、張藝興,再到電影的井柏然、鹿晗,參演 《盜墓筆記》 影視劇的無一不是流量擔當。最火的偶像連帶IP一次次被帶上熱搜頂端,但劇情硬傷、特效硬傷也接二連三讓高光下的作者被置于風口浪尖。
追究影視作品無法教人滿意的原因,南派三叔自認“時間是最大困境”。他很佩服漫威,能在影視化前,花5年、10年打磨視覺作品。但同時,他的影視改編卻總步履匆匆。藝術匠心? 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