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時代主題 催生豐碩成果——廣東省作家協會五年工作綜述
2012年3月24日,由中國作協創研部、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的廣東青年作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自中國作協八代會召開以來,廣東省作家協會在中國作協的指導和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以“出精品佳作、出優秀人才、出創新理論”為目標,切實履行好聯絡、協調、服務的基本職能,因地制宜開展文學工作,創作成果更加豐碩,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文學惠民成效顯著。
抓好“兩深入”,堅持正確導向
“深入學習”取得成效。廣東省作協始終堅持黨的文藝路線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組織廣大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動員大家把思想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更加自覺地擔負起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學的神圣職責,讓“文學夢”融入“中國夢”,以“文學夢”表達“中國夢”。省作協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切實轉變機關作風。一大批有影響的老中青作家簽署了《廣東文學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議書》。鼓勵有創作實力的重要作家參與中宣部等五部委組織開展的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文學創作活動,推出了一批形象詮釋“中國夢”的主題鮮明、藝術質量較高、讀者廣泛歡迎的精品佳作。
“深入生活”形成機制。廣東省作協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幫助作家深入基層蹲點采訪,先后組織了全省普通勞動者文學創作和宣傳專項調研、廣東農民工詩人群體情況調研。面向全省作家開展了“廣東省定點深入生活專項活動申報”活動。先后舉行了“解讀潮汕人精神文學采訪活動”、“海上絲綢之路文學創作采訪活動”、“廣東百名作家走進肇慶文學采訪創作活動”、“醉美儒鄉作家采訪活動”、“全國百名作家走進中央蘇區南雄”、“‘甲午戰爭——百年歷史足跡追尋’文化交流和采訪活動”、“粵滇茶文化比較交流和采訪活動”等。組織廣東作家赴內蒙古阿拉善地區與內蒙古作協進行采訪學習交流活動。配合廣東省作協與內蒙古作協“結對子”活動,《作品》推出了“內蒙古作家專號”(2015年2月下半月刊)。
推動“兩創”,鍛造文學精品
扶持重點選題創作。廣東省作協緊緊扭住創作優秀作品的中心任務,一方面,以廣東文學院、廣東網絡文學院為基地,統籌規劃文學精品創作項目和文學培訓、研究、采訪活動,建立重點項目跟蹤機制。另一方面,組織專家認真研究廣東文學重大、重點題材,向全省公開進行選題招標,探索建立簽約委托創作、征集獎勵好作品的新機制。先后組織廣東作家集體創作廣東扶貧開發工作全景式紀實文學《大愛》、“廣東好人”系列報告文學。2014年和2015年共確定重點選題作品29部。配合做好重大選題扶持保障工作,聯合省委宣傳部召開了兩次“廣東省文學創作重點選題座談會”。
促進網絡文學創作。廣東省作協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凝聚創作人才、努力搭建平臺,探索建立符合網絡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創新、發展機制,為繁榮網絡文學創造良好環境。廣東網絡文學院采取靈活手段聯系全省各地網絡創作者,策劃選題組織精品創作,倡導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每年舉辦一期廣東網絡作家高級研修班,網絡文學創作培訓工作形成常態。堅持辦好《網絡文學評論》雜志,繼續擦亮專業網絡文學批評和理論刊物品牌。2013年,廣東省作協聯合中國作協在北京召開了廣東網絡文學作品研討會。同年,由廣東網絡文學院與盛大文學等多家文學網站進行戰略合作伙伴簽約,開展多領域合作。舉辦了“廣東網絡作家與外國學者對話”活動。2015年5月,正式成立廣東網絡作家協會,并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此外,配合中國作協工作,召開了網絡作家座談會和非網絡作家座談會。還與浙江省作協聯合舉辦了網絡文學調研座談會。
加強“兩評”,引領文學風尚
文學評介提升影響。廣東省作協充分發揮文學評論引導文學創作、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在北京先后舉辦了廣東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羅春柏詩集《枝頭的綠羽》作品研討會、吳君作品研討會、彭名燕長篇小說《傾斜至深處》研討會、陳啟文長篇小說《江州義門》研討會、申平動物小小說集《野獸列車》研討會、熊育群長篇小說《連爾居》研討會、南翔小說集《綠皮車》研討會、陳啟文報告文學《命脈——中國水利調查》研討會、張培忠紀實文學《海權戰略》研討會、“我看清了風的形狀——2015廣東詩人北大行詩歌研討會”、熊育群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研討會等。在廣東舉辦了紀念蕭殷誕辰100周年學術座談會。先后舉辦李科烈散文集《聆聽天籟》研討會、王心鋼長篇小說《水滴》研討會、“張慧謀、徐東、王威廉、陳再見四作家”作品研討會、羅宏長篇小說《騾子和金子》作品研討會。先后組織“原鄉的寫作——嶺南本土作家作品研討會”、“嶺南風——四作家作品研討會”、“嶺南新新實力作家作品研討會”,集中研究宣傳了黃金明、游子衿、陳再見、鐘道宇、王哲珠、鮑十、盛瓊、吳君、鄭小瓊、盛慧、王威廉、馬拉、舊海棠、陳崇正、鐘二毛共15位作家作品。為了推介廣東文學新作佳作,廣東省作協堅持每年舉辦一屆全國“名刊名社名編”筆會。自2013年創辦“文學·現場”起迄今共舉辦活動近70場。自2014年起,聯合《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主流媒體實施“廣東文藝評論提升計劃”,開辟專欄專版刊登關于廣東文藝創作現狀的系列報道。還舉辦了廣東文學評論研修班。
文學評獎強化導向。廣東省作協嚴肅評獎紀律,完善規則程序,堅持評審標準,確保文學評獎導向性、權威性和公信力。舉辦了第九屆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評獎,聯合佛山市南海區舉辦了第一、二屆廣東省“大瀝杯”小說獎和第二、三屆廣東省“九江龍”散文獎,創辦了廣東省“有為杯”報告文學獎、廣東省“桂城杯”詩歌獎。組織第二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評選,作家劉斯奮、岑桑、黃慶云、章以武等獲獎。組織第二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藝術家評選活動,作家魏微等獲獎。舉辦了“廣東精神贊”詩詞賦全省征文活動、廣東省優秀兒童童謠征集活動、廣東環保詩歌大賽、“廣東省高等院校校園作家杯”征文比賽、“中國夢·我的夢”主題詩詞創作邀請賽等。一批廣東作家作品先后獲得全國各類文學獎項,主要包括:陳詩哥獲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蔣述卓、黃慶云、謝有順、鄧一光、鄭玲、筱敏、王十月、盛可以、鄭小瓊、艾云、陳啟文、吳君、塞壬、丁燕、龐貝、申平等作家分別獲得中國文藝評論獎、中國傳記文學優秀作品獎、徐遲報告文學獎、老舍散文獎、冰心散文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全國孫犁散文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柔石小說獎、郁達夫小說獎、孫犁散文獎、林語堂小說獎、梁斌小說獎、《人民文學》中短篇小說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中國作家》劍門關文學獎、“茅臺杯”《小說選刊》獎、《民族文學》年度獎、十月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在場主義散文獎、《兒童文學》十大青年金作家獎、中國星星年度詩評家獎和年度詩人獎等。
深化“兩改革”,激發文學活力
推進文學院改革。廣東省作協穩妥推進“作家簽約制”改革,加強選題管理,探索建立扶持簽約作家長效機制。2012年,聘任第三屆廣東省重點文學創作扶持資金簽約作家37人,第四屆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39人。2015年,聘定第五屆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50名,其中新簽約作家32名,“70后”、“80后”作家、女性作家、詩人、散文家所占比例明顯增加,還吸收了網絡作家。近年來,策劃組織了“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暨廣東文藝精品專項資金扶持作家作品匯展”系列研討會、簽約作家高級研修班等。
完善文學職稱改革。廣東省作協繼續全面鋪開地級以上市文學創作職稱改革工作,調整規范評審工作流程,堅持以作品質量為評審依據。創新工作手段,開辦“廣東省作家協會繼續教育管理網站”,促進文學創作專業科目和選修科目網絡培訓。實施簽訂“評委承諾書”制度,嚴格評審紀律。機關紀委全程監督職稱評審工作,進一步提高評審公信力。目前,全省獲得文學創作職稱人數共550人,其中一級80人,二級136人,三級318人,四級16人。
發展“兩平臺”,打造協作新格局
優化文學創作和發表平臺。廣東省作協重視抓好文學基地創建,加強報刊社網管理。先后在南雄帽子峰林場、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建立了廣東作家創作基地,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廣州市龍口西小學、佛山市一中等省內34所中(小)學校設立小作家文學創作基地。還配合省委宣傳部創新項目,參與打造深圳、東莞市兩個“勞動者文學創作孵化中心”。《作品》雜志自2014年起全面改版,提出“好作品讓生命發光”辦刊理念,刊發了一大批海外及港澳臺地區華文優秀作品,首發原創作品被國內重點文學選刊轉載量位列文學刊物前茅,榮獲“中國最美期刊”、“2015年度中文報刊海外發行最受海外讀者歡迎TOP50”稱號。《新世紀文壇》報著力打造廣東特色文學評論平臺,整合高校資源,挖掘培養出一批文學評論新銳。《少男少女》雜志以正確的導向、不斷創新的辦刊方式和新穎活潑的內容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和德育熏陶,積極朝多元化、立體化發展。《粵海散文》每期刊物被1600多家圖書館收藏。《中西詩歌》為世界華文詩歌創作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廣東作家網及時發布全省文學工作信息、國內文學新聞動態、報刊閱覽和名家作品,與廣東省殘聯認真合作辦好國內第一家殘疾人文學電子期刊《自強濤聲》。
構建文學合作和交流平臺。廣東省作協大力構建“小作協、大協作”工作格局,合作交流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聯合新華社、中國作協創研部、水利部新聞宣傳中心、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省殘聯、《羊城晚報》《南方日報》、花城出版社、騰訊文學、深圳市文聯、深圳大學、東莞市文聯等舉辦研討會、培訓班、征文活動,多形式全方位宣傳評介“文學粵軍”。與南方日報報業集團、東莞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聯合佛山市作協、佛山市南海區文體旅游局舉辦了第三屆全國“90后”作家交流會。聯合內蒙古作協、花城出版社舉行了“內蒙草原與嶺南文學之夏”文學活動。聯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人民文學》《GQ智族》、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共同發起了2015南方國際文學周。聯合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廣東廣播電視臺舉辦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歷史不會忘記”詩歌朗誦會。聯合深圳市文聯、深圳市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舉辦了“詩潤福田之國際華文作家交流會”系列活動。聯合中國作協、深圳市文聯等舉辦了2015中國女性作家峰會。聯合深圳市福田區在深圳市舉行了“中國夢·深圳情”粵港臺華文作家筆會。配合中國作協工作,接待尼泊爾作家代表團訪粵。派遣廣東作家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先后赴英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土耳其、越南、尼泊爾等國家訪問。推薦多名廣東作家參加了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天津國際寫作營、“漢長安城”采訪等活動。還切實做好國際筆會廣州中心的日常事務性工作。接待了山東、浙江等省作協來訪。
重視“兩服務”,壯大文學隊伍
加強培訓普及服務創作。廣東省作協舉辦了省作協新會員文學創作培訓班、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研修班、廣東省文學創作專業繼續教育培訓面授班、“80后、90后”作家創作培訓班,先后聯合省殘聯舉辦廣東省殘疾人作家暨韶關作家創作培訓班,聯合廣東廣播電視臺舉辦廣東省首屆影視編劇高級研修班,聯合魯迅文學院、深圳市文聯舉辦廣東中青年作家非虛構文學創作班。其中,影視編劇高級研修班接收了湖南、四川、河北省多家電視臺所輸送學員,“80后、90后”作家創作培訓班招收了內蒙古作協推薦學員。面向大中小學校園,省作協堅持開展“文學進校園”活動,近五年組織文學講座超過150場。聯合北大詩歌研究院舉辦了“廣東詩歌進北大”系列活動。聯合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連續承辦一年一度的小學生詩歌節。聯合全省首批小作家文學創作基地,策劃組織了“導師精品大講堂”。
加快職能轉變服務作家。省作協探索新的服務管理方式,在團結新文學群體方面有所突破。團體會員在原有公安、檢察、地稅分會基礎上,拓展成立了鐵路分會、殘聯分會、青年產業工人分會。成立了廣東省小作家協會,后備文學人才梯隊向中小學校延伸。完善會員作家常態化聯絡機制,積極組織開展了走訪慰問“抗戰期間開始文學創作的老作家”活動。截至2015年底省作協會員共有3561人,中國作協會員共有485人。基層文學隊伍不斷擴大,目前各地級以上市作協會員共有79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