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秋節習俗的演變 從祭月望月賞月到祈盼團圓
    來源:北京晚報 | 倪方六  2016年09月16日07:00

    五代時期周文矩所繪《仙女乘鸞圖》里的中秋大月亮(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北宋劉宗古所繪《瑤臺步月圖》中的中秋拜月場景(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明呂紀所繪《秋渚水禽圖》中的中秋月夜(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居巢所繪扇面畫中的賞月場景 (現藏于廣州博物館)

    古人很早就有一種對月亮的崇拜,到了秦漢時期,“月中有神靈”一說更被“具象”為“月中有恒娥”。恒娥即嫦娥,就是月亮女神。除了恒娥外,月宮中還有“金蟾”、“玉兔”等說法在民間也流行開來。而且,古人過中秋節的習俗也經歷了不斷演變:秦漢人迷信月之“神”性,流行“祭月”;唐朝人更看重月之“明”,喜歡“望月”;宋朝人則格外關注月之“美”,青睞“玩月”;明清時期,中秋之月又被賦予了“圓”的寓意,祈盼“團圓”成為中秋節的主題……

    祭月

    漢時“月”被視為“神”的象征

    中秋節始于何時?民俗學界一直認為秦漢時尚無這個“節”,真是這樣嗎?從東漢《四民月令》所記來看,陰歷八月已有“秋節”,“處暑中,向秋節,浣故制新,作袷薄,以備始涼。”這里所說的“秋節”,又叫“白露節”,也稱“八月節”,漢代稱“仲秋節”。仲秋即秋季第二個月,現代亦寫作“中秋”。為什么漢時八月的秋節被稱為“仲秋節”?因為之前的七月份還有一個“秋節”,即“立秋節”。

    《四民月令》還稱,漢時八月,各家還會通過占卜,選一個“良日”祭祀“常所奉尊神”,全家人“團聚”在家:“少長及執事者悉齊”,一起打掃衛生,祭祀供奉對象。其實不論是“白露節”還是“良日”,與現在的中秋節在時間上和內容上都已相當接近,可見,后世的中秋節不是無緣無故而來的。

    如果說中秋節的源頭是秦漢,賞月風俗又是始于何時?在秦漢人眼里,月亮是很神秘的天體,上面有“神”,稱為“月精”。倘若月亮出現異常現象,還會被認為是月神給人間發出的警示。所以,秦漢時期不是“賞”,而是“祭”。

    《漢書·五行志下》記載,漢成帝劉驁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秋八月戊午,下半夜時天上“兩月重見”。預言家稱:“言君弱而婦強,為陰所乘,則月并出。”后來漢成帝后宮里確實出現了趙飛燕、趙合德、班婕妤等“女強人”,當然這只是巧合,但也折射出古人對月亮之“神”性的迷信。據司馬遷《史記·封禪書》,漢朝皇帝會定期祭拜日神月精,有“朝朝日,夕夕月,則揖”的說法,意思是早上祭日,晚上祭月,但并不跪拜,僅作揖而已。漢代不僅出現了“秋祭月”的習俗,而且對祭月的方位也有規定,據《禮記·祭義》,“祭月于西”,或“祭月于坎”。

    望月

    唐時“月”之“明”最受推崇

    魏晉以后,真正的“賞月”概念慢慢出現,這從這一時間流行下來的詩句中,就可以看出來。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有《秋歌》18首,其中有7首均與“賞月”有直接關系。如有一首寫道:“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飏。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時歌》,傳為名叫“子夜”的晉朝女子所作,她除了在閨房中“看明月”,有時還與情郎相約賞月:“情人不還臥,冶游步明月。”

    隋唐時稱賞月為“看月”,或“望月”。此時,“賞月”概念已完全成熟,全唐詩中留下很多的詩文反映了賞月風俗。李白的《夜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便是其中的經典名篇之一。如果說秦漢人迷信月亮的“神”性,那么,隋唐時期,古人更看重的則是月亮的自然光輝,亦即月亮之“明”。

    “賞月”習俗由此被漸漸演變成“中秋節”,但唐代的這個節還遠遜其他節日,也無吃月餅一說。“賞月”時間除了正月十五之月(上元月)外,七月十五之月(中元月)和十月十五(下元月)也被視為賞月最佳時期。如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李群玉的《七月十五夜看月》:“朦朧南溟月,洶涌出云濤。”

    但相對來說,唐人眼里的最“明”之月還是中秋之月。“月到中秋分外明”。如張九齡的《望月述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白居易《江樓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韓愈的《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賞月

    宋時“月”之“美”成為賞月主題

    到了宋朝,“中秋節”已深入人心,并出現了“月餅”一詞,“團圓節”的概念也被開發了出來,賞月風俗漸漸普及。

    宋人管賞月叫“玩月”,這個“玩”字比前朝的“望”、“看”有了更多的韻味。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云外。閶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從孟元老所記來看,北宋人中秋賞月的興趣可謂前所未有。

    吳自牧在 《夢粱錄》卷四“中秋”條中則記錄了有關南宋人中秋賞月的風俗:“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絕。”

    為什么宋人對賞月如此癡迷?因為在宋人眼里,中秋之月是最美的。蘇東坡便寫透了月之“美”,其《水調歌頭》中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嬋娟”即喻月色之美。宋人對月亮之美的理解和描寫,可以說超越了所有古人,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曾贊嘆:“《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然其后亦豈無佳詞。”

    團圓

    明清時“月”有了“圓”的寓意

    明清時期,中秋節開始被稱為“團圓節”, “圓”的寓意使中秋節成為僅次于春節的又一重要團圓的節日。明止庵法師《中秋奉懷幻隱禪師》詩稱:“秋正平分月正圓,峰前桂子落亭前。”作為出家人,法師對中秋之月的第一感覺便是“圓”。類似的,清納蘭性德《高樓望月》也稱:“青天如海水,碧月如珠圓。月圓以復缺,不見長安客。”

    從對圓月的期盼上也能看出明清人對月亮之“圓”的看重,明朱無瑕《游子》:“厭聞殘漏聲,愁見不圓月。”明欽叔陽《涼月》:“月缺不復圓,乃敢與君絕。”古人對月亮之“圓”的理解,還表現在中秋節消費品的選擇上。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

    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一詞因何而來?也是因為一個“圓”字!明張瀚《松窗夢語》釋稱:“中秋供月以餅,取團圓之象,遂呼‘月餅’。”有的地方稱月餅為“團餅”或“圓餅”,還有的干脆直呼“團圓餅”。明《正德瓊臺志》記載:“中秋玩月,城市以面為大餅,名團圓餅。”

    從“月餅”到“團餅”、“圓餅”、“團圓餅”,這些不同概念均反映出明清時期對中秋賞月的理解開始有別于過去,“團圓”已成為中秋節的主題。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精品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 |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 99re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51视频精品全部免费最新|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夜夜爽范冰冰| 精品日产一卡2卡三卡4卡自拍 |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6| 日日夜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18|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国产精品久线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四虎| 久久福利资源国产精品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