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時代旋律 攀登文學高峰——河南省作家協會五年工作綜述
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論壇
在中國作協的有力指導下,在河南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的領導下,在各級作協及有關單位的支持下,河南省作協團結帶領全省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精神,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辛勤耕耘、開拓創新,在文學活動開展、文學精品創作、作家隊伍建設和協會工作方面取得可喜成績,使我省文學事業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勢頭。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文學活動奏響新旋律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文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作用。五年來,省作協緊扣時代脈搏、服務發展大局,以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唱響主旋律。圍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舉辦主題文學采訪活動,20多名作家深入到基層,分別奔赴常平抗日阻擊戰遺址及博物館、許河事件遺址等地進行參觀、采訪,汲取了充分的創作靈感,積累了大量的鮮活素材;舉辦楹聯詩詞征集活動,收到抗戰題材的新詩、古體詩詞、楹聯稿1018篇(副)。圍繞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舉辦老中青三代作家、評論家座談會。舉辦“中原頌——河南優秀詩歌、報告文學作品征集評選活動”,與省文學院“中原唱響中國夢”活動相結合,推出了一批反映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的優秀詩歌、報告文學作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之際,30余位詩人奔赴水源地南陽鄧州、淅川采訪,將創作的作品結集出版,并在鄧州舉行了萬名群眾參加的“南水北調·鄧州情”詩歌朗誦會,規模宏大,反響強烈。
二、組織開展各類文學研討活動,打造“中原作家群”這一文學名片。會同省文學院等在京舉辦“文學中原崛起”系列活動,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為窗口,連續舉辦了“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論壇”、中原作家之夜、京豫作家創作交流座談會、中原崛起——中原作家群讀者見面會、大氣人生——文學豫軍讀者見面會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了崛起的中原作家群體取得的創作成就;舉辦河南省青創會、河南文學創作會議以及文學創作研修班、首屆“非虛構文學”創作培訓班暨創作筆會等。會同省文學院、省詩歌學會等單位在鞏義舉辦第二屆杜甫國際詩歌節活動。來自日本、美國以及國內的百余位詩人、學者齊聚鞏義杜甫故里,祭拜偉大的詩圣杜甫,詩歌節還以“杜甫詩歌傳承與當代詩歌精神”為題舉辦了高端論壇。五年來,會同有關單位在省內精心組織開展了百余場文學研討活動,一是針對不同文學現象和文學門類的專題研究,如會同中國作協創聯部、省文學院和周口市作協舉辦周口作家群崛起現象研討活動;會同省文學院、省詩歌學會等有關單位舉辦多屆黃河詩會,并舉辦了四屆“中原詩群高峰論壇”等;二是加強對作家作品個體的研究與推介。對李佩甫的《生命冊》、邵麗的《我的生存質量》、喬葉的《認罪書》、墨白的《欲望》、李天岑的《人道》、黃旭東的“青春三部曲”、行者的《對話別廷芳》、柳岸的《我干娘柳司令》、韓達的《菩提樹》、傅愛毛的《男女關系》、趙瑜的《女導游》等長篇作品進行了研討;對趙文輝的《一個人的豫北鄉下》、陳峻峰的《三炷香》、青青的《落紅記》、馬新朝的《低處的光》《花紅觸地》、劉宏志的《墨白小說研究》、楊曉敏的《小小說是平民藝術》等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和評論系列進行了研討。此外還有老張斌文學創作55周年紀念會和作品研討會、王綬青文學創作60周年紀念會和作品研討會等研討活動。這些活動有效地擴大了作品的傳播度,也全面提升了河南作家的影響力。
三、開展“深扎活動”,講述河南故事。中宣部、中國作協、河南省委宣傳部及各級文藝主管部門將積極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明確列入重點工作具體規劃。我省廣大作家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去年,省作協主席團作家、文學院的專業作家、簽約作家20余人通過多種不同方式和渠道,進行“深扎”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地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時代風采,創作出一大批弘揚中原文化的優秀作品。今年,第二批深扎作家也已開始創作活動。
創作豐收、精品迭出
河南文學實現新突破
在中國文學的版圖上,中原作家群是公認的一支勁旅。近年來,河南作家在堅守中變革、在沉潛中前行,他們以獨立的文學精神和自覺的文學意識,以全球性視野觀照本土經驗、書寫本土經驗,以沉甸甸的收獲,實現了新的跨越。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全省作家共出版、發表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評論、報告文學、翻譯等2000余部(集),創作或改編電視劇、電影百余部,不少作品出版、發表后產生較大反響,多部作品和多位作家獲得重要文學獎項。
其中引起文壇廣泛關注和肯定的代表性長篇小說,包括李佩甫的《生命冊》先后獲得第二屆施耐庵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長篇小說雙年獎等,2015年8月,《生命冊》又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實現了河南本土作家在這個重要獎項上零的突破,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邵麗的《掛職筆記》獲第三屆《小說選刊》年度大獎和第二屆《人民文學》中短篇小說獎,《劉萬福案件》獲《小說月報》百花獎和北京文學獎,《第四十圈》獲2014年度人民文學獎,《城外的小秋》獲十月文學獎。喬葉的《最慢的是活著》獲得第三屆北京文學獎、首屆郁達夫小說獎、首屆錦繡文學獎、第十二屆莊重文文學獎等,《認罪書》獲2013年度人民文學獎。何弘《網絡化背景下的小說觀念》獲第七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馬新朝組詩《黃土高天》獲“聞一多詩歌獎”、中國詩人獎,組詩《中原詩志》獲人民文學詩歌獎;劉先琴的報告文學《玉米人》、孟憲明的《念書的孩子》獲中宣部第十三屆“五個一工程”獎;王鋼的《英雄不老》獲中國短篇報告文學獎一等獎;傅愛毛的《天堂門》《你是我的眼》獲《小說月報》百花獎。趙大河的《回家的路》獲首屆《中國作家》舟山群島新區杯短篇小說獎。王劍冰的《聆聽》獲中國西部散文獎,《水墨周莊》獲第三屆冰心散文獎。魚禾的《駕駛的隱喻》獲十月文學獎。另有一大批優秀作品入選全國各類被廣泛認可的文學獎項和排行榜,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韓等多種文字推介到國外,引起了持久的關注和影響。
精心籌備,嚴密組織
順利完成省作協換屆
2015年11月,省作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鄭州舉行。全省老中青三代作家代表歡聚一堂,回顧河南文學事業發展歷程,共商我省文學事業發展大計。大會通過了省作協第五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修改通過了新的章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機構。邵麗當選省作協主席,馬素芳(魚禾)、王劍冰、馮杰、劉先琴、孫郁(墨白)、李巧艷(喬葉)、楊曉敏、何弘、張鮮明、南飛雁、韓達、廖華歌當選省作協副主席。會上還宣布了省委省政府關于表彰獎勵李佩甫同志的決定,授予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河南省文學創作杰出貢獻獎”,并向李佩甫頒發獎金50萬元。
有的放矢、注重實效
文學批評文學交流開辟新空間
河南文學的豐收,離不開文學理論評論群體的有力推動。河南的文學理論評論家的理論建樹與文學跟蹤、理論家與創作者的空前團結,為河南文學的繁榮提供了和諧創新的氛圍。近幾年,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在鄭州師范學院成立,當代河南文學與中原文化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在信陽師院成立,會同有關單位舉辦了中原論壇以及一系列批評和交流活動。在評論著述方面,何弘以中原作家群為評論和研究重點,出版了《超越還是重復——中原文學論稿》,并完成了中國文聯重點課題《網絡化背景下的文學藝術》。同時,省作協會同文學院通過多種舉措,積極加強與各高校評論家的聯絡,使我省的文學評論人才資源得到了進一步優化整合。劉海燕、劉宏志、孔會俠、張延文、呂東亮、任瑜、李勇等一批中青年文學評論家跟蹤我省文學創作的脈絡,在敘事學、城市文學、革命文學等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在全國發表了一批評論文章。
拓展職能、強化制度,
不斷提高省作協服務能力
五年來,省作協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加強同全省會員的聯系、溝通,在服務中樹立形象、聚攏人氣、增進團結,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增強廣大文學工作者對作協組織的向心力和認同感。
一、充分發揮文學獎項的激勵作用。2012年,組織召開首屆杜甫文學獎頒獎典禮,為8個門類20部獲獎作品頒獎,來自全省各地的160余位中青年作家、評論家參加了頒獎。這一獎項極大地引導和激勵了全省作家的創作積極性,獲獎作品既有豐富的時代氣息,又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極具代表性。2016年,又組織開展了第二屆杜甫文學獎的評獎工作。經過征集、初評、終評等一系列環節,歷時半年之久,最終評選出10個門類共27部獲獎作品。
二、加強文學陣地建設。省作協所屬內資《河南作家》持續樹立精品意識,保持著較高的辦刊質量,是河南文學面向大眾的窗口和重要陣地。河南作家網的建立開通搭建了河南文學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新橋梁。網絡論壇活躍,及時發布省作協和各基層作協的活動新聞和訊息,開通后很快成為廣大會員和文學愛好者交流與合作的快速渠道,深受歡迎。文學院與開封大觀雜志社自2014年開始聯辦《大觀·東京文學》,推出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引起文學界關注。省作協還連同《莽原》《散文選刊》《小小說選刊》等省內重要文學刊物挖掘和推介文學新人,借助于這些刊物的力量,進一步擴大了中原作家群在全國的影響。
三、加強文學隊伍建設。實施簽約作家制度,是推動文學創作后備力量發展,培養壯大中原作家群的重要舉措和有益嘗試。在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的領導下,省作協會同文學院,建立了長期的穩定的簽約作家體制,共簽約了三批作家,目前有簽約作家32人。對于簽約作家的創作、作品出版給予經費、推介等多方面扶持,并聘請多位著名作家、評論家擔任導師進行具體指導。近年來,會同文學院和出版社共同編輯出版了以青年作家為主的《中原之星文庫》,目前已經出版了20人的作品集。并會同省文學院實施了“重點作品扶持工程”,對一些重點作品進行了切實有效的扶持,成效顯著。簽約作家陳宏偉的小說集也入選21世紀之星文庫。同時,省作協不斷加強同全省會員的聯系、溝通,在服務中樹立形象、聚攏人氣、增進團結,通過服務加強聯絡、協調,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增強廣大文學工作者對作協組織的向心力和認同感,使我省文學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有省級會員4746名,國家級會員318名。
四、延伸服務手臂。高科技的應用,為文學提供了新的載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作家的創作理念和生產方式。一方面堅持用傳統方式凝聚作家,另一方面關注新的文學類型、文學組織和文學群體,延伸工作手臂、創新工作方法,改變服務方式,積極團結青年作家和網絡作家。省作協正在積極籌備成立河南省網絡文學學會,進一步加強我省網絡文學創作研究,培養網絡文學創作人才,推進網絡創作文學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