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雕塑的大涼山
“我敬畏群山,因為我的部族就生活在海拔3000米的群山之中,群山已經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在那里要看一個遙遠的地方,你必須找一個支撐點,那個支撐點必然是群山。群山是一個永遠的背景。在那樣一個群山護衛的山地中,就是彝族人生活的地方……”深愛著自己民族故土的彝族詩人吉狄馬加,用飽含深情的作品打動了千萬人,讓世界認識了彝族和大涼山。
攝影家吳久靈同樣被古老的彝族、神性的大涼山深深吸引著。20多年來,他每年只身深入到大涼山,用鏡頭追蹤記錄著彝族鮮活的生活形態。為了能拍攝到彝族人民淳樸真實的形象,展現出他們堅韌不屈的精神世界,他翻山越嶺徒步走進邊遠的彝族山寨,全身心地融入進他們的生活,貼近他們的內心,熟悉彝族的生存歷史,感受他們的民族性格,最終尋找到了用光影表現這個古老民族的藝術途徑。為了追逐這一光影夢想,他在拍攝途中遭遇過翻車、泥石流、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甚至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然而,潛身在大涼山強烈的光影、具有無窮魅力的民族氛圍中,他仿佛聽到了發自群山古老靈魂的呼喚,那聲音像強大磁石般吸引著他,他不放棄地一次又一次奔向那里。當拍攝到一幅心儀已久的照片時,內心的欣喜與激動又會轉換為更大的動力。日積月累,這種動力漸漸化為一種使命,激勵著他在大涼山中拍攝了上萬幅彝族影像,這些凝結著生命痕跡和民族歷程的圖片,匯聚成了一道用光影蘊藉的彝族生活風景線。
一個民族的形象,最直觀地凸顯著這個民族的生命基因、歷史文化、生存信息。一個優秀攝影家,用鏡頭所記錄的影像生活,同樣鮮明地體現著攝影者的精神境界。多年來盤桓在大涼山中,讓吳久靈始終激動不已的是,大涼山的每一束陽光,都會強烈得在這里留下獨特的光影效果,在光影的移動透視中,變幻莫測地流瀉出令人過目不忘的畫面。陽光對于這片神奇的土地,無疑具有著特殊的地域意義,它讓人在光影的雕塑中,深刻地感觸到了這片土地蘊藏的詩意。當然,這種光影效果,有時也會使人感到茫然。稍縱即逝的光影,會讓你無從把握,其實這正是大涼山光影魅力的特性。要把握大涼山光影的內涵,你必須深入大涼山的腹心地帶,從世代生息在這里的彝人臉上尋找路徑。從遙遠的北方高原篳路藍縷遷徙來此的彝族,是追隨著太陽來到這里的。太陽對于他們來說,不僅是生命的召喚,更是生命的寫照,是千百年來大涼山的靈魂歸宿,而這一切都被陽光印在臉上,世代傳承下去。
吳久靈在大涼山尋夢中,深刻領悟了光影對于彝族生命永恒的意義,進而成就了他充滿光影雕塑感的攝影作品。
在2016西昌瓊?!敖z綢之路”國際詩歌周舉辦期間,他的“時間切割的影像”攝影展在“諾蘇藝術館詩人之家”隆重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詩人,面對吳久靈的大涼山攝影作品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其中一幅彝族老人的人像攝影,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只見畫面中棱角硬朗的老人高揚起剛毅的臉,臉上歲月年輪留下的深刻皺紋,如同古老彝文寫滿在臉上。面對老人影像,耳畔似乎傳來了彝族悲壯的歌聲。假如將這幅人像放大十倍、百倍,相信這幅老人人像,立刻會呈化為一幅山脊縱橫、延綿挺拔的大涼山俯視圖。
而另一幅作品中的彝族女孩,有著一雙清澈的明眸,那雙眼中蘊含著彝族原始的純凈和對未來無限的憧憬光芒。望著這雙眼睛,會觸發人們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重新點燃對未來的希望之火。幾十幅大涼山彝族攝影作品,靜靜地在這空間中營造出一種融合的藝術氛圍。讓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們,通過吳久靈的攝影,心靈彼此相互抵達,圓融在大涼山。來自西班牙的詩人、翻譯家約蘭達·卡絲塔諾觀看了吳久靈的攝影作品心情格外激動,她也是一位攝影家,她興奮地表達了對吳久靈攝影的敬佩之情。優秀的藝術,會讓人在瞬間相互理解信任,她熱情地邀請吳久靈來西班牙舉辦攝影展。
具有精神追求的攝影家,其鏡頭所指,將一瞬定格為永恒??此剖且淮蜗乱庾R的選擇,其實是其多年藝術創作積淀與訓練決定的。吳久靈善于從平凡人身上挖掘出深刻的主題,從游移的光影中,捕捉具有獨特美質的敏銳能力。始終執著追求著感人至深的藝術視角、令人過目不忘的光影視覺影像,以一種光影雕塑感的藝術效果獨樹一幟。藝術的精髓在于發現美的意象,吳久靈將鏡頭潛入大涼山彝族內心深處,將照徹古今的陽光制造出的無窮美景定格為永恒。
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必須由集體共同保存。而保存的最佳方式,便是將民族最鮮明真實的形象映在人們心中,使之成為這個民族認可的精神象征。吳久靈是一個忠實于攝影信仰的藝術家,年輕時便與大涼山結下了畢生之緣,開啟了大涼山彝族的生命攝影之旅。當他深入到大涼山彝族內心時,他驚喜地發現,棲居在此的古老彝族,濃縮著世界人類普遍性的背影。從此,他便堅定地將這片土地奉為了自己藝術靈魂的圣地。隨著藝術修養的提升,他深刻意識到,要拍出優秀的作品,自己必須從地域性、民族性中脫身出來,站在更高的境界上,創作出閃爍著人類共同命運光輝的藝術。由此出發,他的攝影作品《天問》獲得了第十屆全國人像攝影展金牌獎,《夕照》再次榮獲第十一屆全國人像攝影展金牌獎,《春芽仔》獲得第七屆中國攝影在線美國攝影學會金牌獎,《風中的姐弟》獲得第七屆中國攝影在線歐洲攝影協會金牌獎……
“讓我們回去吧,讓我們回去……”一曲由吉狄馬加作詞的蒼涼歌聲回蕩在展廳中,與吳久靈的攝影聲情并茂地產生著藝術共鳴。回歸,不是要回到古老的時代,而是讓人類回到祖先的出發地,將失落的民族本源人性精神拾起,重新獲得生命的力量走向未來。
當人類還處在遠古時,彝族先民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太空,通過觀測太陽運行軌跡創造了太陽歷。從此,太陽與火便成為了彝族強大的精神信仰。吳久靈大涼山攝影展在西昌的成功舉辦,無疑是他長期以來,充滿敬意地融身在這片群山,不改初衷堅定地將大涼山作為自己攝影的“支撐點”,勇于探索、努力進取、不解追求,取得成功的肯定與回報吧。
尹漢胤(滿族)/文 吳久靈/攝