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世界舞臺上用美術講述中國故事
西湖景色 陳家泠
9月4日晚19時許,出席杭州G 20峰會的35位國家元首、國際組織領導人盛裝出席大會正式晚宴前,在著名的杭州汪莊一號樓正廳中國畫作品《西湖景色》前分別合影留念,成為一個地球村家庭式友好、和睦的瞬間。 《西湖景色》的作者是年近八旬杭州籍的藝術家——早年畢業于浙江美院的陳家泠。
中央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決策,使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成為了一個必然要求。中國美術對世界講述中國故事,是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分內事。隨著杭州G 20峰會的舉辦,中國美術講述中國故事再一次引發了世界的關注。當元首們的身影出現在杭州中國園林中、駐足于一張張中國畫前時,通過電視機,全世界的目光都會感受到中國文化、中國畫的獨特情韻。在這眾多的中國畫作品中,享譽中外的著名畫家陳家泠的作品更顯清雅脫俗、別具一格。用中國畫講述中國故事,這是從改革開放以來陳家泠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錢曉鳴:您從改革開放之后到國內外辦展覽,到APEC世博會采用了您的圖案、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用了您的作品,一直到這次G 20主題創作。這個過程中,您是怎樣用您的創新理念來講述中國故事的?這次以G 20為主題的創作有什么樣的思考。
陳家泠:這次應邀為G 20峰會創作了4張作品,都展示在重要位置。多年來,用中國畫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
西湖本來就是以荷花聞名的,從世界的角度來說是和美,從西湖的角度來看,以荷花為主題做詩詞的很多,“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還有為什么畫西湖風光?那就是要體現西湖的那種優雅、安靜、綠色、寧靜的意境,有一種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的內在生命力之感。我們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要表現一種具有生命力的、像天堂一樣美的境界,實際上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所以我的方法就是將宋代米氏云山進行一些現代轉化。作品把現代建筑和現代的山水完全融為一體,是這張畫成功的地方。我認為要古為今用,不能古為古用,如果畫出來像古代作品一樣,那藝術的方向就有問題了,我們肯定要現代才能代表現代,才能代表歷史。
錢曉鳴:您在創作中強調“和美”的理念,您認為美與藝術的關系為何?
陳家泠:美就是藝術的境界、創造的境界。音樂、戲劇藝術也同樣都要追求美,通過美感打動人。
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人美” ,美是一個最高的境界。“人美”不是停留在形象美,形象美只是表面的,什么叫“人美” ?就要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文化修養美:你要有文化,沒有文化,沒有修養什么地方都是不美的,如果一個人很漂亮,一天到晚說臟話,一點文化也沒有,本來很漂亮也不美了,所以第一點一定要有文化有修養。第二,道德修養美:你看起來是很漂亮,如果道德品質不好,偷偷摸摸的,再漂亮也是小偷,必定道德品質要好。第三,氣質高尚美:氣質要高尚,不能小里小氣,待人要很和氣,很有修養。第四,談吐儀表美:要穿著整潔大方,談吐、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人美需要有文化、有道德、有氣質、有儀表。現在我們看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最快、最高、最強就是美,誰最美誰就是金牌。比如跳水運動員翻滾、入水,做標準了就美。另外還有一種美,就是品質意志的美,勝不驕,敗不餒,就像女排,為什么號召大家都要有女排精神?因為她們有拼搏精神,有意志美,不是說她們的形象多美,而是競技意志很美,我們就欣賞這種美。舉重等運動是健力美,跳高、體操是動作美……看高水平的比賽就是美的享受,奧運會就是一種美的享受,這個呼喚“和美”的時代到了。
今天藝術家創造的美,是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作為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畫家,在這個時代要表現這個時代的美,而不是古代人的美,這是民族需要的。每個時代都需要有自己時代的審美標準,這很重要。
錢曉鳴:您認為美術等藝術門類在G 20這個宏大主題中的作用是什么?
陳家泠:在杭州舉辦G 20,就是要展示中國當代的時代美,展現我們東方的美、東方的文化。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現在是我應該對當代世界文化和藝術作出新貢獻的時候了。對美的追求,是當代文化的一種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新貢獻、新啟迪的新機遇。文化藝術倡導一種創造性,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種創造性就是一種生產力——我們的生產力有兩種,一種是有形的物質的生產力;還有一種是無形的精神上的文化上的生產力,我認為這一點通過G 20的展示也體現出來了,對我們也是一種啟發。這種文化的美是一種創造力,是一種生產力。G 20要面臨的是探討如何提高全世界的生產力問題,而文化的發展,則利于社會和諧、開放、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